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晓丽 编辑/韩英彤
供应链金融以核心客户为依托,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利用其自偿性特点,通过应收账款或货权质押等手段,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为解决企业贷款难题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通过几则实务案例,对银行如何运用供应链金融助力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及融资慢难题进行了分析,展示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如何通过产品创新,拓宽融资渠道,来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案例还揭示了相关产品的潜在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A公司是世界500强零售商,每年在中国的采购额高达130亿美元。其上游供应商有上万家,但多为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限制,供应商无法提供有效抵押担保,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以准备货源,因而对从A公司获得供货机会造成了严重影响。I银行依托A公司核心企业信誉及销售还款一向准时的背景,将其优质供应商纳入目标客群,对这些供应商的供货历史、合同执行能力等影响货款回笼的关键因素进行审查;对通过审查的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供应商,无需抵押担保,即可为其提供采购、生产和销售全流程的融资支持。
供应商一经收到A公司的订单,即可向I银行提出融资申请,获取订单融资用于组织生产;向A公司供货后,供应商便将发票、送检入库单等相关单据提交给I银行,I银行凭依为供应商办理应收账款保理融资,用于归还订单贷款;待应收账款到期,A公司按约定将货款支付到供应商在I银行的专项收款账户,I银行收回保理融资款,全套供应链融资流程完成。
在此“1+N”供应链模式中,I银行依托核心企业的信用,以上游供应商的应收账款为还款保障,突破了传统的评级授信、抵押担保信贷准入条件的限制,淡化了上游供应商的企业规模、财务报表等要素,更注重企业的交易历史记录、业务经营能力和贸易的连续性,对核心企业和上游中小企业进行资信捆绑,降低了相对弱势的中小企业融资准入门槛。
此类融资往往单笔金额小、笔数多、频率快,I银行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创新优化,使得供应商可直接在银行柜面进行融资申请,满足了企业的时效性要求。此外,I银行还可通过网络结算平台对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跟踪,锁定还款资金并进行封闭运作。如此,I银行对供应链融资中应收账款的真实性、A公司的支付能力和账款转移等相关环节的主要潜在风险,都能实现有效防控。
B公司是化学药品跨国集团,在中国拥有十余家全资子公司和合资公司,销售产品达200多个。B公司中国区的下游分销商流动资金周转期为120天,所以希望以赊购方式从B公司进货。然而,B公司的信用政策及资金需求不接受如此长的账期,否则分销商就不能享受价格优惠。分销商若想分销B公司的产品而又确保价差利润,就只能占用自有资金或通过银行融资向B公司支付货款。分销商资金捉襟见肘的窘况,对其与B公司的合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扩大中国市场,强化竞争优势,B公司选择与S银行合作,为下游分销商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旨在推动集团亚太区的商业战略。
在该“1+N”的供应链模式中,S银行先对核心企业B公司推荐的下游分销商进行审核,筛选出销量大、资信好、销售关系长期稳定的客户作为融资对象。针对上游的账期限制与下游应收账款的担保,S银行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通过如下融资方案嵌入供应链业务,促进双方达成交易:
针对订单稳定、回款及时、资信优良的一级终端客户,S银行直接就分销商提交的发票甚至订单叙做信用贷款,简化了手续,加快了融资速度。对达不到这一标准的终端客户,S银行则针对其的应收账款叙做保理融资。
不论哪种融资,融资款项必须直接用于支付分销商对B公司的采购,且相关应收账款不得转让。另外,销售回款须按指定路线回到分销商在S银行的结算账户,以确保偿还S银行的到期贷款。
B公司的推荐是合格分销商的准入条件,分销商的销售与回款记录是S银行的融资保障。融资方案满足了B公司的政策要求,同时解决了分销商因缺少抵押担保难以融资的难题。S银行提供的资金支持不仅盘活了供应链环节中的有效资产,同时避免了上、中、下游三方由于资金链断裂可能带来的交易终止。对于S银行而言,其也借助供应链融资加强了与B公司、分销商甚至终端客户的联系,深化了结算存款与现金管理等关联业务的合作,带动了综合收益的增加,达到了银企四方的共赢。
C民营企业系一家从事国内商业批发与零售业务的贸易公司,是粮油生产商A上市公司在广州地区的销售总代理。C公司成立时间较晚,资产规模不大,自有资金与上市企业的销售要求严重失衡,无法满足与A公司的合作需要。面对稳定的货源供给及巨大的市场需求,C公司亟需扩大业务量,但却苦于缺少用于银行贷款的抵押担保,资金的短缺严重制约了公司的发展。
