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学科建设:理念先行

2018-12-10 10:25廖敏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一流学科学科建设理念

廖敏

[摘 要] 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在2020-2030年实现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实际上只有4到14年的时间。在这个有限的时间段里要能切实有效达成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理念必须先行。以一流学科育人,以一流学科绩效满足国家、社会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以一流学科引领文化发展的理念作为一种理性认识与追求,将有助于把握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为推动实现办一流大学和建成高等教育强国提供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一流学科;学科建设;理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10-0004-03

“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是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的四个坚持之一,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流学科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然而,当前一些高校在建设一流学科的过程中存在着过分依赖国内外学科排名评价指标的现象,忽视了学科建设应当包括的育人、绩效和引领的内涵。如果不进一步认识和反思一流学科建设中的这些做法,将会导致今后一流学科的建设出现偏差,这不但违背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既不利于一流学科的建设,也无法推动一流大学建设的进程。“理念”源于古希腊语eidos,苏格拉底把理念作为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模型,现代意义上的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1]建设一流学科过程中,要重视“理念先行”就是首先要对一流学科建设的本质有一个的理性认识和把握,核心就是认识和把握住一流学科建设中育人、绩效和引领这三个关键。

一 理念之一:以一流学科育人

从本源来看,学科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知识的分类和学习的科目,另一方面是指对人进行的培育,尤其侧重于指带有强力性质的规范和塑造,即学科规训。[2]这两个含义一个侧重于科学,一个侧重于育人。尽管学科与科学有着紧密的关联,但科学作为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知識体系,其概念框架中的学科反映的是一个研究领域,本身不具有知识传递即教学的含义。这说明,科学中所指的学科和大学中所指的学科是有区别的。

确切地说,大学中的学科蕴含着明显的教育学意义和价值。如果学科本身是一流的,就应当在人才培养这个环节中有所体现。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学科既是科学研究的平台,也是教书育人的平台;既是学者队伍汇聚的平台,也是创新创业的平台;既是科教融合的平台,也是产教融合的平台。[3]据此,以“一流”界定学科是一个标准问题。目前,对于什么样的学科可以称得上“一流”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但可以肯定的是,追求一流就是追求卓越,以此作为学术生活的神圣目标是无可争议的。

一所大学的一流学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外部赋予而成为的“一流”,如得到国家的重视或者在官方的、社会的有关学科评价中有突出的学科成就;另一种是因为学科本身的科学能力和学术声誉自然形成的“一流”。无论是借助外在力量评选出来的一流还是内部因素自然生成的一流,要达成以一流学科育人的理念都离不开三个关键: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学和一流的课程。

(一)一流的师资

教师的质量和水平是一流学科的核心组成。对于教师所能发挥的作用,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有着充分的认识,他设想当年芝加哥大学建校时,即使第一批教员是在一个帐篷里创业,芝加哥大学仍然可以发展成为一所伟大的学校。[4]梅贻琦先生也说办大学必须有两个必备的条件,其一是设备,其二是教授,一所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5]一所大学一流的师资之所以如此重要,一方面在于顶尖学术研究者的聚集地更容易产生卓越的研究,另一方面由于这些顶尖学术研究者的存在,又会吸引一批高质量的学生前来求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由原先一所比较好的地区性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保证就是从创立之日起,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力求物色最优秀的教师,即使数量少,但都是优秀教师。在斯特林接任校长后,通过出租学校闲置土地,建立高科技工业园区,用所得经费聘用第一流的学者任教。至1968年斯特林辞去校长职务后,斯坦福大学已成为世界著名的一流大学。[6]

