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鹏
(闽南师范大学 商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①蒯正明.中国共产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2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同时,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体现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和文化的重视。意识形态是一种自觉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经济政治利益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是一定社会集团、阶级的政治理想、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思想基础。②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论坛第7辑[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107.文化是意识形态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源泉,意识形态影响并决定着文化前进的方向,所以把文化中适当的部分融入意识形态教育之中是完全合理且有必要的。
闽南文化是古代中原地区的汉民族文化经由历代南迁入闽移民的携带在闽南地区受到本地地理和文化的影响长期发展出的一种地域文化形态。它是中华文化中一个特色鲜明、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闽南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应用到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去可以为教育本身提供鲜活而现实的背景素材、实践的载体和典型示范,对教育,特别是闽南地区高校的教育形成重大影响。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所谓立德树人,实质是以文化人,通过文化熏陶的方法树人育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可以通过文化熏陶的方法,借助于闽南文化中的精华融入更好实现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文化具有塑造人的功能。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以文化人的过程。闽南文化资源是人民在闽南大地上革命斗争、生产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精神及物质载体。闽南文化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宝贵资源。将闽南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能大大丰富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推动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接地气”,更为健康地发展,促进大学生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其意义和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闽南革命文化是闽南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马克思主义在闽南地区得到传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闽南革命进入新阶段。1927年1月中共闽南部委成立。1928年3月7日爆发震惊福建全省的“平和暴动”,打响了福建全省革命武装暴动的第一枪。1930年9月发生惠安暴动。1930年5月25日厦门爆发“五二五”大破狱事件。此后,红军入漳,闽南各革命根据地创建,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闽南大地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在那艰苦的革命岁月里,革命战士英勇顽强、严守纪律、艰苦奋斗,不顾个人安危,抵御外族侵略,全心全意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给后人留下光辉的典范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无数革命先烈在长期艰辛的革命生活中所形成的革命思想和伟大的革命精神就是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的凝华。我们一定要把这种宝贵的财富传承下去。利用闽南革命文化资源的优势,对新时代大学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具有重要的政治导向作用,能够帮助大学生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武装自己,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正确看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确保大学生在政治上、思想上、个人发展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对大学生个人成长,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闽南地区有众多的革命遗迹和事迹。闽南红军战斗史、闽南游击队创始人李金发事迹、闽南革命根据地和闽南红军游击队的重要创始人王占春事迹和故居、“闽南井冈山”的中共靖和浦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3团成立旧址(漳州市漳浦县绥安镇马坑村新厝顶自然村)、乌山革命旧址、革命烈士李子芳事迹、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郭节故居、叶飞故里、中共福建省委旧址、芝山红楼等等是实物和事迹的一部分,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素材。这些人和事,反映了革命者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其中蕴涵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精神。闽南地区众多的革命遗迹、革命文物、革命故事及其相关的革命影视作品无不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的理想、不屈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爱国情感。这些都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鲜活而生动的教材。
不仅如此,源远流长的闽南古代文化也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生动教材。比如,陈政、陈元光父子治漳多年、政绩卓著,他们开拓漳州的事迹和忠于国家的精神深深触动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激励大学生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朱熹在闽南地区做官,他兴官学、育人才、节民力、重生产、订礼仪、正风俗、不畏强权、勤政爱民,展现在了一心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官员风范,非常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著名学者连雅堂饱含爱国热情,用十年心血写成《台湾通史》,该书为研究台湾历史之集大成者,至今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他的治学精神和爱国精神让人为之动容……
