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琴琴
摘 要:幼儿阶段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会对幼儿的整个人生产生很大影响,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配合与努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文章结合笔者实践教育经验,在文中先分析了幼儿行为习惯的表现,之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建议,希望对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幼儿园就是幼儿的“小社会”,在这里幼儿可以学习、可以玩耍、可以结识很多小朋友,但是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对幼儿和教师都是很大的挑战,教师要引导幼儿守规矩,并可以持之以恒。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重要影响,幼儿园要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规范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幼儿行为习惯的表现
1.随意性较强
在幼儿园中幼儿的情绪表现通常与生活中的行为习惯紧密相关,细小的事情可以使得幼儿产生刺激、兴奋、紧张等情绪,尤其是在人较多的氛围中,在我们成人看起来并不重要的因素,则会使幼儿产生一定的情绪波动,难易揣摩,但在另一层面上却可以很容易控制,幼儿随意性的情绪变现非常明显。
2.注意力不集中
幼儿教育阶段孩子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生理成熟水平、心理差异等,使得幼儿的良好行为能力不同,主要表现在学习中非常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幼儿的注意力很难集中,集中时间较短。其他人员非常平常的一个小举动都可能对幼儿行为产生支配作用,但是由于幼儿的学习能力极为有限,使得幼儿无法根据语言完成动作支配,直言便产生了言行不一的现象。
3.控制能力很差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使得幼儿的自控能力很差,在幼儿心理是存在对事物的抵触心理的,教师对幼儿强加标准,只会使幼儿情绪激化,在这样的条件下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而会使幼儿产生自我放纵的不良习惯。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建议
1.言传身教,发挥教师榜样作用
幼兒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幼儿教师只落实到口头上是不够的,还需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要求孩子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加强与幼儿的沟通,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开展活动,如果教师与幼儿对话表现出不尊重,则幼儿是很难听到心里的,同时会对幼儿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应当做一名孩子喜欢的教师,这样孩子会不由自主的去模仿教师的道德品行,教师的一举一动幼儿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并且会在自己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因此,幼儿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很重要,能够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树立好的榜样。
2.表扬鼓励,树立幼儿良好行为惯性
笔者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发现,对幼儿进行积极的鼓励要比消极的刺激产生更好的效果,尤其是性格波动较大的孩子,多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会使幼儿产生荣誉感,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中孩子们不可避免的会做错事情,这时将批评的方式转变为引导方式,先让幼儿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使其谨记,避免在以后同类事情中犯错,逐渐的幼儿会产生一种正确的认知观,并能够自觉坚持正确的行为。例如在一次班级打扫卫生中,孩子们将打扫工具归还原处,最后一名孩子看到扫帚排列不整齐,还有一些倒在地上,就主动将扫帚扶起并整理排列,笔者发现孩子这无意间的小动作,给予了积极的鼓励,希望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都要使用坚持这种良好的习惯,孩子倍受鼓舞并且每天会留意扫帚的摆放情况。因此,表扬鼓励非常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家校联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除去在学校与老师和小朋友接触的时间外,与家长接触的时间是最长的。在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教师和家长都会发着重要作用,如果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要求不一致,幼儿会产生困扰,在幼儿园一个样,在家里又是一个样,这样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避免这种家园不一致现象的产生,作为幼儿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认同自己的理念,并可以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幼儿教师可以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交流,当发现孩子在学校某个行为习惯无法持久时,就更需要与家长进行深入的沟通,找出问题的源头并将其解决,通过家校联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时期是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幼儿健康成长需要幼儿园和家长的共同配合、细心呵护,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在实践教育中言传身教,多多鼓励幼儿,家长与教师共同配合。相信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家长的配合下,幼儿良好行为观念和行为习惯会逐渐的养成,并能够长期保持。
参考文献
[1]赵景红.浅谈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0):56-57+59.
[2]陈绍薇,韩梅.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及意义[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5):6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