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豪
(西南交通大学,成都 611756)
利率又称利息率,是借方在一定时期内所付利息额占借贷总额的比率,是借款人需为其所借金钱支付的代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资金使用价格。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基本所有的经济主体都会受到利率变化的影响,利率在世界各国经济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所有国家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中,利率都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工具,利率政策是各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
利率市场化是指国家放松对利率严格的管控,让利率回归市场,保证其完全由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从本质看,利率市场化就是市场中的金融机构等经济主体获得对利率波动的调节权,利率水平不再由政府、中央银行控制,而是由整个市场中的金融机构本身根据各方面综合情况的考虑和对金融市场未来走向的判断来自主设定利率水平,形成以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为基础,以金融市场的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来调节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化利率体系。
1.金融体系中的经济主体拥有利率调节的自主权,具体表现为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交易对象以及交易内容的不同,自主调节利率的高低、期限以及规模。
2.利率市场化后的利率指标更具有代表性,也更与市场现状相符。因为金融市场的利率指标主要以交易量、交易期限等信息作为基本参考,一旦金融机构掌握了利率调节自主权,那么形成的指标也将更具代表性。
3.利率市场化后,金融机构仍需要以央行给出的基准利率为参考,并且由于投机现象以及市场会出现失灵的情况。因此,中央银行会在必要时使用市场调控等手段直接或者间接调整失衡的利率水平。
改革开放打开了我国的国门,加强了我国与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交流。正是在那时,我国的利率改革也开始起步,改革开放至今,利率市场化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78—1988年。由于刚刚开始改革开放,以及我国一直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因此这十年间,我国利率改革的重点是提高利率水平,丰富利率种类,优化和完善以往的利率结构。
第二个阶段:1989—1995年。经过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利率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性愈加明显,中央银行也将利率作为调节我国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之一。但这一时期,利率的变化完全由中央银行管控,我国利率仍未进入市场化阶段。
第三个阶段:1996年至今。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央银行逐步放松了对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的利率管制,金融机构对于利率调节的自主权也在一步步增强。
经过将近三十年的改革,我国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以及商业银行票据贴现和外币贷款利率都已经基本实现市场化。在不考虑政策性利率的情况下,我国目前只有人民币的存款利率仍受到央行的利率管制。
1.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和经营压力。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营收入和利润基本上都来源于存贷利差,存贷款的利率对商业银行的主营收入以及利润有着巨大影响。在原有的央行管制汇率制度下,每个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都是相同且存贷款利差较大的,商业银行都能获得巨大的利润,并且各商业银行之间的直接竞争较小。虽然中央银行对存贷款利率管控的放松,在利率渐渐市场化的情况下,各商业银行都有了一定的存贷款利率自主决策权,但随着目前以客户为导向的市场发展趋势,降低贷款利率成为各个商业银行抢购优质客户资源的重要手段,同时以很多大企业为代表的优质客户资源与银行在存款利率方面的讨价还价能力不断增强,这就使得各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被大大压缩,这大大地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主营收入和利润。
2.增大了利率风险和银行利率管理的难度。首先,当利率处于管制时期,各个商业银行只需要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存贷款利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并不需要担心利率波动的风险。但随着利率市场化,中央银行对利率的管控逐渐放松,整个金融市场任何一个金融要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利率的波动,尤其是在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在内的各种新的金融工具不断出现的背景下,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不仅要随着存贷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还要随着货币市场各种经济指标的变化而变化,而这些都会大大增加利率变化的不可预知性,使得利率风险变大。其次,期限错配问题更加显著,利率变化的不确定性,会使得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短存长贷”现象更加常见,“短存长贷”现象所带来的风险也会大大加剧。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情况来看,商业银行存贷款的期限差异非常大,客户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在存款总额中占到了非常高的份额,而客户的短期贷款则在贷款总额中占了相当大一部分比重。由此也能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的利率敏感度要大大低于资产的利率敏感度,而为了抢夺客户所导致的贷款利率的下跌在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收入的同时,也将使得商业银行期限错配问题更加显著。
1.有利于商业银行利率定价自主权的扩大。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利率定价的自主权归属商业银行本身拥有。利率水平能够更好地反映供需关系,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分析目标收益、经营成本、资金成本、提供贷款所需的管理费用、违约成本客户的风险差异等因素,确定有差异性的利率水平,这样更有利于银行吸引到优质的客户群体,同时也能通过对风险较大,信用较差的客户收取更高的利率来进行风险补偿,这些都能够推动银行客户结构的优化。
2.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创新。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利率的风险控制将成为商业银行需要关注的最主要的问题。正如期货的产生一样,商业银行必定会加大对于以规避风险为目的的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力度。一方面,国家放松管控,商业银行对于利率的定价自主权大大提高,这为商业银行创新金融衍生品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增加了各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压力,为了争取到更多优质的客户,它们必须加快自己对于金融衍生品创新的步伐,这也成为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强大动力。
3.有利于商业银行的管理、业务转型。在过去中央银行管控存贷款利率的时候,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各商业银行竞争重点主要是追求存款规模和把握贷款质量。商业银行之间这种不完全的市场竞争导致了银行服务和银行资源的过剩,大大降低了银行调配资源的效率。而现在利率实现市场化,引入了价格竞争机制,大大加大了银行之间的竞争压力,银行为了生存就必须优化自己的管理模式,对自己的业务进行重新分析研究,提高本公司的效率。
根据巴委会有关规定,银行应该重视利率风险的内控,积极进行稳定利率的管理,其中要遵守三方面的基本原则:商业银行的高管务必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对可能存在或者发生的利率风险实时监控,提前发现;建立科学的风险测控系统;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利率风险内控机制的完善的同时,应该自觉地参照已制定的银行稳健利率管理的原则。
1.负债管理策略。利率市场化带来了利率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激烈的资金竞争,面对新的形势,商业银行应当更加关注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并监控存款与非存款负债的结构与成本,重点是要控制资金的来源。
2.资金管理策略。管理者应该尽可能对资产与负债的组合、比例、数额等进行尽可能多的控制,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与负债管理策略进行协调,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的有效配合才能将受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有效控制风险敞口。
参考文献:
[1]陈楷鸣.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问题[J].时代金融,2014,(17).
[2]余浩.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4.
[3]陈岸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对策,2006
[4]彼得·S.罗斯,西尔维娅·C.赫金斯.商业银行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5]周明杰.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2,(6).
[6]昌杰.利率变动的成因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