闽南文化艺术形式多姿多样、异彩纷呈,常见的有南音、泉州北管、客家山歌、拍胸舞、高甲戏、梨园戏、布袋戏、提线木偶戏、歌仔戏、皮影戏、泉州花灯、惠安石雕、漳浦剪纸、华安玉雕、厦门漆线雕、竹马戏、锦歌、芗剧、棉花画、大鼓凉伞等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完全可以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所应用,以拓宽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教学的形式。过去,很多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经常表现为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调、教学手段落后,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好,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闽南文化的丰富多彩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形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选取与课堂教学内容切合的闽南文化素材,用闽南文化的艺术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予以展现;教学方法可谓精彩纷呈,教学形式可以多式多样。通过艺术作品或者开办活动展示古老的闽南大地仁人志士其人其事,让大学生在欣赏作品或者个人参与中感受闽南古老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受仁人志士的精神品格,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精神受到熏陶和升华,以此塑造大学生理想品格,完善其人格修养,培养其爱国情感,激励大学生奋发图强、向善向美。比如,大型芗剧现代戏《谷文昌》,以芗剧的形式接地气地展现了原东山县县委书记谷文昌带领人民建设东山,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谷文昌的担当精神与公仆情怀,是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好教材。又如,坐落在闽南大地的闽南师范大学组织学生挖掘闽南历史文化素材,先后创作了《开漳逸事》、《潘荣》等一系列原创闽南文化历史话剧,将闽南本土文化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给广大同学,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高校传统的“两课”教学还可以利用闽南文化的各种物质载体,让大学生在客观真实的史迹文物面前亲身感知和体验,获得更真切的感受。比如,作为教学的实践环节,可以安排学生去闽南革命文化场馆参观,亦可以安排学生组织开展闽南文化的调查研究。
闽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分支,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育面广、直观生动、感染力强、价值永恒等特点,能给现场的受教育者带来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心灵冲击。闽南地区波澜壮阔的历史、英雄辈出的历史人物,加之真实可见的遗迹,无不诉说着历史,让大学生们为之动容。
利用闽南文化素材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增强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可信性,使之可观、可感,使得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由抽象变为具体,更为接“地气”,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在接受闽南文化的熏陶中受到教育,提高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
闽南历史名人众多,其中许多人物具有很多值得学习、效仿的高贵品质,比如爱国爱乡、励精图治、博学多才、体恤民情、不怕强权、不怕牺牲、敢于拼搏等等。黄道周、郑成功、陈嘉庚等等历史人物,其人其事皆可圈可点,为大学生提供了意识形态教育可供效仿的榜样。在闽南革命文化中,也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其中包括台胞在闽南的抗战史,他们的光辉形象和事迹非常值得当代大学生们学习,必将激励广大青年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教师是闽南文化融入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执行者,所以教师是实现闽南文化融入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最重要因素。闽南文化融入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必须拥有一支政治思想过硬、熟悉闽南文化、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善于授课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特别是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闽南文化修养,提升自己的闽南文化思想境界,要深刻理解闽南文化的内涵,要有传承闽南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梳理闽南文化和教材意识形态教育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把握闽南文化与意识形态教育的契合点,也才能把两者结合起来。与此同时,高校相关部门也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以提升教师闽南文化及教育教学的素养。一是开展闽南文化的相关培训,让教师了解闽南文化、热爱闽南文化。二是开展师德师风的教育,师德上去了,意识形态的教育也就会容易很多。三开展新媒体技术的培训,鼓励教师利用新媒体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工具对闽南文化素材进行加工改造成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形态。还可以建立相应的考核、考察制度,从制度方面予以保障贯彻。通过以上方式,可以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升闽南文化融入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和时代性。
每个学校都处在一个特定的地域范围,受到地域自然、地域经济、地域文化的影响。学校应当利用特有的地域文化资源,将其中的精华纳入本校特色教学素材,拓展课程资源,提升校园文化,传承地域文化。闽南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这给校本课程的开设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挑战,如何将地域文化合理引入课堂是校本课程顺利开设的关键。
目前“两课”及相关社科课程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渠道,可以把闽南文化中优秀的人物、史迹、思想与教材相结合,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的潜移默化的渗透,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制作课程相关闽南文化的影视、动画等新形式应用于教学。这些措施可以使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变的生动活泼、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增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增强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使之在新时代恪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也使得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教育不再照本宣科、苍白无力,更乐于为大学生所接受。