M银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了C公司的实际融资需求和经营情况,结合上游供货商A公司在行业的龙头地位及两家公司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大胆创新,与物流公司合作推出了以粮油作为担保物的仓单质押融资方案。据此,M银行、C公司、物流公司及A公司签订了四方协议,约定:物流公司对质押物提供监管,相关仓单交由M银行保管,物流公司凭M银行释放给C公司的仓单控制货物的提取;同时要求C公司的销售货款回笼到M银行。一旦出现货物销售不畅库存积压情况,A公司需承担回购责任。基于物流监管、货权控制、销售货款回流供应链及A公司对滞销货物回购的保障,M银行给予C公司综合授信额度8000万元人民币,满足了其从A公司批发的资金需求,使得业务销售额比原来增加了3倍。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较少,但以存货或应收账款形式体现的动产较多。C公司以存货作为动产质押给M银行获取贷款,把“死”物资与权利凭证转换成“活”资产,成功缓解了企业现金流短缺的压力。而这一方式也是银行争取此类具有潜在市场竞争力客户的最佳切入点。鉴于质押货物监管难度大,销量易受市场行情左右的特点,M银行引入专业的物流企业参与货物管控,有效控制了分销货物的现金回流。尤其是通过约定供货商对滞销货物进行回购,实现了信贷风险的有效分散。
D公司是上海一家大型汽车销售集团,为扩大4S店的销售量,解决4S店的资金困境,企业决定实施下游经销商支持战略,据此提出银企合作需求。按照行业惯例,汽车经销商一般都是批量订货,确定采购订单时需向厂商支付全部货款。而汽车销售资金回笼一般需1—3个月,加之库存占用大量流动资金,所以经销商在回收资金前经营压力巨大。D公司经过对数家银行融资意向书的研究,最终决定采用H银行提供的供应链融资方案。
第一步,D公司把经过筛选的经销商提供给H银行作为融资主体。第二步,基于经销商向D公司提出的采购订单,H银行给予经销商贷款额度或专项授信以向D公司支付采购预付款,或签发以D公司为收款人的承兑汇票。第三步,D公司通过H银行指定的物流公司发货,同时汽车合格证由物流公司转H银行控制。第四步,H银行根据经销商销售回款或保证金补充情况,向其释放相应的汽车合格证。最后,一旦经销商在贷款或票据到期前未能完成所购车辆的销售,D公司担保将余货调剂给其他经销商销售。
针对D公司的预付款或承兑汇票,均基于该公司对经销商的订单确认通知。如此,既保证了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又实现了融资与销售需求相匹配。方案不仅以汽车合格证的控制作为主要风险缓释手段,更重要的是D公司还需负责对剩余车辆调剂销售。此外,为防止经销商通过补办合格证避开H银行控制销售车辆致使货款分流。方案还规定,未经H银行同意,D公司不得对融资项下车辆办理合格证的挂失补办。通过对融资业务关键点位的全流程跟踪与监控,设计出一个风险可控的动产质押模式,不仅缓解了经销商的资金压力,提高了经销商的运营与盈利能力,也扩大了D企业的汽车销售量,同时还大大降低了H银行的信贷风险。
如果说上述几则案例属于供应链融资经典模式,那么B2B电商平台供应链融资方案则属于当下最为流行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H集团在中国创立30余年,已发展成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2016年全球营业额实现2000多亿元,所有产品均通过全资子公司销售,仅国内经销商便多达11000家,遍布全国各地。H集团是产业链上的强势核心企业,对下游经销商的预付货款设立了严格限制,不接受银行承兑汇票或商票,全部订货需现金支付。对于类似空调这样的季节性销售产品而言,预付款需提前半年,加上销售周期的存货占用,往往会导致经销商资金流动性不足。为保证销售渠道的稳定和经销商的粘性,H集团希望实现产业生态圈的持续共赢。值此契机,P银行通过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模式,一举突破了与H集团这一龙头企业的合作瓶颈。
基于H集团的业务需求,P银行协助其搭建了B2B电商平台,该平台实现了与P银行供应链系统、W物流仓储与监管系统的实时对接。
其总体融资方案如下:
针对订单所需资金,经销商向P银行提交30%的保证金;基于对H集团所供产品的物流、仓储货权控制及销售资金回笼的封闭运行,P银行向经销商提供另外70%的贷款,用于向H集团支付100%的订单资金;针对有销售潜力的优质经销商,H集团同意承担该70%的全额或部分贷款利息。
经销商根据订单计划,在B2B电商平台确定融资金额,并向P银行支付30%的保证金,P银行贷款系统审批通过后,直接将100%预付款支付给H集团的财务公司专户。随即系统自动向经销商虚拟账户记入P银行所贷款项的等额资金,以作为经销商因从H集团采购而自P银行获得货款的台账记录。H集团销售公司则根据经销商的订单及自P银行所收到的预付款组织生产并通过W物流运输货物及仓储监管。通过陆续或一次性向P银行偿还相应的70%贷款,经销商可在线分批或一次性向W物流公司申请提货。若贷款到期出现货物滞销,剩余货物由H集团负责调剂销售。
通过电商平台为中小企业融资具有“短平快”的优势。银行借助银企直连无缝对接系统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企业提供“在线秒放”的便捷融资服务。本案中,依托H集团在产业链上的信誉,经销商只需支付30%的保证金即可获得100%的订单机会,同时还满足了H集团全额预付款的需求。通过资金流、信息流及物流的全封闭运行,既保证了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又能有效防范信贷资金被挪用的风险,创造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当今,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供应链融资领域的广泛应用,使银行得以快速、低成本地获得企业交易数据,有助于缓解银企信息的不对称,大幅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显著降低业务运作成本,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供应链融资能极大地缩短行业现金流周期,实现金融和产业的有效增值。而未来供应链融资不仅是资金借贷性行为,更是产业与金融高效而有序的结合。无疑,在金融科技为主导的未来,供应链与互联网将会深度融合。未来,借助区块链、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三大核心技术,创新发展供应链产业新理念和新模式,高效整合各类资源和要素,提升产业集成和协同水平,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助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