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金锋 李庆春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理念,通过合作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成绩.通过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效率,使学习成绩的提高效果显著.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下面浅谈一下我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合理分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别、智力、性格的差别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的学习策略,由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在提高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获取小组奖励.
我在教学实践中以6人为一组.组内设有小组长一名,负责汇报;记录员一名,负责记录实验以及讨论过程及结果;操作员两名,负责实际操作过程;讨论员两名,负责组内以及组外的讨论交流总结.实际教学中也会根据不同的课程调节组员之间的任务分配.
二、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讲出来;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怀、尊重、理解和信任带给学生,积极营造成一种融洽、民主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有效学习奠定基础.传统的教学理念往往容易形成这样的一种格局:优生是主角、中等生是配角、学困生是道具,教师则是全能导演.教师应视自己为学生中的一员,是学生的朋友,是合作的伙伴,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引导者,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对学生来说,他们是有情感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思维才能活跃.教师应注意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和蔼可亲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有效地创设情境,提供诱因,使学生那些潜在的力求学好的内在动力,变为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要,从而在小组合作中学好数学.
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知识的全过程
认知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主体的学习能力.
1.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我在帮助学生认识小数的性质时,出示了5=50=500这样一道算式,我用着质疑的语气问学生:“你能用适当的办法,让这道算式成立吗?”.一番激烈的小组讨论后,有的小组说:5元=50角=500分;还有的小组认为:5米=50分米=500厘米……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我又趁势质疑:“如果只允许加上两点,你还能使这个算式成立吗?”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自然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新知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探究的能力.
2.加强实践操作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的方式.在學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感官的参与,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促进更好地建立暂时的联系.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手、口、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发展能力,也是小组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鼓励学生设疑置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才能常长进.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疑置难,让学生处于认知的矛盾之中,让学生处于悬念之中,让学生产生“新奇”,顿生“愤悱”之感,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激起他们的探索意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首先通过三组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小的比较:第一组等底不等高,第二组等高不等底,第三组既不等底也不等高.对第三组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进行比较时,学生就茫然了,陷入了困境,短暂小组讨论后,一个小组提出:“如果能知道它们的面积大小具体是多少就好了!”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我抓住契机,激发他们的求知、探索的欲望.“你们能有办法知道它的面积吗?能大胆地试一试吗?”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分组研究,共同探究出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可以剪拼成已学过的长方形的方法……我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我却没有就此罢休,再一次把学生置于认知冲突之中,“你有办法知道一块很大的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明白刚才的方法有局限性,还必须想出“新招”,学生在这个问题的情境中,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通过设疑置难,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的情境,使学生想探索,能探索.
4.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从学习中品尝成功的乐趣,获得成就感,这种激励是强有力、最有效、最持久的,也是将激励转化为学习动力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等心理需求,使其产生发展的动力.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课堂上的闪光点,多给学生肯定:“你考虑问题真周密!”“你的方法真有创见!”“××同学解题方法好!”等;还可以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评出“数学智多星”“解题高手”“探索行家”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将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发展为情感,进而转化为兴趣.
5.给出明确的合作任务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常言道,问题是智慧的窗口,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我们知道只有当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及认知规律设计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觉”,应该围绕知识诞生的原始情境中发生的问题来建设合作学习的依据,设置的问题应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应是开放性的,这样就意味着他们有多种研究和讨论的路线,以期提出新问题,而不是诱导出教师预期的“那个”答案,其次,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而精心构造的,通过合作得出独特的答案和创造性的方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方位发展,共同进步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创新,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才能发挥出这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才能有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