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欣
【摘 要】在中職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文字稍长的题目,会较难理会。理会数学语言的意义,特别是理会数学语言中一些关键字、词、句的作用,对于数学学习相当关键。本文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联系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巩固练习、讲解文字的意思、注意语言的科学性、严谨使用数学语言等几个方面来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数学语言;字义词意;科学性
在中职生的日常练习和考试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答非所问,学生不明白数学题目的题意,不理解一些定理的已知条件和相应的结论。造成这样的结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不理解数学语言的真正意思,不理解数学语言中重要字、词语、句子的作用。在中等职业阶段,如何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呢?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着重讲解数学语言的字义词意
在数学语言中,每一个字、词都有着本身的意义,不会有含糊、意义反复或多余的字、词,所以要使学生准确理解这些字、词的意义。在教学中特别是在中职教学,学生的文化水平本身就相对来说较低,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所以在学习数学时,我们也要采用语文中“咬文嚼字”的方法,深刻分析每一个字、词的意义。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10减少了2”和“10减少到2”搞混了,我们知道““10减少了2”的结果是“8”;“10减少到2”的结果是“2”。所以,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关键是把“了”和“到”的正确意义讲解清楚。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这些字、词的独特作用。
教师在讲授平行线的判定过程中,若出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让学生判断正确与否。如果学生对平行相交的概念没有足够的理解是不会判断的。这里就缺少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这个条件加上去,这个“平行线”的判定就完整了。
二、举一反三,加强练习
针对一些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中往往忽略数学语言中的某些字或词,在学习“一组对边平行(不相等),另一组对边不平行但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等腰梯形”这一定理时,学生常把“一组对边”当作“任何两”,把“对角”看作“角”等,也不注意“分别”这一重要词的关键作用。教师在授课中可以根据这一个实际问题,经过转变数学语言中的字、词,请学生自己来比较、分析转变前后,数学语言的区别,加强学生的练习,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可以提出下列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两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2)两个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3)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都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上述三个问题的比较,交流、解析、举例说明,就能增加对关键字、词的理解。又如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关于这种相对复杂的数学语言,学生经常难以理解和掌握,经常出现错误。对于这种类似的问题,我们不妨用“分解”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三、数学语言具有严密性、连贯性
数学中一些关键的字、词是数学语言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起到非同小可的作用。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我们的数学语言如果多一个或少一个字,也许就会产生错误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接受了错误的知识点。例如:有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把“20除以4”常常说成“20除4”,这使得学生常常接受不正确的知识,形成了理解上的一些杂乱,接受新的知识就会越来越难。通过以上例子的练习,学生不仅提高了如何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还促进了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同时还使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了。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的语言是具有严密性、连贯性的,否则会导致学生思维出现混乱。例如,求一个圆柱表面积的过程中,有一道题目是:一个圆柱形的钢管,底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这时把它平均截成2段圆柱,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解这道题目时,有个学生问道:“18平方厘米是两个底面积之和吗?”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教师在讲述题目时,数学语言表达得不够严密。如果教师能把“底面面积”改为“一个底的底面面积”,这样学生就不会提出现刚才那样的问题了。
四、教师要将数学语言运用准确、严谨
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受教师影响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语言是否表达准确对学生具有重大影响。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用科学、严谨的数学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思想和授课内容,同时要用一目了然的板书来设计整个解题过程。
总之,不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哪种教学方法,也不论我们在教学中授课哪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师都应该正确使用科学的、严谨的教学语言,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简洁、生动、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以达我们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汤龙祥.上海中学数学,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