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外语”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以外语类院校为例

2018-12-06 02:47静,黄
北方经贸 2018年7期
关键词:外国语学分外语

高 静,黄 瑾

(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杭州310003)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旅游业的一体化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我国将大力提升旅游业国际影响力,实施旅游业“走出去”战略;规划同时也提出,要实施旅游外交战略,开展“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合作,拓展与重点国家旅游交流,创新完善旅游合作机制。[1]面对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旅游教育培养国际化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日益凸显。而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供需错位、人才结构不合理、培养目标不明确、层次定位模糊等问题日益严重,高等院校在如何建立国际化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国际化旅游专业人才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2]在当前国家实施旅游业“走出去”、旅游外交战略的情况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语种的多元化和高质量的国际化。作为一所以外国语言文学为基础的普通本科院校,浙江外国语学院以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特色,注重外语专业与非外语专业融合,实施外语复语式、外语+专业、专业+外语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打造“多语种、跨学科、国际化”的学科建设特色,特别是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与探索。本研究结合浙江外国语学院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探讨外语类院校“旅游+外语”国际化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期为国内其他同类院校提供参考。

一、外语类院校“旅游+外语”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

从目前国内高校的情况来看,承担我国旅游外语人才培养的本科院校主要是西安外国语大学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前者开设旅游英语专业,把语言特色化并纳入到该校旅游学院的管理中;同时还设有旅游翻译的研究生专业,把英语翻译与旅游专业相结合,为旅游行业培养实用的翻译人才。后者的旅游人才培养基本按照“旅游+外语”的培养模式进行,其外语主要为英语。此外,根据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州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和大连外国语大学等国内主要外语类院校的网站资料,目前这些院校并没有明确提出实施“旅游+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整体来看,目前全国外语类院校的旅游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都强调语言能力的培养,但是语种选择上基本都是英语或日语等较常见的通用语种,其他语种只能通过辅修或者二外稍作了解,真正实施跨学科跨专业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院校少之又少。

二、浙江外国语学院“旅游+外语”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作为一所外语类本科院校,浙江外国语学院开设有包括英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等在内的30个本科专业。其中,旅游管理专业始建于1995年,1999年起正式招收全日制专科生,2011年获批开设本科专业,开始独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依托外语类院校办学特色,旅游管理专业以培养“复合型、涉外型、应用型”的国际化应用型旅游人才为基本理念,着力强化专业与外语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特色。近些年实践下来,已经取得一定的经验,也得到了学生的基本肯定。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优势明显,为浙江省“十二五”省级特色专业、浙江省“十三五”省级优势专业。

(一)“旅游+外语”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办学思路,以外语专业与非外语专业相融合为指导思想,“旅游+外语”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采用专业复合外语、外语复合专业、全英专业三种模式。

1.专业复合外语模式:旅游管理专业+外语方向

从2013年起,学校开设旅游管理国际西班牙语方向,作为专业复合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尝试。该模式通过旅游管理专业与西班牙语专业的融合来培养国际化复合型旅游人才。课程设置上以西班牙语代替英语,作为四年本科课程中的外语类课程。

2.外语复合专业模式:外语专业+旅游管理方向

为了发挥外语院校的多语种优势,学校通过在非英语类外语专业下开设旅游管理方向来推进外语专业与非外语专业的融合。2015年法语专业开设国际旅游方向,在招生计划中直接以法语(国际旅游方向)单列。2017年7月,学校与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合作举办的西班牙语专业(旅游管理方向)本科教育项目正式获批,成为国内第一个西班牙语专业(旅游管理方向)中外合作办学特色项目。该项目将于2018年开始正式对外招生,由萨拉戈萨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全球公开招聘三方教师负责课程内容和全部教学时数。

3.全英专业模式:旅游管理全英专业

为实现专业教育国际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国际化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服务浙江外向旅游经济、外语水平优秀的国际化复合型旅游专业人才,学校对原来的旅游管理专业进行了全方位提升,从2016年起,普通旅游管理专业停止招生,开始招收旅游管理全英专业。这种模式极大地推动了旅游管理专业与英语专业的深度融合,成为国际化复合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之一。