(二)一流的教学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教学原本是大学最重要的功能和使命之一。然而,在强调科研项目、成果、奖励的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影响下,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日渐式微。《人民日报》曾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忽视人才培养的现象,提出了三个问题[7]:一问招生,大学招生是否依然在从招“冷冰冰的分”到“活生生的人”之间步履维艰;二问培养,为什么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总是被批评好奇心、想象力与批判思维不够?三问评价,大学是否学会了用“严出”制度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这三个问题都反映了对大学功能回归人才培养使命的呼唤。一流的教学以一流师资作为重要的基础,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模式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能够从更高的标准、更开阔的视野严格要求和培养学生,使他们通过无论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和学习,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一流的教学强调育人水平,它和一流的学术科研之间是否冲突或相悖?G·卡斯帕尔认为如果把研究和教学孑然分开或割裂容易造成大量创造力的闲置和浪费,在他看来,要把科研与教学同时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使得教师在从事创造性研究的同时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受益,而且在充满好奇与幻想的年轻一代学生的不断探询中,在各种讲座、研讨班和实验中,知识本身也将得到丰富和完善”[8]。教学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不仅有利于研究生教学,甚至本科一年级的教学也能从中收益。[8]

(三)一流的课程

课程的“一流”把课程作为一种“愿景”,即一种我们自认为是知识的那些信息在我们的感觉系统中的体现,也是一种对未来的共同目标的展望。[9]一流的课程既包括常规课程丰富程度,也包括学科专业课程的精深程度。常规科目的丰富多彩,给教员的研究和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创造了广阔的知识架构,同时也给知识创新提供了开放的可能。[10]学科专业课程的精深程度反映的是该学科团队中的教师是否进行了深入的、有价值的开创性研究工作。因为只有开展了创新性研究的教师,才能把与学科发展有关的最前沿的知识和最新进展情况及时并且有效地转换到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以开拓性的研究工作为前提,只是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即使开出这样的课程,在高水平同行看来,也没传授的价值,对于学生来说,学术视野也会被局限。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对于课程尤其是课程的评价应当紧密结合多种要素,如果围绕课程有关的课程设计、课程纲要、课程内容等方面,能够适时更新充实并体现出最近十年或者五年中重要的已发表的研究成果,这样的课程才可以说是一流课程。

二 理念之二:以一流学科绩效满足国家、社会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

在阿特巴赫看来,世界一流大学是致力于在一系列学科领域范围内传播创造知识,在各层面实施精英教育,服务于国家需要,并促进国际公共事业的学生机构。这一认识实际上已把学科、一流大学以及高校的服务功能有机地融为了一体。高校服务职能理念的提出要追溯到美国1862年的《莫雷尔法案》,而最大范围地实现服务国家、社会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莫过于20世纪初期的“威斯康星理念”

威斯康星理念部分建立在政府在所有与其有关的领域利用学术专家的思想基础上。范海斯担任校长后,很快将大学资源转向帮助政府重建州的经济和国家的目标。他派出学校的专家与政府官员合作以改进农业,发展工业和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在他的领导下,威斯康星大学的几十名教授很快担任州制定规章和调查研究委员会的委员,帮助起草最终形成“威斯康星观念”的进步的法规。范海斯建立了一个大学管理合作的模式,成为一种独特的美国观念,大学一方面保留了学术自由,一方面为政府工作,让公民享受到政府资助大学研究的好处。截止到1910年,35个大学教授以部分时间参加了威斯康星州非政府机构的分支工作。[11]

过去一提到大学的功能,自然而然地把“服务”作为大学功能之一,但是“服务”的内涵和所指是什么呢?平庸的服务也是服务,但一流学科的建设显然不能以这种理念作为建设取向。随着大学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关联的日益紧密,国家、社会和区域对于通过一流学科建设在实现大学的“服务”功能和内涵方面也有了更为迫切的需求和指向。

三 理念之三:以一流学科引领文化发展的理念

(一)引领学科文化发展

学科具有文化特质,学科文化体现的是学科内部的知识传统和相应的行为准则。[12]学科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学科成熟的标志,也影响着学科未来发展的趋势。在一流学科建设中,学科文化发挥着三个作用:一是促进学科向纵深发展,形成学科优势;二是推动学科间相互融合、渗透,产生新的学科,三是培养传承学科理念和精神的学人。[13]在一流学科建设中,学科文化更需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不仅形成学科优势,还要努力将这些优势学科建成一流学科。然而,由于一流学科建设中选定和获得政府政策支持和财政资助的学科毕竟只是少数,因此,对于大多数的学科来说,即使没有入围一流学科建设的范畴,也需要涵养学科文化。此外,一流学科文化也有着带动其他学科群共同发展和进步的责任,并以一流的学科文化精神引领学科文化发展。

