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的跨界与效能的真知
——《管理研究与实践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场域与效能的探索》评介

2018-12-08 06:04胡国栋
财经问题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实践者研究成果管理学

胡国栋

(1.东北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2.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1049)

管理学是应该以科学的标准谋求学科合法性,还是以实践的标准追求改造现实的效用,这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并且存有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关于管理学学科属性的一个基本共识是,管理研究需要兼顾科学的严谨性(Rigor)与实践的相关性(Relevance),两者应具有内在的统一。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管理研究实然状况和管理实践的复杂多样性,常使这两种属性产生失调与脱节。大部分管理研究成果停留在学术期刊,无法与实践者“对话”。乐国林教授便是其中重要一员,他曾经在博士、博士后阶段分别师从南开大学齐善鸿教授、北京大学陈春花教授,在管理研究与企业实践方面均有较为厚重的积淀,其推出的新著《管理研究与实践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场域与效能的探索》(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年),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做出了独特贡献。

作为一位管理哲学研究者,笔者对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关系一直非常关注。目前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虽然丰硕,但对此问题的分析缺乏一个系统性的理论或思想架构,总体还是学术圈内的自我对话,对理论研究、实践转化与效果评价的系统性探索不足。本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有深度的探索与分析,并且提出许多富有启发的观点。

第一,从跨学科的理论视角探索了管理研究与实践互动的理论关系。该书跨越了管理学与社会学之间的边界,使用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来讨论两者关系出现问题背后的“结构力量”(或变量)。揭示了两个场域内部位置争夺的因素,并由此产生彼此的场域区隔与冲突,最后表现为“脱节”现象。这为认识管理研究与管理实践关系认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基。第二,管理研究与实践的关系不仅取决于管理研究场域,也取决于知识转化的实践场域。该成果从两个场域的结构、惯习和资本特征出发,提出了管理理论或研究成果向实践转化的一般路径,并分析这一过程中存在的场域惯习障碍。第三,管理研究成果从选题到实践落地需要一套评价指标。该书引进了效能的理念和效能评价体系,并从研究者、咨询者和实践者的德尔菲法入手,对管理研究成果向实践场域转化的整个过程中的效能进行了层次分析研究,提出影响效能目标实现的因素,构建效能评价指标。该指标体系有益于解决管理理论实践转化效能低的问题。

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表面上属于两个不同的“圈子”,即不同的场域,但从本质上来看,这两个圈子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它们处在共同的生态价值网之中。本书从场域惯习和知识管理的角度解释了两个场域之间的作用机制、协同机制和评价体系,用知识三阶段的实践转化能力或结果来衡量管理研究的效能。这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两者关系问题从认知、方法论到解决问题的系统思路。我们期待围绕该主题能产生更富有创见的研究成果,共同为管理哲学、管理科学与管理实践的统一贡献更多智慧。

猜你喜欢
实践者研究成果管理学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我校多项研究成果荣获省、市科研奖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努力做ICC OPINION的实践者
“自然小语”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周鹏
浅谈管理学
冀东1:25000高精度航磁及研究成果
新媒体对音乐实践者主体性的重构
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成果获ICID肯定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