(二)“旅游+外语”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与特色

1.培养目标

“旅游+外语”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旨在培养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系统掌握国际旅游人才必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熟悉国际旅游业运作规则,具有较强创新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能胜任全球化背景下旅游产品策划、旅行业务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规划、出境领队、英语导游等方面工作,富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国际化应用人才。

2.培养特色

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是浙江外国语学院“旅游+外语”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1)国际化。国际化主要表现在是否具备国际语言能力和国际化视野上。“旅游+外语”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必须是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胸怀,熟悉国际旅游惯例和规则,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且熟练掌握旅游国际化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学校的外语类院校属性为国际化特色提供了基本保障。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是中国政府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浙江省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的项目单位,已与美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智利、墨西哥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2)复合型。与国内其他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相比,浙江外国语学院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前已全部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无论是旅游管理专业复合西班牙语、英语专业,还是法语、西班牙语专业复合旅游管理专业,所有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都朝着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努力,通过旅游管理专业与外语专业的融合来培养既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又掌握其他的相关学科知识的一专综合人才。

(3)应用型。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部分本科院校将转向应用型或技术型院校。作为浙江省本科应用型建设试点高校之一,学校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一贯强调应用型,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独立地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逐步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渗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体系。

3.“旅游+外语”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

在“旅游+外语”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主要通过以下路径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与落实。

(1)改革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而课程设置则是培养目标的全面体现。[3]为实现“旅游+外语”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打造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在其他非跨学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旅游+外语”跨学科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总体指导思想为:一是提高学制内总学分。与一般专业160的总学分要求相比,总学分提高至186学分。二是采用四平台式课程体系,即通识教育平台、外语教学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通过不同平台实现不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升。在此思想指导下,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置。专业复合外语模式的课程设置。外语教学平台课程不采用一般的28学分大学英语教学课程,置换以相应的外语语种专业课程,并将总学分提高至54学分。旅游管理国际西班牙语方向的课程设置中不再含英语课程,外语教学平台为54学分的西班牙语专业课程,具体课程设置上参照西班牙语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教育平台中的双语专业课程采用中西语双语授课。外语复合专业模式的课程设置。在专业教育平台及实践教学平台植入旅游专业课程,同时培养学生的旅游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全英专业模式的课程设置。外语教学平台课程不采用一般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而是代之以相当于英语专业的英语语言课程,并将总学分由28学分提高至54学分。专业教育平台植入体现国际化教育趋势的国际通行专业课程,并全部采用全英文授课。

(2)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从三方面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一是常年聘请国外教师任教,外教中除纯粹的语言教师外,还包含具有旅游管理专业背景的老师,开展专业课的教学。二是已有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的提升,除了引进海归博士外,多名老师以海外访学形式提升自身国际化水平。青年教师中具有一年及以上海外学习经历者半数以上。三是新引进教师的国际化,要求新引进教师必须具有外语专业学习背景或海外经历。

(3)营造国际化学习氛围。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国际化的学习氛围。外语类院校的办学平台为“旅游+外语”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营造了良好的国际化氛围。首先,来自国外大师或外教的众多优质讲座、报告和课程使得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享受类似于出国交流能得到的一些教育。其次,来自北美、拉美、东欧、西欧、中亚、非洲等地区众多的在校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非常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外学生在校园里边可以互相认识,共同学习,互相进步,能够使学生充分融入到目标语环境学习,迅速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再次,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智利、墨西哥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通过学分互认、学位联授等国际联合培养模式,年均派出学生二百余人次。依托于学校得天独厚的国际合作优势和资源,旅游管理专业以学校国际交流项目为依托,逐步建立起一套“走出去、请进来”的国际交流模式。“走出去”,不仅有学生在本科四年期间去外国做长短期留学访问,也包括本科毕业后出国留学深造。“请进来”,就是把来校学习汉语的各国留学生请进来,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各种交流活动,如语言交流、文化交流、体育交流等;以正式助教的形式聘请外国留学生作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助教。这极大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竞争力。

