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立人高级中学 (214161)
郑宝生 赵 勤
作为数学课的一种重要形式——习题课,有些教师把它上成解题训练课,大搞题海战术以多取胜;也有些教师搞题型分类课,让学生见到什么题型就用什么解法,固化学生的思维.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反思我们的习题课教学,如何在解题中讲道理、夯实基础?如何设计适合学生的探究活动、拓展知识、开阔思维?如何让学生在归纳总结中提炼思想,体验成功乐趣,发展理性思维?本文以《正弦、余弦定理习题课》为例,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通过学生练习回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体会什么条件下用正弦定理,什么条件下用余弦定理,什么条件下解三角形会产生两解;通过求三角形的边或角拓展问题,找出解三角形的一般方法;通过解题改编问题,找出处理三角形中角的关系式、边的关系式、三角函数关系式的一般规律.在操作中反思,学习质疑问题,培育理性精神;在求解中探索,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拓展思维宽度;在解题后改编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炼思想方法.
学生对于正弦、余弦定理的简单应用是能够解决的.然而,他们对于“在什么条件下用正弦定理、什么条件下用余弦定理”存在疑虑,很少思考“为什么用正弦定理而不用余弦定理?”的问题,缺乏反思问题和质疑问题的意识,更想不到去拓展问题和改编问题.本节课的重点是:寻找求解三角形边和角的一般规律和方法;难点是:如何处理三角形中角的关系式、边的关系式以及三角函数关系式.
1.练习回顾
设置意图:给学生提供最简单、最直观的例子,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问题及问题的解法.
2.提出问题
问题1 解完上述题目,你有什么感受?
活动预设:(1)解上述题目,需要用到哪些知识?
(2)在什么条件下用正弦定理,什么条件下用余弦定理?说明理由.
(3)题1能否用余弦定理来解?题2能否用正弦定理来解?题3呢?哪种方法更简单?说明理由.
(4)为什么题1和题2只有一个解而题3会产生两解?
设置意图:通过学生的解题,让学生谈感受.他们可以回顾所学知识,也可以对我们一般的解题方式提出质疑,也可以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比较等等.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困惑,解答内心的疑虑.
例1 判定下列三角形各有几解?
(1)b=13,a=26,B=30°;
(2)c=16,b=26,C=30°;
(3)a=30,b=26,A=30°.
【回顾】判定三角形有几个解,关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