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护理分析

2018-12-10 09:15曹锦秋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3期
关键词:护理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糖尿病

曹锦秋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 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对该院收治的66例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即研究组(n=33)、常规组(n=33),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开展早期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早期护理干预,能够大大降低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还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7(a)-0155-02

糖尿病是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危险因素[1]。国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的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约为0.1%~0.3%左右[2]。糖尿病患者因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深静脉血液流速缓慢等原因增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若护理不及时或干预不当,将会增加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3]。该文2017年5月—2018年5月间特此对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66例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早期护理干预预防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6例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均为该院收治,采用随机分组,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常规组,各33例。均在知情的前提下签署研究同意书;经医学伦理委员审查和通过;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彩色超声检查予以确定;糖尿病符合WHO诊断标准。排除精神异常或认知障碍、无法配合以及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研究组中19例男性研究对象,14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53~80岁,平均(68.8±5.1)岁;12例股骨颈骨折,1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0例髋臼骨折。常规组中21例男性研究对象,12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52~80岁,平均(68.9±5.2)岁;11例股骨颈骨折,1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1例髋臼骨折。两组临床资料比较,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化护理,间隔2 h帮助患者变换体位,被动运动患侧肢体;给予患者气垫床,以防压疮,做好防寒保暖,合理饮食;血糖监测,采用抗凝剂以防血栓形成,同时观察患者下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以及血运状况。

研究组则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開展早期护理干预,具体为:①合理饮食:围绕患者具体病情予以适量饮水,每日饮水量>2 000 mL;确定合理饮食方案,主要以高维生素、低胆固醇、低脂为主,且易消化、清淡,如绿色果蔬、海带等中的吡嗪物质可抗血小板聚集;通过血液稀释、改善血液循环,优化血流动力学,以免血液过于黏稠,降低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的风险;治疗期间禁止抽烟喝酒,以免刺激到血管而引起收缩。②血液稀释:术前2 h经静脉输注液体500 mL,达到血液稀释目的,以防术中出血量过大而导致的血液浓缩,减低血黏稠度,如果患者术后红细胞水平降低,需围绕患者具体病情予以新鲜血液,促使红细胞变形得到改善,以防红细胞聚集率过高,抑制下肢深静脉血栓。③静脉回流:术后患肢抬高,并高过心脏水平25 cm,膝关节保持微屈,不要在腘窝处、小腿部放置软枕;按照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指导其早期功能锻炼,患者意识清楚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下肢进行被动活动,嘱咐患者进行踝部过伸、背屈等运动,慢慢伸屈足趾,与股四头肌收缩相配合,而后以向心性的形式予以按摩、拍打,以改善下肢血循环,5次/d,10~15 min/次左右;引流管撤除后,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屈膝、屈髋运动,锻炼轻度由弱到强,运动量从小到大;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促使肺部功能优化,以防下肢深静脉栓塞。④用药护理:规范抗凝治疗是临床处理深静脉血栓的主要手段,常规口服华法林,而后经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见效后,停止注射低分子肝素,按照TNR指标,对华法林用药量予以合理调整,通常需要坚持3个月左右的抗凝治疗。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TNR指标,便于用药量的合理调整,同时按照患者血小板具体情况,积极预防处理肝素素质的血小板减少情况。护理人员需注意观察患者各项体征变化。⑤下肢深静脉血栓评估:护理人员需详细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评估方法、临床症状,观察下肢有无麻木、肿胀以及腘动脉循环有无障碍,如有必要,可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以明确患者病情,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有效参考。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以该院自拟量表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患者对护理越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该文研究中获得的数据,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以(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研究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析

3.1.1 静脉壁受损 手术前积极对症处理或者是预防性采用抗生素治疗,但高渗葡萄糖溶液、抗生素等药物会对静脉内膜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进而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4]。与此同时,撕裂伤、骨折碎片、静脉挫伤等,也会引起下肢深静脉栓塞,特别是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的糖尿病患者。

3.1.2 血液高凝 糖尿病患者进行髋部骨折手术,会进一步增强高凝血小板聚集能力,提高手术后的血清纤维蛋白溶酶、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抑制水平,降低抗凝血酶水平,导致纤维蛋白溶解减少,提高了血液凝固程度,诱发下肢深静脉栓塞[5]。

3.1.3 静脉血流过慢 糖尿病患者小动脉发生痉挛、血流量减缓,血管压力过高极易使血管壁中逐步积累脂类物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并在此基础上使得血液越来越黏稠,滞缓血流而形成血栓[6]。术中全麻或椎管内麻醉,均可扩张四周静脉,影响静脉回流,进而形成静脉栓塞。手术后因为伤口疼痛、长时间的卧床静养等,下肢肌肉在过于松弛的状态下容易减缓血流,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

3.2 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护理干预效果

王忠芳等[7]對140例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进行了研究,观察了早期护理干预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结果发现,观察组第7、14天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7.14%、10.00%均低于对照组12.86%、18.57%。提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预防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塞。周鹭等[8]对60例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管病对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栓塞的高危因素。该文特此通过科学合理饮食、血液稀释、用药干预、促静脉回流以及动态评估等护理措施,来预防糖尿病下肢深静脉栓塞,结果发现,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06%低于常规组18.18%,且住院时间更短、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

综上所述,积极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突出的预防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 李俊.2型糖尿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的循证护理预防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2):355-356.

[2] 吴环英.糖尿病患者膝关节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探讨[J].中国校医,2017,31(11):858-859.

[3] 邵亚丽.老年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1):129-130.

[4] 韩金刚,王世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8):57-58.

[5] 曹玉凤.早期护理干预预防糖尿病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178-180.

[6] 曹圣芹.糖尿病患者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0):43-45.

[7] 王忠芳,曹圣芹.早期护理干预在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2):64-66.

[8] 周鹭,姚芳.60例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9):4435-4436.

(收稿日期:2018-06-09)

猜你喜欢
护理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急诊留观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心理护理对减轻空腹抽血患者不良反应的效果分析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