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发展“候鸟式”养老产业的策略研究

2018-12-06 09:34罗丽娜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9期
关键词:医养候鸟上海市

罗丽娜,李 晨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1600)

一、研究背景

根据国家关于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将增加到2.55亿元左右,在总人口的占比提升到17.8%左右。可见,我国老龄化形势极其严峻。文件中还提到,要繁荣老年消费市场,支持养老服务业与健康、休闲、旅游、养生、文化、健身等产业融合发展,并鼓励地产、互联网、金融等大型企业进入养老服务业以丰富养老服务业态。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低龄、较健康且拥有一定财富积累的老年人,加上没有来自家庭的负担,所以完全有经济能力和充裕的时间进行老年活动和精神文化性消费。另外,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市地区气候和环境差异较大,而老年人对严寒酷暑的抵抗能力相对较低,极大影响了老年人“享老”的晚年品质生活。为了满足老年人高层次、多元化的养老需求,有必要大力发展“乐龄”事业,在养老实行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之上整合社会各界资源,以此助推养老产业的优化升级。

二、“候鸟式”养老概述与养老市场分析

(一)“候鸟式”养老概念的提出

“候鸟式”养老是在三大传统养老模式基础之上,逐渐衍生出的一种新型移动养老方式,指的是老年人如同“候鸟迁徙”一样,冬天去温暖舒适的南方过冬,夏天去清凉宜人的北方避暑[1]。“候鸟老人”通常会选择气候温润、空气清晰、水质良好的地方进行1—2个月的短时间居住。“候鸟式”养老模式打破了传统养老方式的限制与枯燥无味,在旅游中,老年人不仅能领略大好河山,开拓视野,还能够广交益友,分享乐趣。同时,优质的气候和环境条件还能让老年人延年益寿,尤其是对于患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更能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二)养老市场需求及现状分析

1.消费需求分析

从《2017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对高净值人群感兴趣的话题调查中发现,有41%的人对健康养生感兴趣,28%的人对旅行度假感兴趣;对于理想的养老状态,62%的人希望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环境,51%的人希望到各地旅游,开阔眼界。此外,从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开展的对全市18—70岁的常住居民的消费问卷调查中发现,在61—70岁群体中,对于养生保健的需求度为11.5%,高于平均样本。品质类消费的主力军依旧是中高消费层次群体,如月薪1万元以上的群体对旅游的需求度是34.5%、高学历对文娱活动的需求度是22.7%,均高于平均样本。由此可见,不同年龄层次群体中,老年人对生活品质提升的追求较为明显,精神性养老消费需求较为可观。

2.养老产业现状分析

我国的养老市场顺应世界养老服务发展规律,中低收入人群的养老需求由政府提供,高收入群体的养老需求则交由市场来供给。与国情相适应,我国的养老产业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多元化的养老供给严重缺乏,尚未形成规模。又由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因此,无法吸引大的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候鸟式”养老产业作为老年产业中的重要板块,更是呈现出碎片化发展的状态,缺乏连锁化的战略性发展思维,与旅游、休闲、养生相关的老年产品严重缺乏,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没有完善,无法满足“候鸟老人”的养老需求。

三、上海市发展“候鸟式”养老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一)区位优势

上海市位于我国长三角地区,与江苏和浙江两省接壤。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发展区域,上海市作为领衔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龙头城市,对促进各生产要素跨行政区流动、各项资源均匀化配置等方面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上海市依托的良好区位优势,理应发挥其核心支撑作用,利用相近的地理区位、相融的地域文化,与其他25市在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实行协同化发展,建立互联、互通、互动的合作机制,共同培育“候鸟式”养老产业,成为我国“候鸟式”养老产业发展的“领头兵”。

(二)气候特点

上海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点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据上海统计年鉴显示,2016年上海市最炎热的月份是7、8月,平均气温为30℃左右,极端最高气温为39.2℃;最寒冷的月份是1、2月,平均气温为4~7℃,极端最低气温为-7.8℃;3~5月温度较适宜,平均气温为 11~20.6℃,春暖花开,属于旅游好时节[2]。就气候状况而言,上海市无海南暖冬的优势,也无黑龙江省凉夏的特点,不适宜发展成为大范围的“候鸟式”养老基地,但极端气候天数较少,总体气候温润宜人,适宜老年人居住,可与苏浙皖地区联合发展“候鸟式”养老产业。

