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名杨
(中共福州市委党校经济教研部,福州350014)
2014年,在上海自贸区正式获批之后,全国涌现申报热潮,福建也在申报之列。在深化改革开发的今天,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深入合作,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国务院于2014年12月批准建立福建自贸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19年)》中提到,福建自贸区设立的基本原则是:在新形势下,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遵循突出对台,开放发展;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强化特色,联动发展;集约布局,绿色发展的原则,探索闽台经济合作新模式、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合作新高地。福建自贸区肩负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枢纽和对台先行先试的历史使命已运行三年多的时间,在三年多时间里,福建自贸区充分发挥自身地理优势,凸显对台特色,对要素资源产生强烈的集聚作用,吸引大量高素质人才,扩大外资的进入,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拓展本土企业的海外市场,力求将福建自贸区发展成为海西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两岸合作的新平台,对外开放的新窗口。[1]
随着近年来两岸经济贸易合作的深入,福建省各项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海陆空港各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都在快速完善。基础设施的便利使得两岸贸易往来再上新的台阶。除此之外,福建省加强对市场的主体——企业的建设,如建立产业园区集群,积极对接台湾产业。另外积极举办两岸现代商业服务业合作发展研讨会、海峡两岸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论坛、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等专题研讨和论坛,以及产品展销会等活动进一步推进两岸货物贸易。[1]
金融国际化是福建自贸区的一项重要工作,依托台湾离岸业务快速发展的契机,两岸在金融合作方面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一是在机构互设方面,大陆批准设立台资银行、台资寿险公司、台资财险公司,台湾批准中国大陆银行在当地开设分支机构。二是在货币兑换方面,早在2008年,台湾地区当局在岛内正式开放人民币双向兑换。2011年台湾逐渐开放当地金融机构承做人民币业务的审核,目前福建全省都可以进行新台币兑换业务。三是在货币清算方面,2012年两岸货币管理机构签署《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2]2017年,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在福州自贸片区设立全国首家总行级的业务窗口——“海峡两岸跨境金融中心”,成功推动对台个人、小额商品交易市场等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办了新台币兑换等,截至11月,已累计办理对台跨境收支420.15亿元、对台融资169.38亿元。中行福建省分行在福州片区设立首家“两岸金融服务中心”,2017年初来累计为在闽台资银行代理支付清算量达186亿元人民币。四是货物贸易结算方面,境内银行无需在境外代理行开立台币账户,可利用现有的境外参加行在境内代理行的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通过境外参加行报价,境内银行汇出等值人民币,由境外参加行将人民币换成新台币并支付给客户,实现没有新台币同业账户的情况下完成新台币汇款的资金清算。
闽台文化产业交流合作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第一,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会,文化创业园区,使双方有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2018年3月16日福建省影视文化传媒行业协会在厦门成立,该协会将进一步推动福建本土影视产业发展和闽台影视文化传媒业者交流合作。第二,举办民俗文化旅游节,如已举办至第十一届的闽台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为更多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了解仓山区文化、促进闽台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歌仔戏、南音、木偶戏、莆仙戏、高甲戏等戏曲剧团跨海互演,台胞回福建祖庙祭拜、两地宫庙来往等民间信仰交流频繁。[3]第三,两岸文化娱乐一体化,台湾很多表演艺术方面的演艺人员,到大陆开拓市场。如著名台湾主持人欧弟、歌星周杰伦、费玉清等都深受大陆群众欢迎。现在的综艺节目也是引入了许多台湾艺人,如《极限挑战》的固定嘉宾罗志祥和某期嘉宾林志玲,他们在大陆节目的出现,也促进了两岸演艺文化的交流。
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的设立,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充分利用这些机遇,发挥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法缘相循,商缘相连的“五缘”优势,[4]实现区域的跨越式发展,完成统一祖国大业的使命。在面临这些机遇的同时,福建自贸区在促进两岸经贸合作中也存在着很大的挑战,具体有以下表现。
自贸区担负着经济改革先试先行的重任,而建设开放型新经济体制、改革试验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谈到制度创新,尤为重要的一环则是转变政府职能。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市场的发展、经济的走向。但是现在我们不再是一个闭关锁国的清政府,走进全球化的浪潮中,必然要逐渐松开自身的束缚。闽台两岸处在一国两制下,导致企业的相互入驻对方时出现一定的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福建省政府原有繁琐复杂的行政审批会成为双方互惠互利道路上的绊脚石,各项创新政策的红利也不能很好地释放。
福建省工业化进程较为缓慢,台商进入后投资的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而台湾产业结构逐渐朝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精尖技术以及知识密集型产业调整,对外投资的方向也专注在现代制造业,而福建省工业基础较为薄弱、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又缺乏相应的高层次专业人才。[5]随着资金流动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台商也将投资的目光转向工业基础厚实且拥有大量优秀人才的东部地区,使得闽台之间的发展愈加不平衡。
自贸区发展模式是重视制度创新而非特殊制度,它是国家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旨在创造出更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我国目前在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共享、综合执法、企业经营状况公示、市场监督、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等各项的制度规章有待建立和进一步完善。法治制度的缺失会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能进行公平的竞争,政府在监督过程中不能公正的执法,市场在运行过程中不能真正的自由化。
福建自贸试验区设立于顺应时代要求的年代,为了让自贸区在促进两岸经贸合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了让改革的红利惠及两岸人民,加速经济发展和海峡两岸统一的步伐,自贸区的发展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如何切实的建设和完善“负面清单”、“权力清单”以及“责任清单”,就是要将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进行划分,不能将“无形的手”当作有形的脚来用,要分离开政府职能与市场职能,政府要做服务型的保姆,而不是严管式的爸妈,让市场发挥决定作用,激发企业创造热情,让中国经济获得可持续的增长动力。另外政府要做好监督工作,无绳索的马也极易跑偏方向,扬鞭的工作自然落在政府身上,鼓励马儿改变靠喂食生存的状态,引导他们向自己凭本领寻食转变。
创新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金融国际化为目标的金融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督制度,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共享、综合执法、企业经营状况公示、市场监督、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等配套制度。[6]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方面对接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一方面为两岸经贸自由化、便捷化营造制度化环境,另一方面为实现福建自贸区与台湾经济示范区的全方位对接创造条件。
建立闽台人才交流教育培养基地,通过开展课题联合攻关、定期开展各种主题培训等途径加强两岸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进两岸人员往来便捷化,利用“两岸一家亲”、台胞故乡吸引更多台资投入到福建的产业。进一步扩大台胞出入境政策,实现教师从业执照、导游从业执照两岸共认。完善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创客就业基地,真正实现两岸工作随意选,让就业台湾青年不在政策上为难。当然,对应人才政策的各项配套服务要持续健全。如通讯、物流、旅游、医疗、文化教育等行业应同时加大对台开放,允许台资享受与陆资同等待遇等。
抓住经济转型的良好契机,守住五缘的卓越位置,坚持海峡两岸互融互通的原则,福建省一定能在两岸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成为引领时代的排头兵,让自贸试验区真正助力闽台协同发展,两岸和平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