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艳
[摘 要]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是大学的基本职能,科研反哺教学,才能源远流长。本文介紹了广东药科大学实践的主要思路、组织与实施方案、重要观点和预期成果。
[关键词] 大学职能;科研;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10-0010-02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科研水平普遍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学生规模和学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为社会输出了越来越多的高级人才。但是,随着科学研究逐渐成为大学活动中体量巨大的板块,科研项目、论文数量等指标在评价大学发展中越来越凸显导向作用,高校普遍呈现“重科研轻教学”——人才培养职能受到削弱的现象。本文将主要从大学职能的变迁、科研反哺教学的意义及我校强化科研反哺教学的实践经验促回归大学人才培养的本质和中心任务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 大学职能的变迁
大学究竟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职能?最初认为大学的职能就是培养人才,如纽曼认为是“教授普遍知识的地方”[1];19世纪初“洪堡理念”诞生,“在最深入、最广泛的意义上培植科学”被视为“大学立身的根本原则”[2],“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成为大学教育的基本途径[3];其后,20世纪初“威斯康星思想”兴起后,社会服务被视为又一重要职能[4]。自此,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职能三足鼎立的主流观点开始支配并深刻影响大学的办学实践。
“三大职能说”存在的问题根源,是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这三种职能相提并论。创办大学的根本目的应当在于培养人才,如果为了开展科学研究和提供社会服务,可创办研究所、社会服务站等专门机构,而不必创办大学。纽曼有句雄辩的名言:“如果大学的宗旨在于科学发现和哲学探索,我就看不出它为何需要学生。”人才培养构成大学的根本特征,理应作为其中心工作与首要任务[5]。一旦把三者都视为重要职能“之一”,那么在实际办学过程中极易导致削弱人才培养的根本职能。这些年来我国大学一直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偏向便是明证。
二 科研反哺教学,才能源远流长
大学的重要特征是它需要有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来支撑、引领、回馈和促进。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在目的与过程上应紧密结合,在结果上则应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于大学教学与科研,钱伟长院士曾有过精辟论述:“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在高等学校,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6]这充分说明了二者乃“源”与“流”的关系,科研是源,教学是流[7]。教学传授知识,科研创新知识。高水平的大学教学以科研为支撑,以科研促教学,形成科研与教学良性互动的局面,才能真正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源”远“流”长。
不然,科学研究反而会影响大学履行人才培养的根本职能。一方面,达到一定体量规模的科学研究,必然要耗去教师的大量时间与精力,在悉心指导学生方面的投入自然相应减少。另一方面,科研项目、论文数量等评价大学发展和教师晋升的关键指标盛行于高等教育界,早已成为了无形的“指挥棒”,客观上引导了大量处于高速发展中的学校不惜花费重金,奖励科研产出。根据调查,绝大多数高校把职称和职务晋升与发表论文数、出版专著数、申请课题数等“量化指标”直接挂钩,进而使本应花大力气提升教书育人水平的大学青年教师同样重科研而轻教学付出。老师给学生上课成了“良心活”,备课、讲课不够认真,课后很少布置作业和辅导答疑,教学质量因此急转直下。因此,过于注重科学研究则易造成忽视教学,从而导致所谓“负教育效应”。
三 我校实践的主要思路、组织与实施方案、重要观点和预期成果
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多数局限于书本上规则性知识的传授,而较少涉及不确定性知识,因此制约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热情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自主创新能力亟须培养。为建设高水平大学,我们有责任为学生获得不确定性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
广东药科大学秉承“药学中西、医道济世”校训精神,注重科技创新,服务大健康产业卓有成效。一贯重视学生的课外科研能力的培养,积极搭建科研训练平台,构建学生竞赛体系,完善学术科研保障机制。2015~2017年,我校成功培育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0余项,其中国家级60余项。每年开展学术科技节,至今已连续举办十六届,涵盖学术讲座论坛、知识技能竞赛、课外科技实践等32项活动和竞赛。组织参加全国、全省“挑战杯”竞赛、药苑论坛、数学建模大赛、java程序设计大赛等获得喜人成绩。同时,学校借助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努力协同企业、市场和高校资源,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心理素质,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子。我校因工作成效突出,而被评为“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以下就我校开展创新工作的思路之一“导师-青年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四位一体团队协同创新”,对其组织与实施方案、理念及相关成果进行简单介绍。
