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日语》课程是高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旨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扎实学习,掌握日语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培养实际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丰富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理解能力,为高年级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日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综合运用能力和单项运用技能), 基础日语能力达到一定水平;重点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形成直接用外语思维的能力。本课程重点是指导学生掌握日语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基本技能。难点是学生要掌握基础词汇、语法、句型,要尽早养成用日语思维的能力。下面就浅谈一下教学方法。
近年来受中日关系的影响和高校日语专业设置雷同化饱和化的影响,日语从曾经的热门专业沦为冷门专业,各高校第一志愿录取率持续走低,个别二本理工院校甚至出现停招日语的状况。有些学生是被调剂到日语专业的,学习意愿较低,大部分新生入学后很迷茫,对于日语专业的情况知之甚少,对于日语学习更是一头雾水。他们迫切想知道日语究竟难不难学?怎样才能学好?能不能学好?日语跟英语的学习方法有什么不同?日语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如何?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每一位任课老师都应该适时地为他们做出解答,尤其是基础日语课的任课老师更是责无旁贷,因为一年级几乎天天有基础日语课,他们接触最多的任课老师就是基础日语老师。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学习起来才能事半功倍。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次耐心给予解答,尤其对于就业前景一定要做出很好的描述,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日语的兴趣。
学外语必须要抓时间,力争学一点背一点才能积少成多,才能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针对这一点,要求学生一定要背过前文,会话里的重要句子要会翻译,读解文尽量背过。虽然学生觉得有点累,但大部分同学还是能如期完成任务,课上都踊跃背课文,每课的单词听写也较为顺利。作业全批全改,由最初的写假名、单词、造句子到后期的每周小作文,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孜孜不倦,学生也会受感染,自然容易端正学习态度。而且,学生一旦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后期学习会越来越轻松。反之,会举步维艰,低年级基础打不好,高年级会越学越辛苦,个别学生甚至干脆放弃。
针对当前使用教材语言较为生硬、材料相对陈旧的特点,参考其他学校的新教材和学生手中的会话教材适时作一些说明,引导学生多了解较为生活化的日语表达方式,对于教材中没有涉及而又较为常用的单词和句型适当作一些补充,穿插在正常的授课中。对于跟课文有关的日本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也在不影响课程进度的前提下,适当作一点扩充,引导学生不要死啃课本,要多涉猎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毕竟要掌握一门外语不能光靠记单词和背课文,需要各方面的知识来充实,“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虽然所学内容有限,但也应慢慢让学生习惯老师用日语授课,对于新学的单词和语法尽量让学生多进行造句和口语练习,引导学生把所学内容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每课的会话部分原则上不要求背诵,让学生自由组合运用新学的内容自编场景对话在班里进行表演,编不出来的就背会话原文。实践证明,学生们都很踊跃,潜力也很大,所编会话经常逗得其他同学哈哈大笑,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提高了学生学日语的积极性。
课上用CD机给学生放日语歌,通过唱歌学日语。课下利用QQ群和微信群等网络途径转发一些日语知识和日本文化相关内容,推荐一些关于日语学习和日本社会文化的公众号以及微课视频等,并在第二天的授课中给予适当讲解和引导。每节课前让一名同学做发表,内容可以是自创也可以是网络新闻或者民间故事甚至日剧台词,发表完后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者讨论。从而增加学生学日语的动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总之,《综合日语》课是日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课堂上让学生多思考多发言,课后让学生多阅读,培养语感和日语思维,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日语学习中来。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是外语学习更是一个长期坚持和付出的过程,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