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挥高职学生主动性的“双师徒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8-12-05 15:26林清辉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师徒师傅校企

林清辉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师徒式是一种古老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教学中仍然可以借鉴。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众多学者对师徒式进行了探索、研究和实践。张修哲总结了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师徒关系的类型有纵向线型联接、横向线型联接、树状联接[1];周晖探索实践了在与广州恒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恒盛建筑工程技术“订单班”,有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塑造品牌文化,有利于企业找到批量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适用人才[2]。凌守兴提出师徒结对的合作方式有一对一结对、团队带团队、一个企业带一个班级[3]。秦兴顺探索和实践了建立“学校+制造厂商+4S店”三方共同评价学生的机制,三方共同实施订单班选拔、教学过程评价与学生毕业考核,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4]。汪洋等提出“双师徒”制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解决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5]。然而在现有的研究中,众多学者都忽略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在新型师徒式培养中成才。

一、着力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按照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培养形式制订的教学计划。培养模式众说纷纭,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探索适合高职学生成才的培养模式是教育界一直研究的课题。

1.人才的定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管理型、应用型人才,即培养对企业生产、管理、改革服务有用的人。根据企业的需求,就土建类学生能准确进行施工放样、旁站监理、见证取样、试块制作、绘竣工图、工程量计算、预决算等能掌握一项或多项技能都可称为人才。经过不断地根据职业需求学习成长,渐渐地能独挡一面,成为项目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等高级技术人才。

2.建立学生型校企合作。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中,学校都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企业在当前教育环境下也认同学生认知实习、工程实践、顶岗实习等实习实践环节。在合作过程中,有松散型的合作方式,仅仅是签订了实习协议及确定实习基地。也有紧密型的合作方式,建立指派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参与教学过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这两种合作方式都是以学校或企业为主导建立共同培养人才的合作关系,这一过程忽视了学生的社会性,认为能报考学校,也有找到企业实习的能力。学生型校企合作关系是指通过学生的纽带让学校与企业建立共同培养的合作关系。学生熟悉企业和学校,能根据自身的需要主动调节学习场所,达到学习的目的。

3.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在学生型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在一个阶段联系一名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工程师傅,一名学校教师作为校内指导教师,利用课间、周末、假期,到工程一线中去学习操作技能、现场管理、施工技术等,经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做中学,学中做”的工学结合模式,通过学校的有效管理,逐渐达到能为企业服务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一过程概括为“双师徒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学习,主动到工程中,向工人学习,向技术人员学习,向管理人员学习。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主动性是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主动发现问题是深入现场的工作作风,主动思考问题是对工作任务的重视热爱,主动解决问题是积极的工作态度。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向老师、师傅、工人、书籍、网络请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成才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

1.主动寻找企业师傅。学生通过家庭关系或个人因素与企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确定师徒关系。在学生的心目中,工程技术人员就是真正的师傅,到师傅处学习是理所当然的。师傅也把学生当作了徒弟,教会徒弟掌握技能是义不容辞的事情。在这一双向选择中,双方互相了解,互相认同,为今后学习工作过程中的充分交流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促进学习实践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这一过程,克服了通常由学校在实习环节安排学生到工地,并由企业安排师傅这种模式。突然出现在学生面前的师傅让学生感到拘束、不适应。学生对于师傅无选择权,这样会使得学生不尊重师傅、师傅不理睬学生的不利于学习的恶性循环氛围,导致实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2.主动参加工程实践。在学生与企业技术人员建立了师徒关系之后,学生会根据自身特点,利用空闲时间到公司或项目部参观学习。对一个工程或数个工程的跟踪学习后,发现课堂知识在施工现场都能一一对应,并且能指导实习内容的开展。工程中的疑难问题通过主动学习也能得到解决,当发现学有所用之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有利于学习的局面。避免了通常情况下只在实习时形成师徒关系,在学校实习结束后,双方基本不再联系,也就无法形成利用其他时间到工程中去营造、体会主动学习氛围。

3.主动解决学习中的疑难。在理论与实践的同步运行过程中,不断发现实际问题,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学习工作技能的主动性,学生自发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可以请教教师,可以请教师傅,可以参考相关书籍,也可以查询网络,更可以同学们互相讨论。只有发挥了主动性,学习知识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三、双师徒式的实践

在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对于“双师徒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主要是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1.组建双师徒实践班。根据当前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数量不足难以全面铺开这一困难,特在每期党校学员中建立双师徒式培养模式研究班。党校学员在班级里相对而言属于肯学、好学、主动学习的一个群体,他们积极向上,主动要求进步。他们主动申请参加实践班,组建的党校班约70余人,约占班级总人数10%左右,占党校学生总数的95%以上,淘汰了一部分主动性不强的学员。打造一支学习能力强、工作能力强的队伍带动全班提高学习氛围,最终形成良好的班风、学习,这也是学院长期探索的方向。又可以通过大一、大二、大三这三个年级的同学之间形成互相帮助、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传、帮、带”学习氛围。

