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璟霖 范 静 白 曦
随着客户支付需求的升级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作用类似国内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实时支付系统(Real-time System,RTPS)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普及,成为各国主要金融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将给支付结算领域带来深远影响。
目前,各国运行的实时支付系统指跨金融机构清算、以账户为基础、用于小额支付、交易资金实时可用的支付系统。
国际清算银行(BIS)下设的支付结算系统委员会(CPSS)将支付清算系统定义为是实现资金转移的制度和技术安排的有机组合,由支付系统、支付工具、支付服务机构及支付监管等要素组成。实时支付系统是跨行清算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内部的支付系统不属于实时支付系统的范畴,面向客户提供的支付工具也不属于实时支付系统的范畴。
本文所提及的实时支付系统,属于小额支付系统,主要处理来自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渠道的小额交易。对全球范围内已上线运行的实时支付系统调查发现,90%的实时支付系统单笔交易限额设定在4万美元以下,50%的实时支付系统单笔交易限额设定在1万美元以下,我国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的单笔交易限额设定在5万人民币以下。
实时支付系统指的是资金实时到账,即收款者可实时获得处理资金的能力。调查发现,40%以上的实时支付系统将实时量化1秒以内,80%以上的实时支付系统为30秒以内,所有实时支付系统均在1分钟以内完成资金实时到账。实时支付系统的资金实时可用,是所有接入金融机构与实时支付系统的共同约定,金融机构先期垫资,最终清算由大额支付系统完成。结算周期上,约35%的实时支付系统是同步清算的,约65%的系统是当日定时清算的。虽然最终清算由大额支付系统完成,实时支付系统处理后的交易指令仍具有不可撤销性。
实时支付系统与银行卡清算系统、票据清算系统、自动清算所等零售支付系统属于并行关系,在业务处理上侧重于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渠道。实时支付系统涉及的交易资金轧差净额后由大额支付系统完成清算。
近年来,实时支付系统在全球主要国家快速普及,实时支付系统数量显著增加,一半以上的实时支付系统在最近5年内上线运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支付服务需求多元化实时支付系统已经从单一关注时效性向扩展性、开放性发展。
1、中国处于世界领域地位。中国境内的实时支付系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全球范围看,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还无法做到像中国这样的高效支付服务。2010年,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上线运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俗称“超级网银”,解决了国内缺乏适应网上支付业务特点的跨行清算平台,单笔交易金额设定为5万以下。2、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2017年11月,欧盟、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分别宣布了实时支付系统相关进展。欧盟的欧洲银行业管理局上线了实时支付系统RT1,欧盟主要国家先后表示将使用该服务。美国的纽约清算所协会(TCH)对其开发展实时支付系统进行了首笔测试,预计将于2020年正式上线。从技术能力和金融服务发达程度看欧美国家远超已上线运行实时支付系统的国家。原因主要归纳如下:一是系统建设层面,美国偏重于市场主导、而非政府主导,监管部门不主导建设支付系统,而是由市场私营机构主导支付系统的建设和改良,如美国实时支付系统由纽约清算所负责开发;二是市场层面,美国境内有5300家商业银行、6000多家信用社,金融机构数量众多而分散,依靠市场自发推动支付系统开发的难度很大;三是监管层面,美国市场自发建设的支付系统需要通过50个州部门和超过20个联邦部门审核才能上线推广,而英国仅需要金融服务管理局的审核。
在实时支付系统已有功能基础上,部分国家不断拓展其功能。一是延长运行时间,目前全球范围内大多数实时支付系统的运行时间已从工作日延长至7X24小时不间断运行。二是符合ISO20022报文标准。ISO20022报文标准是一种新型金融报文方法,具备显著优势。目前,大部分实时支付系统已符合ISO20022标准,少数部符合标准的系统也将于未来逐步升级,例如,日本、韩国、西班牙、巴西等国家央行已先后宣布将在未来几年完成ISO20022标准迁移。三是不断新增业务功能。如国内的实时支付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于2017年新增了客户通过移动端发起业务,支持客户实时查询银行账户信息等功能。
