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优良家风家训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研究

2018-12-08 14:32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35期
关键词:家训家风弘扬

江 山

(浙江外国语学院 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杭州 3100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家风家训是践行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大重要载体。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受多元化新媒体大环境影响,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00后”大学生在价值观及意识形态方面产生了诸多的迷茫及困惑。在这种新形势下,探讨如何将中华家风家训文化的思想精髓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自觉认同显得尤为重要。

一、家风家训的文化阐释和历史脉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是社会和谐、青年成长的基点,“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1]。树立良好的家风家训被列为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也是弘扬青年道德正能量的有益抓手。家风家训文化的广泛传播离不开儒家文化的滋养,其重要载体是家训,具体表现便是家风。

在我国,家风逐渐演变为代代相传的价值准则。正如《颜氏家训》所言,“笃学修行,不坠门风”,力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发轫于先秦时期,发展成熟于汉魏六朝和隋唐,鼎盛于宋元明清,近现代后出现了断层,遭遇了严峻挑战。”[2]处于社会转型期的“0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社会阅历浅、承受能力弱、社会实践少。将优良家风家训文化融入高校德育中,有助于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引领青年成长成才。大学生理应成为良好家风家训传承的受益人。

二、传承家风家训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一)传承家风家训为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教育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包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必须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源泉。”《颜氏家训》中就有许多关于求学、就业的见解和经典语录。这可以作为新生始业教育的素材,让家风家家训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传承家风家训与弘扬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统一性,保护优良家风家训文化本身就是引导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这就要求高校要挖掘家风家训中蕴涵的教育方法,将其转化为教育资源,融入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扎实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根本目标就是以人为本,将“传统家风家训”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载体,让教育回归人文、重视教养、充实灵魂,培养大学生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完善其人格培养。

(二)传承家风家训为大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情感认同

“家风作为文化领域的观念形态,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文化同根性。”[3]大学生如果无法在情感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会导致“流于形式而失去阐释力和说服力[4]”。家风中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化、习惯化、具体化的体现。如今的青年大学生在情感上更易于接受认同这种具化的价值观,而非抽象教条式的理论灌输。“道德教育的核心方式在于恰当运用道德情感。”[5]因此,传承家风家训无形中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

在当今社会转型期,国家、社会、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选择将直接影响未来中国的前进方向。

三、以家风家训文化为载体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习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6]家风家训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正是践行这一宗旨的必然要求。

(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家风家训教育体系

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大众化和生活化的引领。这就要求家庭与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二)第一课堂:依托课堂教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渠道

学科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相融合,整合学科资源,发挥教师作用,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探讨家风家训与当代高校德育教育的契合点,力求开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课程,打造“人文教育、德育教育、专业教育”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三)第二课堂:依托校园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阵地

结合专业背景,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建设,如“晒家风、比班风、正校风”主题晚会、“弘扬文明好家风,践行核心价值观”主题宣讲等传统文化专题活动,以优良家风家训为内容主线,将优良家风家训理念贯穿于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中。在榜样示范的引领下,发挥海外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向外国友人传播中国优良家风家训精神。通过评选“最美公寓人”,宣传学生的先进事迹,引领优秀传统风尚,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感、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第三课堂:依托课外实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战场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家训文化实践活动,丰富家训文化教育形式。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革命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家风家训专题系列社会实践,倡导家风家训进社区、进家庭,弘扬好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观。

(五)第四课堂:依托网络课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微”平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业也在不断开辟新的格局。“互联网+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引领教育迈向信息化2.0时代,创造新型的教育资源学习模式。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利用“微”平台丰富传播载体,运用新兴媒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开展“家风家训”四格漫画创作、“家道”微电影等创作大赛,运用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微信公众号等传播平台,开辟线上专栏,建设新媒体平台,提升学生新媒体运用能力和网络素养水平,用具有正能量的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猜你喜欢
家训家风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家风伴我成长
弘扬《国风·秦韵》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家训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