大学生数字化学习中的元认知策略初探

2018-12-12 10:44田玲芳谢志昆皮赛奇白柯晨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数字化学习元认知策略

田玲芳 谢志昆 皮赛奇 白柯晨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进入一个数字化学习时代。在数字化学习活动中对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引导尤为重要,因此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数字化学习更应该关注学习者的元认知策略训练。文章在基于微信表情包开发项目的数字化学习实践基础之上,从数字化学习理论出发,着重分析大学生数字化学习中的特征、数字化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者元认知技能的训练引导,旨在帮助学习者提升元认知调节能力,充分发挥数字化学习过程中的元认知调节过程,从而促进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非正式学习;元认知;元认知策略;学习效果;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18-0011-04

一、 数字化学习的内涵

1.基于数字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

美国教育技术研究机构于2000年提出将数字技术与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方式称为数字化学习。通过把数字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将数字化内容有效地与课程进行整合,创造数字化学习环境,把数字资源和学习方式纳入学生的学科课程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可以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的各种形式,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1]。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者们也在不断丰富着数字化学习的内涵。

对于数字化学习的研究,最初大部分是基于课程与数字技术整合视角,主要以数字化环境搭建、数字化资源建设、数字化学习方法等为主的三要素研究数字化学习。对于数字化学习环境以及资源的建设,以便捷的互联网络和数字化学习工具为载体,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此外,数字化学习方法也离不开教师的适时指导以及学生的主动配合、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随着数字化学习的发展,出现了更多基于社会化学习理论支持的非正式学习视角出发探讨数字化学习弊端和应对策略的新观点,从抽象的、社会化非正式的数字化学习活动中显现出的一些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认为,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亟需真正从学习者出发思考数字化学习的时代,数字化学习的发展之路应该由学习者体验来引导,数字化学习资源、环境以及方法都是为学习者服务的,而不是独立存在数字化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面。

2.基于非正式学习理论下的数字化学习

非正式学习理论视角下的数字化学习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去探究[2][3]。有研究提出,一切不在正规教育中开展的学习都称为非正式学习,这里的正规是指学校课堂。大学生参与的学习大都是非正式学习,这是由高等教育的教育形式所决定的,大学生修学分,但并不是每天都按照中学的教育模式开展学习。大学生的时间更多是自主支配的,进行有意或者无意的非正式学习现象更加普遍。笔者认为,学生非正式学习的作用并不比正规教育弱,当前网络化大背景下,大学生的数字化学习活动是这种非正式学习情形下的有效学习范式。互联网络、移动终端、网民结构等因素成为大学生数字化学习态势迅猛发展的有效载体。数字化学习已经不仅仅是探讨数字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阐释清楚的复杂问题,所以本文把数字化学习置于非正式学习视角,探讨大学生在非正式学习中的元认知。

在学校层面探讨的非正式学习,从观念上来看,均没有得到教育研究者及学习者的充分重视。探究数字化学习与传统课堂整合都把数字化学习放在一个辅助的视角,存在严重的“穿新鞋,走老路”现象。本文主要从学习者的立场分析大学生数字化学习中的元认知策略,企图从学习者的角度探究新时代的数字化学习发展。

3.大学生数字化学习的几个主要特征

数字化学习以建构主义为主要理论依据,强调学习者内部知识的主动建构;以信息时代网络环境资源与数字化学习技术为支撑,注重学习者的知识整合学习能力的提升;以21世纪人才培养方向为指导,关注学习者的实际综合应用能力、批判性能力、高阶思考创新能力等的发展培养。对大学生来说,数字化学习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学习工具上都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不仅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还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思路[3][4]。不过大学生非正式学习为主的数字化学习案例较少,学生之中在認知层面就产生距离,也出现了种种矛盾亟待解决。

(1)学习过程由学习者主导,对其元认知调节能力要求更高

高效率的学习既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监控,同时要求学生在认知环节具备较强的元认知监控调节意识。非正式学习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对学习者来说是一种挑战。传统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某个具体的学科对学生的元认知加以训练,非正式学习中的数字化学习则缺乏这方面的引导。这就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受到限制,进而影响其在真实情景中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而学习只有建立在有意义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精准定位该问题的知识碎片,形成一条吸引有用知识碎片的无形之力。

