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夯实知识基础的几种方法

2018-12-06 11:14安徽杨崇广梁浩浩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莲藕知识结构考点

安徽 杨崇广 梁浩浩

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是形成区域认知能力、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和谐人地观核心素养的必备条件,新课程标准下夯实知识基础是高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呢?笔者介绍几种教学方法。

一、构建知识体系

1.解析教材编写思路,形成宏观知识体系

教师在开始每一章节的课程之前,给学生讲清知识体系,让学生知道本章节整体的知识结构。教师像是导游,学生像是游客,导游要让游客知道走的是哪条线路,这条线路上有哪些景点,在每个景点大致要停留多长时间,现在大家所在的是哪个景点,下一个景点是什么,让游客了然于心,才能获得良好的游览效果,学习也是如此。例如,进入高中,首先要给学生讲清高中地理知识结构。学生在初中已经大致学习过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可能会疑问高中地理还要学习什么?它与初中地理是什么关系?按国家新课程改革方案规划,高中地理分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大块,必修1介绍自然地理,必修2是人文地理,自然地理是学习人文地理的基础。

2.利用知识结构图或“知识树”,以模块、章、节为单元构建知识体系

由“模块—章—节”的思路逐步细化知识体系,模块知识结构是宏观把握地理学在高中阶段的任务,章的知识结构主要目的是从宏观上把握主干知识之间的联系,节的知识结构主要任务是串联重要知识点,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如“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的知识体系:

3.注重课时总结、章节总结,巩固知识体系

每一堂课结束时,要有小结,师生回顾知识体系;每一“节”“章”结束,要有主干知识总结,建议使用知识结构图来呈现,开始由“教师绘制,并讲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到“教师绘制,学生讲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再到“学生绘制、其他学生分析、讲解、完善知识结构示意图”,知识结构示意图要尽可能科学、艺术、美观,并注意与章节开始时的知识结构图在形式上要有差异,前面用“知识树”,章节总结时,可以用“思维导图”,避免形式单一。

二、精讲、细讲高频考点及知识点

1.讲深、讲细重要考点及知识点

《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中涉及的地理知识点很多,但是,高考试题题量少、覆盖面狭窄,每年高考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只是众多知识点中的一部分。仔细分析之后可以发现,高考中涉及的考点是有规律可循的,有的是高频考点,有些是“轮”考点,还有些知识点已经很多年都没有涉及了,加强对高考试题命题规律的研究,把握高频考点,有针对性地讲深、讲细这些考点,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如“热力环流”这一考点,许多年来,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对其考查总是不厌其烦的,所不同的仅仅是创设的情境在不断变化。一般说来,强化对某一知识点的印象,方法有二,一是机械重复,二是变换情境材料,反复讲解与训练。第一种方法传统、简单,很实用,但是容易造成教法单一,学生对地理学习失去兴趣的不良效果,同时,在新课改背景下已经很难实施。第二种方法效果很好,学生容易接受,但是,它需要教师知识面广,并及时关注、收集、加工生产生活中地理案例,对地理教师本身的能力要求很高。例如,在讲述“农业区位因素的改变”时,教师可以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冬季北方寒冷,但是皇帝、贵族仍然想要鲜花,古代花匠是如何在冬季让鲜花盛开的呢?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凡花之早放者,名曰堂花。其法以纸饰密室,凿地作坎,缏竹置花其上,粪以牛溲硫磺,尽培溉之。然后置沸汤于坎中,少候汤气熏蒸,则扇之以微风,盎然盛春融淑之气,经宿则花放矣……”再简单解释一下,并提出几个小问题:“以纸饰密室”的目的是什么?“粪以牛溲”改变的是什么条件?“汤气熏蒸”改变了什么因素?“粪以硫磺”的目的是什么?这个情境创设,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而且“接地气”,人人都可以“想”,人人都可以“说”,且有话可说。

2.使用导学案,集“学—思—做”一体的学习方式

优秀的导学案将主干知识按照知识上的逻辑关系排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采用关键词“挖空”的形式,由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对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主干知识、关键词,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效果明显。

三、加强知识体系检测

1.试题引领,感悟知识的运用

单纯的知识点讲授,容易使学生大脑疲劳,记忆力下降,创设以新情境为背景试题,利用试题引领,更能让学生乐于接受、主动参与,并能倾心感悟地理知识的运用。例如,对农业区位因素知识的运用,可借助类似试题:

