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伟
摘 要: 教师专业发展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问题。非正式学习作为一种自发、灵活、自主的学习方式,是教师学习的主要形式,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教师各项素质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非正式学习的策略,即改变教师的传统学习观念,增强非正式学习意识与动机;优化非正式学习的资源,完善教师非正式学习环境;营造学习氛围,推动知识共享;重视教学反思,促使经验积累;促进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融合。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正式学习 非正式学习
一、引言
教师专业发展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教师的学习既有外界组织的正式学习,又包含自我激励的非正式学习。由于条件的限制及其他原因,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很难有机会参加进修、培训、会议等正式学习方式,同时有调查表明很多这类培训仅仅是间隔性学习,不能满足教师持续不断的学习需要,还存在文凭式学习倾向,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与教师的教学实践脱节,不能帮助教师实现发展,违背培训的目的和意义。终身学习的思想要求教师需要将专业发展持续一生,要成为一名成熟的专业教师,不能仅仅依靠学生时代积累的知识,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和探索扩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准。美国劳动力统计局(BLS)报告统计:人们学到的关于他们工作的知识中70%是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的[1]。非正式学习的特点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有内在的一致性。
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专业自主、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意识等方面由低到高,逐渐符合教师专业人员标准的过程[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包括:教学能力的发展、科学研究能力的发展、知识结构的更新能力的提高、教师个人对职业的热爱的提升、教师为社会服务意识的增强、个人的终身学习观的加深,等等。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是贯穿整个教师职业生涯,依托专业的组织、树立正确的教师专业发展观念和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创新个体教育专业知识技能、不断完善个体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不断提高个体的科研能力、不断强化个体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逐渐成长为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目前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普遍认为教师发展主要有两条道路:外塑培训与内塑自主[3]。外在的培训对教师发展是必要的,却是间歇性的并且为期很短暂,而基于自我完善的内塑自主发展则是伴随终身的,它比外在的集中式培训自主性、主体性、持续性更强。
当前所处的信息爆炸时代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各种信息媒体技术层出不穷,教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份教案教到底,如何贯彻先进的教育理念,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应成为每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师拥有自我学习能力与自我反省意识,才能顺应时代发展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我素质,实现自我价值。
三、非正式学习的内涵
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来源于非正式教育(informal education),是相对正式学习的一种形式。国际上最早提出非正式教育是在20世纪50年代。MalcolmKnowles在著作《成人非正式教育》中对非正式教育进行了界定。近年来,国际教育界越来越多地用“终身学习”代替“终身教育”。有学者认为“教育(education)”一词强调的是通常有专门教师指导的,系统化、制度化的培养过程,而“学习(learning)”则更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注重学习者主导的、个性化的学习过程[4]。在此背景下,“非正式教育”也在向“非正式学习”转变。
正式学习指的是有清晰的学习目标、预先规定的学习内容、有明确的学习时间与地点、系统化规范化的学习形式,比如在学校里面接受的教育及一些专门进行的培训教育。非正式学习发生在正式学习以外的任何时间,指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发生的、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传递和渗透知识。它是学习者利用一切适合的条件进行的具有明确目的指向,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活动。该活动没有严格的组织和要求,可以随时发生,随时终止。非正式学习具备四个显著特征:个体性、主体性、社会性、多样性[5]。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主要区别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相比具有诸多优势:(1)非正式学习可以发生在学习者生活中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它突破了正式学习无法逾越的时空限制。(2)非正式学习发生在学习者的生活实践中,便于学习者对所学知识技能学以致用,同时外界的评价标准不构成非正式学习的评价准则,它更多的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成效而进行的自我评估与反馈。(3)非正式学习主要通过观察、模仿、实践、反思等方式进行,对于正式学习难以奏效的领域有奇效。(4)非正式学习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在非正式学习中,学习者占据学习的主导,是学习者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工作能力或者出于兴趣爱好而进行的学习活动。
非正式学习的特点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有内在的一致性。教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要成为一名成熟的专业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和探索拓展专业知识面,提高专业水平,从而专业成熟。长期以来,我国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正规培训的方式,培训的内容、途径和形式,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决定。教师主要面对的任务是教学,这种学习与教师的教学实践脱节,也不利于充分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种被动的文凭式学习。教师在学校或日常生活中可进行观察、模仿、自主学习、反思或者针对教学问题开展群体探讨等非正式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自发性、自主性、灵活性和社会性,构成教师学习的重要形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非正式学习策略
1.改变教师的传统学习观念,增强非正式学习意识与动机。
Jay Cross在研究中提出的非正式学习二八定律:非正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仅占学习投入的20%左右,却能获取80%的知识,投入与产出成反比。因此,必须正确认识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意义,增强非正式学习意识,以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在非正式学习中,学习的动机一般来自于自身的兴趣及学习、工作的压力。源于兴趣的学习者,可通过扩充自己的背景知识及知识的敏感度,抓住任何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学习。鼓励教师注重日常多个维度对知识的积累,用新的视角、新的观念审视事物,让非正式学习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2.优化非正式学习的资源,完善教师非正式学习环境。
与正式学习不同,非正式学习发生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非正式学习资源极其丰富。学校应该积极搭建非正式学习的基础设施,促进非正式学习积极有效地开展,比如提供学习和讨论的场所;提供专家级的指导、咨询;建立学习指导小组;建立团体知识管理系统;提供跨地区、部门交流的机会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Web2.0时代的到来,Internet上可用于教师非正式学习的资源和手段更是海量,教师应学习更丰富的社会性软件。如通过浏览他人的Blog,可以获取他人在Blog中记录的经验、显性化的隐性知识及相关的资源;通过运用Wiki与他人共同编辑某一词条,并在编辑过程中与他人的思想进行碰撞,获取新的知识;学习者能够运用RSS提供的订阅功能,定制自己感兴趣、有用的知识,提高非正式学习效率。
3.营造学习氛围,推动知识共享。
由非正式学习的特点得知非正式学习主要依靠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非正式学习氛围对非正式学习的开展至关重要。营造非正式学习氛围包括帮助教师规划自身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的目标;提供学习资源;促进性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树立榜样,起示范和激励的作用等;加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促进知识的辐射与共享等。
4.重视教学反思,促使经验积累。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非正式学习的重要形式,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回顾、思考和评价,通过反思过程,教师可确认教学经验和惯例的优缺点,教学技能可得到提高,教学经验可得到丰富。
5.促进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融合。
正式学习偏重于课程的学习,它能够使学习者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尤其是对结构良好的知识领域更有效。而非正式学习则可以促使学习者在任意时空,获得和领会到丰富、多样的信息和知识,从而拓宽视野、提高素质。所以,非正式学习的功用就是以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促使学习者理想信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科学素养的形成,从而更好地弥补正式学习的不足。要注意在非正式学习过程中,个人的意愿容易受周围环境和环境中成员的影响,偏离自身的需要,并且由于缺乏过多的外部支撑、支持与监督,使得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不能将全部精力放在非正式学习上,正确的做法是不忽视非正式学习,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融合起来,使二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
五、结语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而非正式学习作为最适合教师的并且也是目前教师主要采用的学习形式,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促进教师知识拓展、知识共享、创新性学习、专业自主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M.A.Loewenstein,J.R.Spletzer.正式和非正式培训:从NLSY而来的证据,美国劳工部,劳动力经济学研究,第18册,1999.402-438.
[2]宋广文,魏淑华.论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5(7):71.
[3]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1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69.
[5]董京峰,王伟娟,朱立波.社会学软件促进非正式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9,(7).
基金项目:南充市2014年度社科规划课题NC2014B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