(2)学习动机分散化,学习效果不均衡

数字化学习的非正式学习活动丰富多元,大致归为三类:以信息时代巨量碎片化学习资源为载体的无意识阅读学习[5]、建立在个人强烈兴趣之上的网络自主学习、传统课堂与数字化学习整合背景下的“课后作业”。通过分析这三类情况下大学生的情感投入、态度价值观等维度,可以对学习动机做一个简单的划分。建立在个人兴趣之上的数字化学习者比建立在个性学习需求之上的明显具有更强的学习动机。其次是“课后作业”,最后是无意识阅读学习。学习动机是维持学习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也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因此分散的学习动机造成了不平衡的学习效果。

(3)对数字化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较低

当学习者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功完成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称之为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6]。不难看出,自我效能感建立在成功的经验之上。由于对数字化学习认识不够,大学生极易把数字化学习当作观念上的一种“教辅”,导致学习过程处于被动状态。并且由于数字化学习中存在知识碎片化、知识不成体系等弊端,对学习者的能力要求超出传统课堂的要求范围,学生容易丧失信心,一方面不相信自己能够把这些碎片化的知识整合成为符合常规的知识体系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忽略了自己的认知发展潜力,对自己定位较低,从而影响数字化学习行为的持续性。

(4)数字化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知识碎片化

信息时代,知识组织形式呈现碎片化分布。大學生的数字化阅读学习方式则令数字化学习过程中接受的知识形式也呈现块状、点状的分布。面对知识碎片化的现实,学习者需要具备系统分析能力,才能够对知识体系建模,将海量的碎片化知识点逐渐连成具有知识体系的知识网络,更好地存储在长时记忆中,促进信息加工和迁移,引发有意义的学习。碎片化知识的发散性以及学习者的元认知矛盾,使得学生难以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付诸于数字化学习实践。

(5)数字化学习使大学生的知识观逐渐走向自主

一个人具有对知识和学习是什么的认识,即知识观[6]。一个人的知识观解释了他对知识的确定性、知识的简明性与结构、知识来源、确定真理的标准、学习速度以及学习能力本质的认知。学习者的知识观随年龄、年级的升高而变化,而且越来越具有领域性。大学生的知识观逐渐走向自主:更加会质疑权威人士的观点,更加相信掌握复杂的学业知识需要缓慢艰辛的努力,更倾向于把知识看成一个复杂的、建构的过程[6]。在数字化学习中,建构会导致知识理解的不确定性,这便无形之中加大了学生的元认知负荷。学生的知识观影响着他们解决学习任务的途径和对成功学习的判定标准。笔者认为,介于数字化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有思考、有进步”即为成功的成功观应该受到提倡。

二、元认知的几点重要概念

1.元认知内涵及要素

(1)元认知内涵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发展心理学家Flavell提出“元认知”概念[7],人们具有的关于自己的思维和学习过程的知识以及对他们的调节被称为元认知。元认知概念是从学习者出发的。元认知可以看作个体学习的“管理者”或“教练”,它决定着信息加工,并监控各种策略是否被有效运用于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它可以促进学习也可以阻碍学习[6]。元认知的本质是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调节和管理。

(2)元认知要素

“元认知”概念已经有近50年的研究历史,其要素基本趋于稳定,虽然国内外的研究角度不同,但都有一个共识,即元认知和认知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具有高级元认知的学习者通常在学习中具备更多的优势。

国外研究者认为元认知包括:知道什么是学习与记忆能力,知道人可以实际地完成什么;知道哪些学习策略是有效与无效的;懂得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以适应不同学习情景;会监控当前呈现的知识状态;知道提取储存信息的有效策略等知识和技能。元认知涉及一些非常复杂、抽象的观念与过程。只有当学生具有了挑战性的学习经验,才能慢慢积累这些知识与技能。

国内研究者倾向于把元认知分为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以及元认知调节三个维度[7]。元认知知识指个体对于影响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的那些因素的认识。元认知体验是指个体对于认知活动的有关情况的觉察和了解。元认知技能(调节)指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的技能。其中元认知知识为元认知活动提供基本的知识背景,元认知体验是元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中介,元认知技能是元认知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

