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浩,周大菊,吴庆蓉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妇产科,重庆 408099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技术正在逐渐地发展以及进步,如今,剖宫产术是大部分产妇选择分娩的一种方法,剖宫产是难产产妇的另一种分娩方式,使母婴健康得到保障,还保护了产妇以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所以,选择剖宫产进行分娩的产妇逐年升高,但是,术中发生出血情况能够严重威胁到产妇的生命,通过研究表明,通过剖宫产分娩的产妇的术中出血率与经阴道分娩产妇相比,概率更高,因此加强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为了应对术中出血情况,临床上一般都会采用纱布填塞方法进行治疗,但是,产妇通过该种方法进行治疗之后,治疗效果不尽人意,术中的出血量的控制效果不佳,止血时间过长[2],所以,该次研究,该院采用折叠缝合法与子宫压迫缝合法对剖宫产产妇进行联合治疗,所获得的治疗效果比较优良,所以,该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这一期间内收治的患者随机抽取出100例再次进行剖宫产的产妇,把他们当成该次研究的研究目标,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所示,以期为临床上提供有力的治疗依据,现报道如下。
对该院收治的患者随机抽取出100例再次进行剖宫产的产妇,把他们当成该次研究的研究目标,根据患者的例数将小组进行划分,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的年龄的范围在22~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4±1.5)岁,初产妇有 28例,经产妇有22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的范围在21~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4±2.0)岁,初产妇有30例,经产妇有20例,所有患者均同意作为该次研究的研究目标,并且在同意书上署名,该次研究并得到了该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然后才开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通过折叠缝合法与子宫压迫缝合法进行联合治疗,子宫压迫缝合法主要步骤为:将产妇的宫腔清理干净,使用1号可吸收线作为该次缝合手术的缝合线,将产妇右边的子宫的切口的下缘的3 cm左右,以及子宫内侧的3 cm左右处作为起点,进行进针,将缝合线一直拉伸到宫底之后,将与子宫右侧的宫角相距4 cm左右的地方作为起点,向子宫后壁进行缠绕,在缠绕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子宫的前后壁以及宫底须不受影响,利用垂直褥式缝合法将子宫浆肌层进行缝合,一共缝合3针,将缝线固定在患者的子宫部位,防止脱落,后壁针线将和子宫前壁相对的位置作为进针的起点,进入宫腔,出针位置在左侧宫体的后壁位置,绕过宫底到前壁,按照上述方法重复进行。在进行缝合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帮助主治医生,利用双手的力量对宫体进行施压,缝线收紧之后,在患者的子宫下段切口的位置将缝线打结,保证缝合情况良好,将出血情况控制之后,常规缝合子宫切口,将腹腔逐层缝合[3-4];折叠缝合法的主要步骤:将下段进行过渡拉伸,拉伸长度为7 cm左右,菲薄处要低于3 mm。首先将子宫下段以及膀胱底的界限鉴别清楚,利用缝合线进行缝合,缝合部位在子宫横切口左顶端外的0.5 cm处,以及上下边缘1.5 cm处的浆肌层,第二针与第一针的距离相差2 cm左右,在子宫下段和膀胱底相交接的2 cm处的浆肌层处进行出针,再在切缘浆肌层的位置进针,在子宫体和子宫体下段的位置进行出针,将缝线进行拉紧,子宫下段呈现出折叠状态,第三针与第四针的方法与第二针相同,子宫下段呈现出纵向折叠的状态[5]。
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的纱布填塞方法进行治疗,将纱条填塞在患者的宫腔之中,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纱条的规格为:长1.5 m左右,宽度为7 cm左右,层数为5层左右,将合适缩宫素以及抗生素进行静滴,达到使子宫发生收缩以及抗感染的目的,停止出血后的24 h左右,可以将纱条取出[6]。
将两组患者所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严格比较,对两组患者的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止血所需要的时间进行严格对比。
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经过折叠缝合法与子宫压迫缝合法联合进行治疗,患者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有27例患者为显效,20例患者为有效,仅3例患者为无效,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的纱布填塞方法进行治疗,患者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有14例患者为显效,16例患者为有效,20例患者为无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548,P<0.05),见表 1;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止血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526.84±113.54)mL,(74.68±14.62)s; 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止血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634.78±126.49)mL,(94.67±15.49)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6 9,5.259 8,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的比较(±s)
组别 术中出血量(m L) 止血时间(s)观察组(n=1 5)对照组(n=1 5)t值P值5 2 6.8 4±1 1 3.5 4 6 3 4.7 8±1 2 6.4 9 5.3 4 6 9<0.0 5 7 4.6 8±1 4.6 2 9 4.6 7±1 5.4 9 5.2 5 9 8<0.0 5
我国的医疗事业的发展极为迅速,剖宫产已经成为了难产产妇的主要分娩手段,剖宫产能够极大程度上保证了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健康以及生命,并且,剖宫产的痛苦远远低于经阴道分娩的产妇[7],但是,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的研究表明:剖宫产的术中出血量与阴道分娩的产妇相比,更多,而出血情况是分娩过程中最为凶险的不良情况,如果得不到有效地控制以及治疗,产妇的生命安全就会受到极大的威胁,通常,临床上对于出血情况主要通过宫缩剂的应用、宫腔填塞纱条等方法进行控制出血,但是产生的效果达不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近些年来,子宫压迫缝合术以及折叠缝合法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以上两种方法对于剖宫产出血情况能够有效的控制,并且具有操作较为简单、效果十分显著、安全性高等多个优点。产妇通过剖宫产分娩时,经常会发生剖宫产的子宫下段出血情况,从而导致产妇失血过多情况,从而就需要切除患者的子宫,切除子宫就会对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造成极大的困扰。而通过折叠缝合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将出血时间进行控制,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时机[8-9]。该次研究,观察组患者通过观察组患者经过折叠缝合法与子宫压迫缝合法联合进行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术中出血量以及止血时间分别为(526.84±113.54)mL,(74.68±14.62)s,与对照组相比,更加优良。黄淑芳[10]的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止血时间分别为:(443±79)mL,(63.39±11.19)s,对照组分别为:(656±87)mL,(64.51±12.39)s,与该次研究结果大致相同。
综上所述,折叠缝合法与子宫压迫缝合法对剖宫产患者进行联合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指标比较优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