(三)经济状况

养老产业是各种需求具体延伸到三大产业的托底服务,而养老服务业作为养老产业链的核心一环,直属于第三产业。上海市的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经济总量远超第一、第二产业,达到70%以上的全市生产总值占比,是推动上海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上海市“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新型产业体系。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涉及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和公共服务四大服务体系。上海市可依托第三产业优势,并合理借助第一、第二产业资源,支撑起“候鸟式”养老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交通运输网络

上海市具有完善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覆盖了四大运输系统,是全国交通运输线路、车辆数、载客量最多的城市。上海市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服务业、交通运营管理等方面成效显著,具备“枢纽型、网络化、功能性”的交通体系特征[3]。高度发达的交通运输网能够缩短空间距离,降低时间和经济成本,尤其是对旅游经济的增长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上海市交通基础设施的便利性和完备性不仅能够方便“候鸟老人”的出行,同时也给“候鸟式”养老产业的发展带来先天性优势。

四、上海市发展“候鸟式”养老产业的策略分析

(一)中高端起步发展

“候鸟式”养老并非像传统意义上的养老模式那样将生活照料和医护服务作为养老生活的主要内容,这种新型养老方式需多方资源的整合,涉及养老地产、旅游度假、医疗保健、休闲养生、文化娱乐等多领域资源的交相融合。就供给方而言,由于国家设计的养老保险制度只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无法提供更高端的服务,因此,有必要借助商业渠道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利用商业化手段,提供专业的场所规划、项目设计、管理设施和医疗护理,主动创造条件提供候鸟式养老,才能催生出专业化的养老产业,从根本上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从需求方来说,要享受这种多层次、多维度、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供给本身就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这就决定了“候鸟式”养老模式的不可普及性,同时也体现了一种社会选择性。能够享受这一高品质养老生活的只能是部分老年人。但从社会和谐的角度考虑,一味走纯高端路线,又会出现消费断层,形成两极分化。将纯高端的消费路线改变为中高端服务水平,既能够让中高端收入的老年人轻松消费,又能适当照顾到中低收入的老年群体。因此,中高端起步策略,既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满足老年人之需,又有利于“候鸟式”养老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集群式开发,打造命运共同体

一个产业的发展,并不是一个企业或者某一行业的“单打独斗”。单个企业即使是巨型企业也很难依靠自身实力在相关领域获得成功。由于“候鸟式”养老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有必要采取产业集群式发展方式,在一定区域内将大量相关企业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进行协同或协作式生产和开发,培育多方参与机制,优化相关企业关系,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并结合各地区资源禀赋状况,建立府际、区际联系,尤其是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和养老地产联合开发,通过政府有意识的参与产生的制度效应和各地区关联企业发生有目的的合作形成的联合行动效应,打造出跨越行政边界的“候鸟式”养老产业。上海市作为领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可根据地缘优势发挥其引领带头作用,与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签署相关领域的合作宣言[4]。运用产业集群式开发模式,各省市间进行分工协作,实现资源与信息的共享,不仅可以带动各地区养老产业的发展,也将为上海市“候鸟式”养老产业提供较好的发展契机。

(三)医养结合新模式

医养结合模式打破了“医疗”和“养老”的割裂状态,将健康养老的观念融入到社会发展当中。传统“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将老年人的医疗康复功能放在首位。然而,“候鸟式”养老产业模式下的“医养结合”应该更加倾向于“养老”和“享老”为主体、医疗功能做补充的发展格局,突出医疗资源中疗养和护理功能,合理利用境内温泉等旅游资源优势创建出“温泉养生”、“药膳养生”等医旅结合的新模式,打造医养结合升级版。区别于传统医养结合中的医疗功能定位,提供“候鸟式”养老服务下的医养结合机构应大力建设养护中心、营养中心等养护结合的服务点。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框架下的医疗保险制度保障的标准仅限于中低端水平,“候鸟式”养老下的医养结合由于在服务水平上达到了中高端层次,政府功能无法实现有效供给,理应由市场来运作。政府作为监管人,要为市场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为医养结合下的“候鸟式”养老产业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医养候鸟上海市
11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 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
医养当兴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致命的超速
我是一只小候鸟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洋候鸟”回闽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