部分国家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推广实时支付系统的应用,降低使用门槛。在标准的贷记转账基础上增加借记转账。通过增加替代性标识符提升个人客户的使用体验,如在支付环节使用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替代银行帐户号码的输入。通过增加API接口功能降低企业用户的准入门槛,丰富支付功能的使用场景。支付系统开始将企业当成服务对象,并逐渐渗透至B2C、B2B领域。此外,部分实时支付系统还延伸至政府服务。
作为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之一的实时支付系统向着市场化、国际化、功能化方向发展。在参与者上,更多商业化服务商加入系统建设;在覆盖区域上,全球化进程带动国家之间系统的互通;在应用范围上,实时支付系统支持个人、机构、政府等层级内部、层级之间的支付服务。
实时支付系统作为一项国家及金融基础设施,在技术能力、安全风险等方面要求较高,系统设计和开发基本由国家主导完成。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市场机构也形成了支付服务能力,作为专业化的系统服务商向政府输出系统设计和建设力量,与之同时,部分市场机构有能力提供移动互联网趋势下的终端安全等系统周边服务。以万事达旗下的Vocalink为例,拥有实时支付解决方案,并参与了英国UK Faster Payments、新加坡FAST、泰国PromptPay以及美国RTP的建设。
虽然目前实时支付系统仅在本国使用,所使用的货币也是当地单一货币,但使用范围正在拓展到多国。欧盟RT1实时支付系统上线将连接欧盟各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匈牙利等多个国家已宣布将使用RT1,西班牙等已上线自建实时支付系统的欧盟国家宣布将升级系统版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三国的实时支付系统将打通。2017年10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泰国央行探索将新加坡、泰国的实时支付系统打通并建立区域性支付联盟,实现地区支付电子化、应对国外支付机构的竞争。马来西亚政府于2017年11月宣布将建立实时支付系统,并加入新加坡、泰国政府共同建立区域性支付联盟。
实时支付系统除了关注交易的快捷性,还逐渐适应互联网的应用,服务和数据逐渐走向开放。其中,服务开放侧重于软件层面的实现形式,数据开放侧重于商业模式。1、服务开放。服务开放强调的是互联网软件层面的创新,通过API接口将支付服务集成到其他机构及应用场景中,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支付形态的发展趋势,对小微机构而言,可大幅度降低介入支付服务的门槛,对支付服务提供者而言可以迅速扩大自身规模。2、数据开放。数据开放是通过金融数据共享,推动传统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更深层次的合作,就其本质而言,是监管机构要求金融机构将自身数据向可信第三方机构开放以促进行业竞争,最终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加多元的服务和更好的客户体验。
起步阶段,实时支付系统的支付场景较为简单,主要集中在服务个人消费者的C2C、C2B支付。随着市场对支付需求的增加,企业对实施支付需求的提高,实时
作为一项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实时支付系统的快速普及对支付工具具体业务发展等多方面带来了重大影响。
金融数据共享与开放,目前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尚处于发展阶段,对国内银行业尚未产生直接影响。但从趋势看,国内主要互联网公司已深度切入支付、基金等金融业务。欧美市场的金融数据共享,有利于国内支付机构走出过门,使其更容易进入当地支付市场。
实时支付系统将对其他支付工具的使用带来影响。一是降低支票的使用率。在成熟的银行卡市场,欧美等国家支票使用率大幅下降,美联储数据显示,2000年-2015年,在飘在非现金零售领域从每年4000亿笔降至170亿笔。二是分流银行卡的使用率。实时支付系统对应的支付服务,主要应用于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渠道,少量应用于线下渠道,相比银行卡更低的费率吸引了更多的客户。
目前,中国在全球移动支付市场处于领先地位。但随着实时支付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普及,现状将有所改变。欧美将缩小与中国差距。当地实时支付系统上线后,依托较为成熟的银行卡渗透程度,业务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