2.元认知理论对大学生数字化学习研究的启发

(1)建立在合适的知识观基础上的数字化学习元认知更有利于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学生的知识观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研究[6],笔者赞同此观点并且认为参与数字化学习的学习者首先应该理解以下几个要点:①知识是不断演进的,这样就会在学习中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并且带着批判性思维去阅读、观看数字化学习资源及视频。②知识之间是相关且复杂的,虽然非线性的碎片化知识呈现形式使得知识变得复杂,但仍可以通过思维分析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③在数字化学习中知识大部分是自我建构的,需要学习者主动学习、主动思考。④知识来源于实际,而不是权威专家。数字化学习中知识资源超出教材范围,因此任何阅读都要保持这种元认知知识,才能避免被动,失去评价判断与创造的能力。⑤知识是需要花时间和努力才能逐渐掌握的,学习需要广泛的学习策略,单纯阅读完或者观看完某一学习资源并不能确保学会某一知识,这一点在数字化学习中尤为重要。⑥学习能力与知识一样是不断演进的,先前的学习能力并不代表数字化学习能力,学生不能困在对自己先前学习能力认识的枷锁之中。

(2)有意图的学习者更能提升数字化学习效果

数字化学习是一种复杂的非正式学习活动,需要更强的自我调节能力[8][9]。自我调节包括学习目标的建立、自我驱动力信念、注意力管控能力、学习策略运用、学习监控、自我评价和反省等。良好的自我调节以及适当条件下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指导均能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3)有效学习策略能促使数字化学习良性发展

不同的学习策略适合不同的学习情景,大学生参与数字化学习活动时也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发掘高效的学习策略。学会分析数字化学习中的知识来源,有助于在元认知层面定位知识问题背景,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精细化学习目标;在学习中借助知识可视化工具促进其发现碎片化知识中的联系,形成有意义的知识网络,可以促进知识信息的加工并形成长时记忆;技能方面的知识如果能结合社会需求加以运用训练,既可以在运用中发现新的未知技能加以学习,也能巩固知识技能,形成有形智力成果,激发持续学习的动机。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数字化学习中的元认知技能

1.元认知训练的一般方法

一般来说,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并进一步调节思考策略的手段都可以用作元认知的训练手段[10],研究者可以参考以下观点:①可以增加认知者的元认知知识,如各种关于认知作业性质的知识、认知策略有效性的知识或个人认知能力以及认知方式的知识。②不断提高认知者在认知过程中的自我检测意识及其精确性。如强化其对认知活动进行反省、评估、反馈,尝试进行知识改组、重建表述的意识等。③培养其对认知活动主动控制的能力。特别是以监测判断为依据采用有效认知策略的能力,强化其认知活动的计划性、策略性和调控性。

2.案例分析:基于微信平台的微信表情专辑创作

此部分案例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结合筆者自身的数字化学习经验进行阐述,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元认知能力,最终经过一步步的迭代反思,将学习结果以网络作品形式可视化并进行发表。

(1)学习背景:网络环境下新媒体社交软件的广泛使用,大量移动设备持有者均有属于自己的社交账号,用户通过该账号满足其在生活工作方面的交流需求。

(2)需求问题定位:结合兴趣特长开发原创表情专辑供社交用户使用,具有可行性。

(3)学习问题定位:技术层面的定位。关于此次开发,需要具备哪些技术?如,首先需要绘画技巧,需PS、Flash等软件让绘画作品动态化,形成电子版;为了发表需要学习相关平台的作品制作规范,按照规范制作才能成功投稿;为了保护作品著作权,能够做些什么?