(一)主要思路:导师-青年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四位一体团队协同创新
在实验室建立本科学生提早接触真正科研的常态化机制。本科生可独立完成部分工作,同时研究生发挥榜样和协调作用。以资深教授为核心导师,青年教师担任直接指导教师。依托在研的科研课题,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主体作用,使导师-青年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组成一个协同创新的有机连接体。
(二)组织与实施方案
大学二、三年级相关专业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可报名,由指导教师进行遴选和审核后,进入实验室参加仪器设备使用和常规操作的集中培训。引入动态考核与评估,建立竞争和淘汰制,使参与进退有序,保证培养质量。学生及时记录科研过程,教师不定期审查指导。定期召开学术交流,鼓励学生科研成果及时申请专利、署名发表论文,或参加“挑战杯”竞赛等。
(三)重要理念
该模式逐渐形成和发展了四个逐层递进的核心理念:科研主导-导师主责-激励相容-协同创新。协同创新理念是前三个理念的融合和升华。教师和学生均有双重性角色,学生既接受教育,又是创新的主体;教师既是教育的主导,又是探索开拓的领头人。团队进行一对一的传、帮、带活动而协同增效,就是协同创新。
(四)相关成果
成功构建基于导师-青年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四位一体团队协同创新模式的“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立起长效机制,真正使其成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通过体系建设,确保教师在指导大学生科研创新上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以及效果。制定相关制度并汇编成册,包括科研导师制度、大学生科研明星评比制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制度、各项课外科技科研创新活动竞赛制度、大学生提早接触科研规章制度等。
提升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实际成果,如扩大各级各类竞赛活动的获奖面,加强各项科研项目的实际应用,增加科研项目的理论成果(专利、论文、专著等)。探索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校园文化活动,覆盖学生并使他们真正受益。
2006年教育部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我校多名教师指导学生实施这一计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笔者在“导师-青年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四位一体”团队协同创新理念指导下,依托广东省2014年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指导了一名2016届本科生,经过项目立项和开展及数据处理、成果总结等过程的培养,从对科研立项懵懵懂懂、一无所知,华丽转身,成长为对研究侃侃而谈的积极分子。她不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一篇研究论文,还因为在实验室所积累的扎实的研究经历和优异表现,顺利地获得赴国外深造攻读硕士学位的录取通知书。
哈佛大学亨利·罗索夫斯基说:“科研和教学是相互补充的;大学等级的教学如果没有科研提供新的思想和启示,其教学水平是难以提高的。”没有大师的大学不能称之为大学,脱离了科研的教学缺乏大学课堂应有的光辉和色彩。因此,科研一定要反哺教学,将科研成果和思维渗透于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其所学;将严谨务实的科研作风、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传播于教学,使学生坚持其职业修养,固守其职业信念,全方位培养德才兼备、视野开阔、可塑性强的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亨利·纽曼.大学的理念[M].高师宁,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
[2]周倩.洪堡的大学理念的影响力[J].中国教育导刊,2007(14):22-24.
[3]伯顿·克拉克.探究的场所[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18.
[4]克拉克·克尔.大学的功用[M].陈学飞,等,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80-82.
[5]吳康宁.人才培养:强化大学的根本职能[J].江苏高教,2017(12):1-4.
[6]钱伟长.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J].群言,2003,223(10):16-20.
[7]白朴存,李春萍,宋银敏.科研促进本科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2):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