(4)建立全方位的实践育人体系。实践育人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浙江外国语学院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同样离不开实践育人体系。该体系涉及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日常实践与毕业实践、国内实践与国外实践,构成全方位的实践育人体系。校内实践以教学计划为蓝本,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实习和嵌入式实习周。课程教学实习主要依托课程教学,与课程同步进行;嵌入式实习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每个学期集中两周时间,开展不同专题的实践教学。校外实践以暑期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为主,使学生在各类专业调研和大型志愿者活动中提高自己的专业和语言技能。除上述日常实践外,毕业实习也为学生系统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提供了良好机会。此外,借助学校的国际化平台,旅游专业还以院校合作、互换实习生等形式把实践育人体系拓展到了海外,积极开辟海外实习基地。目前已与墨西哥科利马大学开展大四实习生交换项目,使实践育人更加国际化。

三、外语类院校“旅游+外语”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增长趋势,这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之一。[4]虽然浙江外国语学院在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整体尚处于探索阶段,其中也遇到了不少困惑。结合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外语类院校“旅游+外语”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以期为国内同类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借鉴。

(一)建立良好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良好的体制机制是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同国内其他许多高校一样,浙江外国语学院专业学院的组建也是基于一级学科,旅游管理专业与其他外语类专业分别隶属于不同的学院,例如,旅游管理专业隶属于国际商学院,法语专业、西班牙语专业隶属于西方语言文化学院。这给“专业+外语”、“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了机制壁垒,学科之间难以沟通和融合,教学资源互相分割,在课程设置、任课教师安排等方面遇到了诸多实际问题,最终导致人才培养专业界限难以实际消除,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效果大打折扣。未来必须进一步深化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借助学校力量,通过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出台相关政策促进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间的合作,尝试建立校级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机构,鼓励院系为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条件成熟的甚至可以成立跨学科研究合作部门。

(二)实施旅游专业与不同外语语种的“轮耕复合”

人才培养必须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入境旅游市场中小语种市场有着较为稳定的市场分额、出境旅游目的地的日益多元化等特点都催生了行业对外语旅游人才,尤其是非英语语种旅游人才的青睐。但就某个具体语种而言,市场的需求在某个时期内也是有一定饱和度的,因此,在选择复合的外语语种时也需要考虑到不同外语语种的“轮耕复合”,即不同的外语语种专业方向可以间隔若干年招生,一方面满足市场对该外语语种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又使得同类语种人才在就业时面临较轻的压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对浙江外国语学院来讲,未来需要考虑旅游管理专业与更多语种专业的复合,在原有西班牙语、法语、英语的基础上,培养更加多元化的外语旅游专业人才。

(三)精细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复合型人才要基本通晓两个或两个专业或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宽厚,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是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特征。[5]根据这些特征,复合型人才培养更加离不开精雕细琢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主要涉及到学制的规定、学分学时的控制与分配、教学计划的安排等。目前,高校本科生的学制一般为四年,对规定学制内课程教学总学时一般也有明确的上限要求,因此,如何在规定的学分学时内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浙江外国语学院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同样面临类似的问题。因是旅游管理专业与外语语言专业相复合,且除了英语之外,学生入学时其他语种语言能力基本都为零基础,因此,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必须要考虑如何分配语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的学时数,使零基础的学生在四年内不仅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掌握相应的外语语种知识和技能。为此,学校对“旅游+外语”跨学科专业实施许多扶持政策,例如,加大总学分学时数以增加外语语言类课程的学分学时数,使学生能够在语言学习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

(四)打造国际化的专业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保障。对于“旅游+外语”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而言,除了外语类专业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旅游专业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显得更为重要。旅游专业教师是否拥有国际化视野,是否具备相应的外语语言能力,对于复合型人才国际化专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外语类院校在“旅游+外语”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具备天然的独特优势,这种优势加上良好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对人才需求的把握、精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国际化的专业师资队伍,将为跨学科跨专业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种可行的模式。

猜你喜欢
外国语学分外语
An Analysis on Holden’s Anti-hero Image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学分
郑州外国语学校
大山教你学外语
The Application of Hedges in EFL Class
An Analysis on the Structure of “Yue Lai Yue X”
大山教你学外语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