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常规康复治疗与运动康复疗法的应用

2018-12-11 08:56:10魏丽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3期
关键词:有效率康复实验组

魏丽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发展, 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 且该疾病年轻化趋势日渐明显。脑卒中临床上也称为脑中风, 是一种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 该疾病的主要诱发原因在于脑内动脉闭塞、狭窄所致动脉破裂, 也是诱发患者出现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的一项主要危险因素。脑卒中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智力障碍、半身不遂、猝然昏倒以及脑功能障碍等。本研究对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常规康复治疗与运动康复疗法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康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男52例,女48例;年龄43~76岁, 平均年龄(57.5±13.4)岁;偏瘫位置:右侧偏瘫34例, 左侧偏瘫66例;发病原因:缺血和出血并存10例, 脑梗死40例, 脑出血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50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 主要包括:针灸推拿治疗3次/d, 1 h/次;积极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内科治疗降低颅内压。

1.2.2 实验组 患者接受运动康复疗法治疗, 具体措施:①语言训练。增强患者语言沟通能力, 包括拥抱、抚摸、微笑等, 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其关心的问题, 从而增强患者语言表达能力。②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和鼓励患者主动练习健侧手协助患侧手更衣、进食、洗脸、刷牙等日常活动, 增强患者的自主活动能力。③步行训练。增强患侧下肢运动能力, 待其逐步恢复后, 可以进行迈步练习、重心转移、单腿负重等活动。④主动运动。患肢恢复主动活动能力后,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异常姿势的纠正和调整, 例如, 患肢站立位负重练习和髋膝关节控制等;下肢主动屈膝勾脚、屈髋屈膝等;上肢主动上抬手腕、伸开五指、向上伸展手心等。⑤躯体核心肌力训练。主要包括桥式运动、坐位平衡、起坐、翻身等动作练习。⑥肢体被动运动。卧床期间患者应坚持膝关节被动活动度(ROM)训练, 以调节软组织和肌肉状态, 增强关节功能保护, 患者被动运动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保证动作轻柔, 保证各个关节在无痛情况下正常活动, 防止患者疼痛加重。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FMA评分、MBI评分。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治疗后,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基本恢复, 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有效:临床治疗后, 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有所好转, 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改善;无效:临床治疗后, 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和临床症状均未见任何好转。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通过FMA判定患者治疗前后肢体活动功能障碍情况。通过MBI判定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者显效33例, 有效12例, 无效5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0%(45/50);对照组患者显效20例, 有效17例, 无效13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4%(37/50);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MB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和MBI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FMA和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MBI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MBI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FMA评分 MBI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50 35.31±3.42 67.46±4.21a 48.72±2.53 85.50±5.24a对照组 50 36.08±3.32 58.41±3.07 49.11±2.84 70.02±4.18 t 1.142 12.282 0.725 16.330 P 0.256 0.000 0.470 0.000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中老年人群常见脑血管疾病, 尽管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有所降低, 但幸存患者中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因病致残。脑卒中患者的疗程通常较长, 且恢复过程十分漫长, 并会产生大量的医疗费用, 进而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因而很多患者会在病情稳定后出院接受家庭治疗和护理, 而系统康复治疗的缺乏则会影响患者机体功能的康复, 以及各类综合征的发生率[1-3]。

从以往的研究结果来看, 神经干细胞在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能够起到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明显的反应, 并使得机体保持休眠状态, 在机体受到一些信号刺激后才会出现相应的应激反应, 并受到激活[4,5]。但是, 脑卒中患者自身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储备不足, 因而自身修复能力较差, 因此, 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应通过适当的强度和频率激发起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作用, 进而达到训练目标, 增强患者的神经系统自身修复能力[6]。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45/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4%(37/50)。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MA和MBI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FMA和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脑卒中康复治疗患者中应用运动康复疗法,有助于恢复和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整体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有效率康复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很有效率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4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of osthole binding to human serum albu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