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内蒙古赤峰 024000
肾结石是指发生于肾盂、肾盏以及肾盂与输尿管连接等部位的结石[1]。肾结石虽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其可能会堵塞尿路,阻碍尿液排出,引起尿路疼痛及肾积水,严重的还可能会引发尿毒症[2]。该案选取了86例该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所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肾结石手术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该案患者86例,均为该院所收治的肾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行B超、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血尿常规、尿培养等确诊为肾结石,均具明确手术指征。排除肾肿瘤、合并存在肾结核、肾积脓等患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 26例,女 17例;年龄 20~78岁,平均(42.3±4.7)岁;左肾结石20例,右肾结石19例,双肾结石4例;结石直径2.5~7.6 cm。研究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2~78 岁,平均(42.5±4.6)岁;左肾结石 18 例,右肾结石20例,双肾结石5例;结石直径2.6~7.5 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患者知晓该案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所有患者于术前均行B超、CT、静脉尿路造影、肾功能检查、中段尿培养及其他常规检查。
对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操作如下:全身麻醉,于患者11肋或12肋间作一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及腰背筋膜,依手术情况游离肾脏,自输尿管上段至肾门,分离肾盂;依结石大小与分布情况切开肾盂与肾,取出结石,并依手术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应阻断肾内动脉。将所取结石与X射线中的结石进行对比,保证结石彻底取出,并行肾盏成形术。若存在结石残留,可利用休外冲击波碎石术或是药物治疗进行再排石。
对研究组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操作如下:全身麻醉或椎管麻醉,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经尿道沿结石侧输尿管将F5输尿管导管置于肾盂,以便于后期穿刺位置的确定;建立肾积水,判断穿刺或扩张是否到位;患者换俯卧位,垫高肾脏区腹部,使患者腰背部处同一平面,常规消毒铺巾;于患者11或12肋间或是腋后线与肩胛骨下角线间取穿刺位,利用B超引导确定穿刺点并行穿刺操作;穿刺完成后拔出针芯,待有尿液流出后即利用穿刺针将斑马导丝置入;作一0.5 cm左右切口,退出穿刺针,利用筋膜扩张器沿导丝依次扩张,直到16F或是18F,保留工作鞘,建立经皮肾镜取石通道,利用肾镜确定结石所处位置后即行碎石术并将其取出。术后留置双J管作引流用,经皮肾通道内置肾造瘘管,行常规感染治疗。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出血、发热、感染、尿外渗等。
所得数据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利用t检验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 i n) 术中出血量(m L) 住院时间(d)对照组(n=4 3)研究组(n=4 3)t值 P值1 1 3.4±3 3.7 6 4.8±1 3.7 1 6.7 6 4<0.0 5 4 3 2.5±3 3.6 2 2 6.7±6 9.2 8.5 0 5<0.0 5 8.9±2.1 4.7±1.3 1 1.7 8 3<0.0 5
研究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为97.67%(42/43),对照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为95.35%(41/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P>0.05)。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30%,较对照组的27.91%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n(%)]
肾结石是引起尿石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临床研究表明,肾结石形成的原因主为患者摄入过多可能会形成结石的食物有关[3]。近些年来,我国肾结石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
当前治疗肾结石主采取手术治疗法,包括传统开腹手术、经皮肾镜取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等[4]。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肾结石具一定效果,治疗过程当中无须特殊设备,治疗费用较低,患者治疗的经济压力较小[5]。但此术式会给患者带来较大创伤,患者在接受此术式时须承担较大痛苦,术后需较长时间来恢复身体机能[6]。经皮肾镜取石术是利用超声诊断仪来对结石所处位置、大小及数量进行确定,并在其引导下行手术治疗的方法。此术式有利医师全面了解患者结石状况,并保证穿刺的准确性,从而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减轻患者痛苦[7]。
将该院所收治的86例肾结石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传统开腹手术及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64.8±13.7)min、(226.7±69.2)mL、(4.7±1.3)d]较对照组[(113.4±33.7)min、(432.5±33.6)mL、(8.9±2.1)d]均明显更低(P<0.05),此研究结果与彭辉等人[8]的研究结果基本[研究组:(65.2±13.6)min、(228.5±368.6)ml、(4.6±1.5)d对照组:(112.3±34.6)min、(412.4±32.8)ml、(8.8±2.1)d]保持一致,提示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手术状况更好;两组结石清除率比较(97.67%vs95.35%)无明显差异,提示经皮肾镜取石术可取得与传统开腹术相当的治疗效果;另,该案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9.30%)明显低于对照组(27.91%),此研究结果与多人[9]的研究报道结果基本保持一致,提示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较少,安全性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现多数医疗单位已将经皮肾镜取石术作为临床治疗肾结石的首选术式,而极少采取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但我国幅员辽阔,近些年来,伴随人饮食结构的变化,肾结石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各地医疗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且经皮肾镜取石术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据临床研究表明,其对于较大结石的治疗效果不佳,尤其是鹿角形结石,或是位于盏内但盏口较小的结石,甚至有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存在息肉或先天狭窄等情况时,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治疗效果均难以达到预期,其仍无法完全取代传统形手术[10-14]。因此,在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临床医师仍需熟练掌握传统开腹人手术的相关技能。
综上所述,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可作为临床治疗肾结石的首选术式,但在实际治疗过程当中,应依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术式,更不可忽视传统开腹手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