(4)发散性思考学习问题:对技术层面的定位进行发散性思考,从而产生学习层面的问题定位。例如,思考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技术?有哪些技术是未掌握的?可以从哪些渠道学习?例如,笔者掌握了素描绘画的一般技巧,但是动画制作技巧还不会,需要进一步学习。作品制作规范可以到网络投稿平台查阅规范,并最终搞清楚微信表情开放平台可以接受作者的创作投稿,并且对作品有详细的规范。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寻找解决方法,并且最终搞清楚作品保护的流程。

(5)制定学习计划:在确定了技术层面的问题后,制定技术层面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顺序、学习时间安排、学习监督计划、至少要掌握哪些技能。

(6)制定创作计划:笔者把自己的创作计划分两类,一是文案设计,结合聊天场景需要,初步描述单个作品是运用于哪些场景,怎么表现;二是单个作品的创作开发:参考文案设计分别创作。

(7)制定发表计划:网络投稿,等待反馈意见并做修改;收到作品录用通知后,制定线上推广计划;预定上线时间;成功发布。

(8)学习成果评价以及经验总结:基于微信平台的微信表情专辑创作案例是建立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典型案例。此次学习耗时6个月,在不断总结与迭代的过程中,笔者共创作出三套作品并成功申请到版权保护,分别为《丁三屯》《第七只小团子》《土豆白》。每套作品的创作学习过程中都遇到了一些难题,但都在各种数字化学习工具以及资源的帮助下克服了。学习作品以网络形式发表后,截至2018年4月,用户量累计1.4万,使用量累计3.5万,累计赞赏收益718元。以上的学习经验分享是针对三次作品创作开发而提的总结性内容,此次非正式数字化学习的模式流程可参考图1。

3.针对大学生数字化学习提出的元认知策略训练方法

元认知训练的一般方法对大学生数字化学习元认知能力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此笔者提出了如何结合数字化学习环境以及资源,提高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促进深度学习和知识迁移的几点建议:①树立正确的数字化学习知识观。②结合社会背景以及自身兴趣提出问题。③学会自我提问或者运用“5W1H”方法细化问题,更精准定位所要学习研究的内容。④利用数字化学习工具可视化问题的核心环节:定位问题主题,发散性思考问题解决的策略,细化问题解决策略,确定学习成果的形式,形成项目学习计划书,对问题解决的计划过程以学习计划书的形式进行可视化。⑤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展学习的重要环节:根据学习计划书进一步细化学习内容目标,并且投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迭代反思学习。在学习中把控自己,对自己提出要求,同时也适当地奖励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需脚踏实地、一步步地解决学习计划书中的任务计划,为成功开展数字化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⑥不可或缺的元认知训练环节:在学习中不断反思使思维得到迭代更新,当解决一个小问题时,适时学会自我提问: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解决?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寻求哪些人和哪些工具的帮助?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处理?下一步计划是什么……相关问题的提出需要学习者视情况而定,并且运用发散性思维,全面系统地思考。

四、 总结与展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学习观念的不断更新,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非正式学习。数字化学习作为非正式学习的一种学习范式,也将成为大学生的“标配”技能,因此引导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参与有意义的非正式学习活动,对于提高其信息化素养、创造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字化学习中,大学生自身的元认知能力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在此类学习范式中,对大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就是对学生元认知知识、技能的教授培养与开发,其主要内容是教会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材料的特点、学习任务与要求等灵活制定相应计划,采取适当有效的策略,并在学习活动中积极进行监控、反馈、调节、及时修正策略和过程,以尽快和有效地达到目标,即让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王跃.数字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三种途径[J].中国电化教育,2002(4):35-37.

[2]陈瑶,胡旺,王娟.“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6(2):61-65.

[3]曾琦,秦怡萌.对“互联网+”时代下数字化学习的审视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7(5):65-70.

[4]孙田琳子,张舒予,沈书生.SOHO式学习:“互联网+”时代下的学习新形态[J].中国电化教育,2017(2):13-19.

[5]张韵.“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学习方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7(1):50-57.

[6](美)简妮·爱丽丝·奥姆罗德著,汪玲等译.学习心理学(第6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92-112+272-297.

[7]汪玲,郭德俊,方平.元认知要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44-49.

[8]官巍,马力,王瑞.信息网络环境复杂学习模型设计与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3):12-18.

[9](美)莱斯利·莫勒、杰森·B·休特编,王为杰译.无限制的学习:下一代远程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72-187.

[10]师保国.元认知训练方法研究述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39-43.

(编辑:李晓萍)

猜你喜欢
非正式学习数字化学习元认知策略
医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成绩的相关分析
国际远程教育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三本院校英语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基于Android平台的学习类APP开发
对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
专业发展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策略
元认知策略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