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血糖控制情况分析

2018-12-10 09:15宋佳波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3期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宋佳波

[摘要] 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血糖控制情况。方法 该文涉及的患者例数一共为120例,上述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均在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护理方式则为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高,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差异极小,但是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优,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较为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能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干预;糖尿病护理;应用效果;血糖控制情况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7(a)-0161-02

该次研究主要分析糖尿病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其治疗效果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2015年9月—2017年9月间特选择120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文中涉及的患者例数一共为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均在7.0 mmol/L以上,餐后2 h血糖在11.1 mmol/L以上,排除患有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患者,以上患者均同意该次研究,在随机分组的方式下,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有60例糖尿病患者,年龄最高值为82岁,最低值则为43岁,平均年龄值则为(60.11±1.32)岁,病程最短为3年,最长为19年,平均病程为(12.72±0.45)年,男性为34例,女性为26例,而观察组的糖尿病患者则为60例,年龄最高值为83岁,最低值则为42岁,平均年龄值则为(60.36±1.27)岁,病程最短为4年,最长为19年,平均病程为(12.66±0.71)年,男性为35例,女性为25例,在统计学软件的分析下,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式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护理方式则为人性化护理干预:①人性化基础干预。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效率,降低护理缺陷,当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对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对日常治疗等做好准备工作,当一切准备妥当后,护理人员应和患者进行交流,对患者进行疾病的讲解,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同时,还要对其心理进行疏导,予以患者心理上的安慰,不断地关心患者,让患者能更好地了解自身情况,这样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进而能确保护理工作顺利的实施,而针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让家属辅助完成相关心理干预,并且应加大基础护理干预[1]。②人文关怀。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过程中,一定要贯彻人文关怀,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对其隐私进行保护,同时针对于患者的痛苦,护理人员应予以必要的关心,针对于不同场合其心理安慰的方式也不同,让家属全面地了解患者情况,同时要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个人卫生,确保充足的休息时间,在治疗前,要保证患者手部的温暖,确保静脉的充盈。③人性化病情干预。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好坏和多方面有关,因此,护理人员应予以患者必要的营养支持,要求患者经常散心,同时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指导其进行锻炼,为患者打造良好的住院环境,而在患者注射胰岛素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血糖以及身体情况进观察,对其药物的注射时间以及速度及时调节,认真了解患者的情况,纠正错误的治疗时间,而针对于较为肥胖的患者,应将进针角度超过常规的30°[2]。④人性化饮食干预。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严格的控制,指导患者日常饮食应以粗粮为主,同时根据病情的发展以及患者自身的需求及时调整饮食量,并且在进餐前后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测量,根据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调整饮食方案,在确保患者营养均衡的情况下,减少对糖类、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并加强与家属的交流,让患者的家属参与其中,共同监督患者的饮食,加速患者的恢复。⑤环境干预。在患者治疗的期间,舒适的治疗空间能保证其身心愉悦,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确保房间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并且在病房内设定闹钟,提醒患者和护理人员及时对病情监测,以及及时用药,同时,在病房外的走廊张贴疾病的宣传画,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能加大患者日后对病情的监测。护理人员还应根据天气的变化对室内的温度进行调节,并保证温度和湿度符合要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进而缓解其心理压力[3]。⑥出院指导。当患者病情稳定即将出院时,护理人员应和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沟通,告知患者在日常的注意事项,并对其电话以及住址进行登记,方便日后的随访,同时还应告知患者正确监测血糖,如果出现异常及时来院检查。

1.3 观察范围

分析上述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效果采用等级划分的方式进行比较,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种,当患者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并且空腹血糖降到7.20 mmol/L以下,或者下降幅度超过3.3 mmol/L则为显效;如果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空腹血糖下降至在8.3 mmol/L或者下降幅度超过2.2 mmol/L,则为有效;如果上述条件未达到,则设定为无效[4]。

生活质量采用sf-36评价表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身体健康、精神健康、生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等情况,其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该次文章中,所涉及的计量资料表达方式为(x±s),检验方法为t检验,而计数资料表达方式则为率(%),检验方式则为χ2检验,当所得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表1中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

在表2中能看出,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差异极小,但是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优(P<0.05)。

2.3 分析上述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表3中看出,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终生代谢性疾病,因此,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血糖水平增高,进而会引发其他多种并发症[5]。通过该文研究不难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高,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差异极小,但是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优,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將人性化护理了干预应用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较为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能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罗秀琼,任云霞,杨晓娟,等.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1):169-171.

[2] 赵美华.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8,11(2):54.

[3] 王德容.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107-108.

[4] 肖晓莲.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5):10-12.

[5] 刘秀娟.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6):212.

(收稿日期:2018-04-08)

猜你喜欢
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人性化护理干预联合自拟四子散热敷双肺腧穴在小儿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神外科手术超低温治疗的护理干预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的生活质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