闽南文化还可以融入专业课教学。闽南文化非常博大,涵盖方方面面,完全可以在专业课中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的渗透。比如,在医学课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述林巧稚医生的事迹,在教育课程中可讲述陈嘉庚先生办学事迹,在物理学中可讲述萨本栋教授的治学精神,在音乐课中讲述祖籍泉州晋江的歌手张明敏的爱国心等等。
闽南文化还可以融入实践教学。闽南地区有众多的史迹、博物馆、纪念馆等遗留,这些场馆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可能性。对于“两课”课程来说,完全可以利用各种史迹纪念场馆开展现场教学,亦可以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去调研实践,这样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寒暑假期间的举办的各类“支农”、“三下乡”等活动,完全可以和闽南文化相结合,成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形式。
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熏陶的过程。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的不仅仅通过课堂的熏陶,校园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熏陶路径。闽南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有效提升熏陶的效果。校园文化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的成长。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单调乏味的情况,把闽南文化中适当的、积极的、有益的成分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去,校园文化马上就变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借助校园文化中闽南文化元素的渗透,可以有效实现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分为软件和硬件两个层面。
1.硬件层面的闽南文化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渗透
学校的建筑、风景、园林是学校硬件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学认为,学校环境在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中影响很大。校园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校园环境的建设情况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并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起着强烈的暗示、渗透作用。因此,在学校育人工作中要十分重视校园硬件设施的美化。要在校园环境中增加闽南文化的优秀元素实现建筑的育人功能。比如,在闽南师范大学内,校园有古代书院命名的道路,有掩映在绿树丛中观景石上镌刻闽南历史名人生平事迹的名人园;图书馆悬挂有展示闽南文化的美丽大幅照片,还有专门的闽南文化研究成果展示馆。这些措施增加了校园的文化气息,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渗透。
2.软件层面的闽南文化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渗透
(1)闽南文化在学生活动中渗透意识形态教育
学生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织者。校园学生活动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大学生校园生活和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闽南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合于学生活动相结合,并在其中渗透意识形态的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己性和实效性。比如,举办大鼓凉伞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体质又丰富了校园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再如,举办闽南革命文化知识竞赛,引导学生学习闽南革命文化知识,感受先辈革命的艰辛,感觉今日生活之来之不易,激励学生爱党爱国。不同院系的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设置来开展相应的活动。比如,艺术类院系可开发具有闽南文化元素的漳浦剪纸展览、闽南名人诗词书法大赛、芗剧表演等等。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应当、必须与优秀的地域文化相结合,与学生专业相结合,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换发新的活力,从而实现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生活化和吸引力。
(2)闽南文化在大学生宿舍文化中渗透意识形态教育
学生宿舍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空间,它是大学生日常起居生活的场所。如果包含睡眠的时间在内,大学生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活都是在宿舍度过的,大学宿舍已成为大学生思想交流、行为养成、人格发展、学习促进、纪律培养的重要场所。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文化完全可以在宿舍文化中渗透,实现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意识形态教育。比如,可以使用闽南剪纸的形式展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方面的素材内容,如闽南名人,闽南革命史等,张贴于宿舍公共区域,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使用书法、摄影、绘画、棉花画等多种方式展示闽南文化;可以把闽南的名人名言做成励志格言张贴于公共区域;可以在宿舍文化节上开展黄道周、李光地、杨骚等人闽南诗歌的朗诵……通过以上方式,可以直接把闽南文化中优秀的适合意识形态教育的部分直接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的日常化和生活化。
近年来,微信、微博等一些新的网络传播形态兴起,并在学生中广泛流行。我们应当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闽南文化融入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工作。高校党建工作者、教师、思政工作者要善于利用这一平台,提高阵地意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开辟闽南文化融入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微阵地”。开辟这一阵地需要懂网络、懂教育、懂闽南文化的教育者队伍,需要教育者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运用新媒体的能力。教育者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挖掘闽南文化中意识形态教育资源,创造出更为接“地气”、更具有时代性、更易为大学生所接受的推行模式,并借助校园已有的行政资源予以宣传推广,才能在大学生中保持影响力,成为闽南文化融入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特色平台。
闽南文化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为地方高校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资源。用好这个资源,既弘扬了优秀的地域文化,也有利于学校树人、育人,培养爱国爱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