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路径

2018-12-06 08:13谭影慧
时代经贸 2018年25期
关键词:现代化体系经济

谭影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推进现代化,新时代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概念,突出了发展、改革、开放三方面基本命题的统一。可以说,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关系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其意义深远而重大。那么,现代化经济体系究竟应该如何建设呢?也就是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路径是什么呢?

第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立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两个没有变”。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相应于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基本地位没有变。这就意味着,要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就必须更多地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放在突出的地位,在更充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必须把不平衡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这是党中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最深层社会背景,如果我们不能把握这一点,就不可能准确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立足我国最大国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基本实现路径。

第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成长阶段高速追赶其它经济体,长期保持GDP两位数的增长,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为此在环境、生态等方面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不仅如此,过去的高增长模式最大的问题是不可持续。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我们主动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就意味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中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第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服务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经济体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因而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把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强调得太高,以至于在资源配置上把更多的经济发展资源集中到了服务经济领域,造成了实体经济相对弱势、服务经济发展脱离实体经济支撑的严重局面。因此,党中央提出了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就意味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进一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不断提高产品加工深度,增加产品附加价值,提高我国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低位,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迈进。特别是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第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不仅是科技发展的灵魂,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水平蒸蒸日上,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17名,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20强。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榜上的快速跃升,也体现了中国领导阶层有关提高经济的创新能力和将经济结构转型为基于知识密集型产业,从而保持竞争优势的经济发展战略。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科技发展及其应用的总体水平与发达经济体还有很大差距。相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数全球第一,但是很多都不是原创性的,都是底层技术的创新。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我们还受制于人“中兴事件”就是一个发人深省的例证。这意味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继续坚持创新引领。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继续推动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创新形式的同时,更多地推动原始创新,努力实现前瞻性、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在推动创新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应用基础研究,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

第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推进产业协同和区域协调。产业协同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应该看到,从产业协同来看,三次产业发展仍然有不够协同的方面,除了上文提及的实体经济与服务经济的协同问题外,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第一产业相对落后,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没有处理得很好。从区域协调来看,除了东中西部发展仍然不平衡外,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统筹发展问题。这就意味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进一步推进产业协同和区域协调。从产业协同来看,就是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构建比较稳固的现代农业基础、比较发达的制造业,尤其是高级装备制造业以及门类齐全、迅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从区域协调来看,要通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一步建设现代化空间布局结构和协调程度,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特别是要切实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实现东部地区更好更快发展。在协调东中西部发展大格局的同时,要大力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第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协调作用、修正作用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意味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更具活力的市场调节机制、更具竞争力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更有效率的政府服务体系以及更加安全有效的宏观调控与政策协调机制。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战略性重组,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同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加快复制推广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经验,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

第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今年是改革开放第四十个年头,我国已经从一个相对封闭的国家逐渐成为一个开放型国家,我国经济已经完全融入到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去了。改革开放推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我国也为世界经济的开放体系的建设和维护作出了重要贡献。近5年来,我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度达到30%以上。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对外开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部分商品的关税税率相对还比较高,外商投资的市场准入限制相对还比较多,服务市场特别是金融服务市场的开放程度还不够高。这意味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就是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要进一步拓展对外贸易和投资,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是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要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构建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格局,发展新能力,创造新优势。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重点处理好中美贸易摩擦,尽力排除干扰,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是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瞄准的是“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是一张伟大的建设蓝图。坚持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路径,我们就一定能把我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猜你喜欢
现代化体系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