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波,李秀萍
(1.西北政法大学 外国语学院,西安 710122;2.榆林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 榆林719000)
教师信念(teachers’ belief)这一概念原属于教育心理学范畴。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二语/外语教学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语言教学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对教师认知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和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国外二语/外语界在教师信念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而我国外语界对教师信念的研究刚刚起步,许多外语教师对教师信念理论缺乏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鉴于此,本文拟就促进教师信念构建与重塑的路径教师信念的涵义、教师信念的构成体系、教师信念产生的理论依据、教师信念的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论述,为国内外语界开展教师信念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于教师信念的涵义,文献中有多种不同描述。Borg[2]将教师信念归类为教师认知的一部分。他认为,教师信念实质上就是教师关于教学、学生、学习以及教师自身作用等方面的思考、认识和理解。Woods[3]则将教师信念定义为指导教师教学行为的思想。他认为,要考察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首先要认识和了解教师的教学信念。而Kagan[4]将教师信念看作是教师对教与学等方面所做出的假设。Pajares[1]认为,教师信念实质上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有关教与学以及课程、师生角色等方面自认为是确信无疑的认识和看法。
Borg[5]针对外语教师的教学信念做了简明扼要的阐释。他认为,外语教师对外语课程、外语教学、外语学习者、外语学习、外语语言以及教师自身的认识和思考就是外语教师的教学信念。Borg对外语教师教学信念的定义可以归纳为“六观”,即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学习观、语言观、教师观。国内学者郭晓娜[6]根据国内外语教学具体情境对教师信念提出了有别于国外学者的定义。她认为,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对学生发展与师生关系的看法、对教学评价方式的使用与筛选、对教师角色的直觉以及对学生学习特点的掌握等都属于教师信念的内涵范畴。
关于教师信念的构成,不同研究人员从不同视角做了不同解释。Pajares[4]认为,教师信念是一个复杂的、相互关联的系统,内含多种不同子信念,子信念中又有核心信念和边缘信念之分。相比较而言,核心信念更为稳定和持久,对教师产生的影响也比边缘信念大得多。Calderhead认为,教师信念主要涵盖五个子信念,包括课程信念、教学信念、学习者信念、学习信念以及教师角色信念[7]。
Burns[8]研究后发现,影响外语教师的核心子信念主要是语言课堂信念、语言本质信念、学习策略信念、书面语与口语关系信念、学习者信念、学习者学习能力信念、教师课堂角色信念。国内学者陈红[9]进一步提出了国内大学英语教师核心信念体系的设计构想,该体系由7个子信念构成,包括英语语言文化信念、英语语言文化教学方法信念、英语语言文化学习者及学习方法信念、英语语言文化教材信念、英语语言文化教学效果评价信念、英语语言文化课堂+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信念、教师课堂角色信念以及学生角色信念。徐泉[7]则以英语教学活动为中心提出构成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系统的5个核心维度,即英语教学环境观、英语教学专业观、英语语言文化观、英语语言文化学习观、英语课堂师生角色观。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是教师信念产生的主要理论依据。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或者说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认知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个体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变对事物的原有认知以及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固有思维模式的过程,也是个体不断选择、不断调节、不断适应环境和主动建构的过程。
皮亚杰将认知结构定义为“图式”。他认为,认知图式决定了个体的认知水平。换言之,认知发展水平的表现形式就是图式发展水平。图式发展水平愈高,个体的认知水平也愈高;反之依然。因此,个体的认知发展主要表现在图式结构的发展和完善上。而个体要提高认知水平、发展和完善原有图式结构就必须依赖于 “同化”环境和“顺应”环境这两种机制加以实现。同化是指个体将环境(客体)中的成分和信息整合、吸纳进个体原有的图式结构中;顺应是指个体通过调节或改变原有的图式结构或创造新的图式结构以适应环境(客体)的要求。同化和顺应的关系既是相互对立的关系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只有同化没有顺应,个体的图式结构和认知水平无法得到提高和发展。另一方面,没有了同化的量变也就不存在顺应的质变。通过同化和顺应,也即通过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个体的图式结构不断更新和变化,其认知水平也从一个高度发展到另外一个高度。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师信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按照该理论,教师信念实质上就是一种认知结构,一种心理图式。教师的教学信念也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或者说作为个体的教师与作为客体的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师信念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是教师随着教学阅历的增长和教学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模式的过程。教师信念的发展和完善也必须通过“同化”和“顺应”教学环境这两种机制加以实现。教师通过“同化”将教学环境中的成分和信息加以过滤、整合和改造,最后吸纳进教师原有的教师信念系统当中。当教师的教学信念系统这一图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的要求时,教师就会通过发展、完善、改变原有的教学信念系统或创造新的教学信念系统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随着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教师也会不断通过“同化”和“顺应”修正、扩充和完善其教学信念系统,进而形成和发展新的教学信念系统。