【例】莲藕在我国南方水乡种植广泛,根据生长环境差异分为田藕(种在水田里),和塘藕(种在深水塘里),其中塘藕比田藕的淀粉含量要高。莲藕的叶柄和花梗较细脆,而叶片宽大,通风易折断,若断处有水渗入,会引起地下茎腐烂。据此回答第1~3题。

1.塘藕的淀粉含量比田藕高,是因为水塘比水田

( )

A.水体深,土温低,莲藕生长周期长,养分积累多

B.水量大,土壤化肥农药浓度低,莲藕生长速度快

C.土温变化小,莲藕生长环境稳定,养分积累多

D.土层更深厚,莲藕的发育空间大,莲藕生长量大

2.塘藕一般秋季成熟,但挖藕多选择在冬季,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

A.冬季气温低,储运条件好

B.临近春节,市场需求大

C.处于农闲时节,劳动力充足

D.冬季湖塘水位低,采挖条件好

3.在田藕生长旺季遇到暴风雨来临时,为防止田藕的叶柄和花梗折断,藕农宜采取的措施是

( )

A.向藕田灌水,提高藕田水位

B.给藕田放水,降低藕田水位

C.给藕田追肥,提高莲藕的抗风能力

D.在藕田上覆盖塑料膜,减风挡雨

【解析】本组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或改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的能力。第1题。塘藕的淀粉含量比田藕多,即有机质的含量多,池塘比水田水体深,土温低,莲藕生长期长,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A项正确;水量大小与淀粉多少无关,且生长速度快不利于养分积累,B项错误;土温变化小,不利于养分积累,C项错误;水田的土层比池塘底部土层更厚,D项错误。第2题。该题问的是自然原因,市场需求大和劳动力充足不属于自然原因,B,C项错误;储运条件好不是主要原因,A项错误;故D项正确。第3题。为了防止大风吹断叶柄、花梗,在暴风雨来临时,向藕塘灌水,提高藕塘水位,是可行性很强的措施,A项正确;放水降低水位,叶柄、花梗更容易被吹断,B项错误;临时给藕田追肥,不会迅速起到作用,C项错误;给藕田上覆盖塑料膜,难度大,可操作性不强,不符合实际情况,D项错误。

【答案】1.A 2.D 3.A

【效果分析】背景材料(即试题创设的情境)既熟悉又陌生,对学生来说,莲藕是十分熟悉的作物,但是莲藕又分田藕和塘藕,两者生长环境有差异,导致质量有差异,这是学生非常陌生的,也是要运用所学农业区位知识、原理解决的问题。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乐于参与,就会主动参与,在头脑中一一检索所学的知识点,并积极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试题中的实际问题。

2.滚动检测知识点

“遗忘是学习最大的敌人”,学生每天要接受众多学科大量的知识点,遗忘是在所难免的,采用滚动检测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克服遗忘。滚动检测是指在学习下一章知识时,为了防止学生把前一章的知识遗忘,利用几道试题检测前一章的知识点,以起到知识点循环记忆的效果。

四、利用先进技术弥补知识漏洞

1.通过专题讲座,利用PPT形成形象直观印象

专题讲座是将某一主题内容细化、深化,借助自由诙谐的语言、精彩的故事、精美的图片,在较短时间内,使某一知识点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接受、运用,而且多是聘请知名专家,提高讲座的实际影响力,成为拔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

2.利用微课,弥补重点知识缺漏

微课是教师选取一个重点或难点知识,进行讲解分析,并制作成小视频,时间多在10分钟左右,学生可以在课后任何闲暇时间打开视频进行观看。现代微课在内容,形式上已经有很大的发展,内容不再局限于知识的讲解,还涉及试题的讲解、影视景观视频剪辑配音、地理实验视频等,丰富的知识、精美的画面、深邃的智慧内涵,深得学生的喜爱。

猜你喜欢
莲藕知识结构考点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为什么莲藕会有洞?
夏季这样管莲藕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出淤泥而不染——莲蓬与莲藕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
区块链和比特币相关主题的知识结构分析:共被引和耦合聚类分析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