(二)引领大学文化发展

学科文化是隶属于大学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大学文化强调以大学人为主体、以大学精神为核心,是大学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体现了大学人的理想追求、道德准则、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之所以说通过建设一流学科文化引领大学文化发展,主要在于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大学文化出现的衰微现象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学文化过于抽象的特点以至于在实施的过程中较难找到切入点。相比之下,学科文化则是一个更为具体的容易着手进行建设和实现文化发展的重要的切入点。尤其是一流学科文化共同体中,不乏教书育人能力突出以及科研成就斐然的教师群体,他们就是学科文化的符号。当这一群体的学科文化影响力到达一定程度时,必将对所处大学的文化带来新的生命与活力。

(三)引领社会文化发展

相比于历史上的文化大学或理性大学,“一流”或“卓越”的理念背后总是隐藏着大学对于科研成果量化评价方式和学术资本主义的迷信,以及对于科学和学科的功利主义思想的服膺。[14]学科是知识的载体,但学科绝不只是知识生产的机器,对于大学来说,一流学科建设内在地包含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任。

公民是社会文化形态的主体和重要构成,大学是造就公民的重要场所。具备有良知的公民群体才有生成良知的社会文化的更多可能性。学校作为国家的一个职能机构,其发展不仅依赖于内部人为创造的教学文化,它也必将受到所处地区民族文化氛围的影响。这种内在组织文化和外在社会文化之间的平衡是造就一所好学校的一个基本条件。然而,正像一个人一样,群体的精神状态也可能有好有坏,历史清楚地告诉我们,能够有所作为的只是那些拥有良好精神状态的群体,紧密团结、组织完善的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之中,每位成员都明白彼此在关键时刻不会令对方失望,因而整个群体就可以坚定一致地朝着一个方向迅速前进。[15]

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中把大学教育视为实现一个伟大而平凡的目的一种伟大而平凡的手段,即“提高社会的益智风气,修养大众身心,提炼民族品味,为公众的热情提供真正的原則,为公众的渴望提供固定的目标,充实并约束时代的思潮,便利政治权利的运用和净化私人生活中的种种交往”。[16]以一流学科育人,以一流学科绩效服务于国家、社会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以一流学科引领文化发展这三个理念作为一种理性认识与追求,将有助于把握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为推动实现一流大学和建成高等教育强国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延明.大学理念论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8.

[2]庞青山.大学学科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20.

[3]周光礼.世界一流学科的中国标准是什么[N].光明日报,2016-02-16(13).

[4]威廉·墨菲,布鲁克纳.芝加哥大学的理念[M].彭阳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68.

[5]梅贻琦.就职演说[J].国立清华大学校刊,1931,12(341).

[6]张宝贵.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模式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

[7]今天,大学培养的人才合格吗?[N].人民日报,2016-10-20.

[8]G·卡斯帕尔.斯坦福大学的成功之道[J].高等教育研究,1999(3).

[9]小威廉姆E.多尔,诺尔·高夫.课程愿景[M].张文军,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

[10]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9.

[11]贺国庆.从莫雷尔法案到威斯康星观念——美国大学服务职能的确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12]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88.

[13]刘慧玲.试论学科文化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现代大学教育,2002(2).

[14]王建华.一流学科评估的理论探讨[J].大学教育科学,2012(3).

[15]奥尔托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42.

[16]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97-98.

猜你喜欢
一流学科学科建设理念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高层次人才工作
面向国际一流学科的机械工程课程结构神经网络分析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ESI与SCI—E的高校学科发展分析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