国外学者(如Borg[10],Richards[11])就影响教师信念的诸多因素做了深入研究,并达成了共识。他们一致认为,教师信念是教师认知的一部分,教师信念的建构与重塑与教师的心理、认知活动密不可分。因此,教师信念必然会受到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的认知活动又与其所处的教学环境密不可分,教师信念是在教师认知与教学环境的不断互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信念同样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自身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性别、年龄、职称、个性特征、教师作为语言学习者的经历、教师学科结构及背景、教师接受培训的经历、教师的教学经历、教师的专业发展观等;外界环境因素主要有校园文化、教育政策、学校资源、教学目标和对象、学生需求、教师工作满意度、同事关系、教师评价体系等。
那么,在国内外语教学环境下,影响教师信念的因素有哪些呢?张凤娟、刘永兵[12]通过对700多名英语教师调查研究后发现,影响外语教师教学信念的个人因素主要包括教师专业发展观、学历、性别等;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外语教学改革、校园资源和文化、学校激励措施和教师效能感以及同事关系、学生期望和考试方式等。张凤娟、刘永兵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外语教师教学信念最大的相关因素是专业发展观,校园资源和文化、同事关系和考试方式也能对外语教师教学信念产生较大影响。郑新民、蒋群英[13]对3名英语教师进行了个案研究,结果发现,教学反思、进修培训、同事交流、学生期望、学校文化、领导意见、全国统一教学大纲、四六级考试、新编教材、网络教学模式等因素是影响教师教学信念的主要因素。其中,除教学反思可纳入教师自身因素外,其余都属于外界环境因素。然而张啸[14]通过分析当前大学英语教师信念体系构建的相关问题后指出,语言学习经历、教学经历以及教师职前和在职期间的进修、培训经历才是真正影响外语教师教学信念的主要因素。
作为外语课堂的实施者和组织者,教师是否愿意或在多大程度上接受并贯彻外语教学改革所提倡的新理念[15]对于外语教学改革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由此可见,在当前外语教学改革视阈下探索如何帮助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从过时、落后的教学信念过渡到先进、开放的教学信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要实现教师信念的更新与转变,教师自身首先需要做出努力。
(1)教师要认识到重塑教学信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提高转变教学信念的意愿性和自觉性。当前,外语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师在此基础上形成并固化的教学信念已经显得过时、保守和不合时宜。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主动适应新的变革,根据外语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和新要求,重塑教学信念。如果教师不愿意面对新情况,适应新要求,不愿意对自己的教学信念加以检视,而是坚守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势必会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业成长,甚至是教学改革带来消极影响。
(2)教师要通过开展反思教学,促进教学信念的转变。教学反思是构建以有效教学为目标的教学信念体系的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也是促进教师转变教学信念的必由之路。反思性教学不仅有助于教师积累知识和经验,检视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验证教学理论的正确性和教学信念的完备性。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质疑自己的教学理论,才有可能丰富并更新教师信念系统。教师也只有通过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才能让自己的教学信念逐渐清晰起来,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调整。教学反思可以分为合作反思和个体反思两种形式。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观摩、集体讨论、教研活动、合作教学、叙事研究等手段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信念进行合作反思,也可以通过撰写课堂日记、观看课堂录像以及采取微格教学法、行动研究法等手段进行独立反思。无论是合作反思还是个体反思,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构建和重塑教师信念系统。
(3)教师要通过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文化素养促进教学信念的转变。张凤娟、刘永兵[12]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外语教师教学信念最大的相关因素是专业发展观。因此,教师一方面要通过自学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文化素养;另一方面需要通过进修、深造、留学等途径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和知识结构,开阔学术视野,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信念的更新和转变。
当然,建构与重塑教师信念是一个系统工程,仅有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学校和社会也要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支持。
首先,学校要构建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信念的学校文化,通过出台鼓励教师投身于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政策,为教师提供满足教学、科研所需的教学资源和科研条件以及国内外进修、学习的机会,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和学校文化,使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师信念的转变。
其次,根据新时期课程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管理、评估方式等在内的教学改革,进一步理顺传统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关系,帮助教师逐渐从传统、保守、过时的教学信念过渡到现代、包容、开放的教学信念。
第三,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教师发展规划,搭建实用、有效的教师培训平台,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提升教师对新时期课程改革的理解,帮助教师内化教学改革新理念,更新和完善教学信念系统。
第四,建立新的教师评价体系,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和教学改革,使教师在教学创新和教学改革中逐渐实现教师信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