2.构建校企双师徒关系。学生根据自身专业学习方向和个人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校内教师作为在校期间的学习指导员,选择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践师傅。由学生发给两位教师由学院统一印制的聘书,从而建立了正式的师徒关系。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主动作用,认识教师,要求学习和进步。企业师傅可以在家里和学校附近各选定一个,校内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每学期更换一次,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双师之间通过简历、电话、QQ、微信互相了解,为培养学生成才共同努力。

3.制定工程实践目标。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课程进程、知识能力、工程实践安排,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工程实践目标,报双师审批,形成符合双师专业特长和适合学生各阶段学习目标的工程实践体系。该目标主要与理论授课同步开展,把施工管理、操作技能、现场管理等划分成一个个技能点。几天学习一个技能点,循序渐进,不断进步,最终完成所制定的工程实践目标。

4.企业师傅考核技能学习成效。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认为已掌握了技能之后,主动要求企业师傅予以技能考核(施工技术、仪器操作技能、现场管理技能),考核合格发放《技能卡》。技能可以很小,如全站仪对中整平、点位放样、沉降观测,也可以是专项施工方案等综合性较强的技能。一系列的技能构成了技术,多项技术形成一个人的综合能力。

四、保障措施

1.学校大力支持。根据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6年)》,学校支持各二级学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生产第一线技能管理应用性人才。通过申报各级教学改革课题,让广大教师参与到研究中来,形成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

2.企业通力合作。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长期需求,渴望把学习能力强、工作态度端正、生活作风良好的优秀人才纳入企业中。这就需要提前介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企业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支持学生到公司实习,对于工作能力强、责任心重的学生会提前发放薪资。

3.社会充分理解。社会包含了媒体、社区、协会等对“双师徒”人才培养模式的认同和充分理解。就目前而言,社会上对于学校的培养模式是认同的。在省部级文件的总体框架下运行的校企合作、师资共享的“双师徒式”是符合要求的。

4.坚持定期汇报制度。学校开放了实习网络平台,采用周记形式要求学生汇报总结一周实习实践情况。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QQ群、微信群互相联系,师生之间的沟通时时进行。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技能掌握程度、疑难问题等,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予以加强。

五、取得的成效

1.企业师傅以身示范,传授默会知识。学生在跟随师傅,师傅做得多说得少,学生在主动观看、模仿、训练中不断进步。吸取面授中无法言语的默会知识,如工作作风、敬业精神、生活态度、处理问题的方法,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有专家指出,人类的知识90%存在于默会知识中,而明示知识仅占很少一部分。通过师傅的示范,手把手传授,完成在课堂上无法达到的知识传播效果。

2.职业素养亲身体会,融合企业文化。学生在工程中,感受到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存在差距。校园文化注重社会效益,通过班风、学风、校风的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通过教育改变一个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在犯错误后只要能改正就好,是宽容的文化。企业文化注重追求的利益最大化,通过经营、管理、社交的过程壮大企业,影响社会。在质量、安全、管理上不能出现错误,否则将对企业的信誉造成负面影响,重者影响企业的生存。企业文化通过利益的调节促进个人的改变,是严苛的、等级分明的文化。这种差异促进学生努力工作,正确工作,积极表现,才能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3.主动意识逐渐增强,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工程实习,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与公司接触后,学生了解了证书在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到学校后,学生会积极主动参加各项考证,如测量工、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等,并获得证书,以便日后在工作岗位上有更多加薪、晋升的机会,毕业后考取建造师、专业工程师有更高的价值,就都能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旦下定决心开始学习,就能在工程、课本和师傅、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

4.校企社会一致认同,促进学生就业。通过双师徒式培养,学生提前了解了企业和社会,企业也了解了学生。在就业时,学生的言谈举止相对成熟、技能水平相对较高、文化知识掌握扎实,相比没有参加“双师徒式”培养的学生,提高了竞争力。

“双师徒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一次探索,重点突出了学生的主动性。主动联系双师、主动制定学习目标、主动学习技能、主动要求鉴定考核,是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学生的联系,建立新型的学生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打破以往由学校或企业主导的模式。在学习中,通过单一技能鉴定过渡到综合性技能掌握,让能力目标逐渐实现,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修哲.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师徒关系类型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6,(5).

[2]周晖.“师徒结对、订单培养”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8).

[3]凌守兴.基于“师徒结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8).

[4]秦兴顺.利益共同体驱动下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3,(6).

[5]汪洋,等.高职土建类专业“双师徒”制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5,(12).

猜你喜欢
师徒师傅校企
扎根现实的罗丹师徒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唐僧师徒为什么不“飞着”去取经?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唐僧师徒的超速罚单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