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 徐宏伟 刘忠彬
摘要:本文从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状入手,结合民间传统工艺——景泰蓝的艺术特点和传承规律,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行了深层次探索,并介绍了民间传统工艺专业深化产教融合的实践过程和育人实践,总结了该培养模式的运行规律、培养特点和育人效果及有效破解民间传统艺术不易传承和我国职业教育人才供需“两层皮”难题的经验做法。
关键词: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艺术传承 专业共建
一、当前大厂县景泰蓝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国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统计至20世纪末,大厂县年利润500万元以上的企业50家,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销售等上下游配套加工企业多达120余家,涌现出景泰蓝工艺师21人,景泰蓝非遗传承人12人,国家级获奖作品300余件,享有“中国景泰蓝之乡”的美譽。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加之该行业以手工制作为主的职业特点,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走进企业和作坊,使得该行业从业人员越来越少,技术传承出现断代现象,也使该行业日渐萎缩。据统计,截至2014年全县该行业不足百家,从业人员不足2000人。景泰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层面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社会经济得到了全面快速发展,景泰蓝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曾一度出现了景泰蓝产品供不应求的大好局面。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企业应运而生,大量假冒伪劣产品迅速流入了市场,鱼目混珠,真假难辨,产品价格急速下滑,市场秩序混乱,给景泰蓝艺术产业的声誉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一些传统景泰蓝制造企业纷纷倒闭,从业人员陆续转行,至今生存下来的企业和景泰蓝艺术从业人员,已无力承担传承和复兴景泰蓝艺术的传承。
2.企业层面
景泰蓝属于纯手工制作的艺术品,制作工序繁多,包括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六道工艺和108道工序,而且每一道工序都要求操作者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整个制作过程涉及技术人员较多,艺术形成过程复杂,产品完成时间漫长,一件精美的作品需要两到三个月时间才能完成。一位合格的景泰蓝艺术从业者一般需要在企业学徒两到三年。景泰蓝艺术品生产企业规模比较小,从业人员较少,基本是一位员工负责一道工序。由于工人师傅都是代际相传,没有系统的专业理论引导和支撑,在景泰蓝艺术的传承过程中缺乏逻辑性和艺术性。死搬硬套,枯燥无味,没有吸引力,扼制人们学习景泰蓝艺术的兴趣。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景泰蓝艺术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效果,不能满足景泰蓝艺术传承的要求。
3.学校层面
景泰蓝是历史传承下来的民间传统艺术,相关文字资料是少之又少。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开设景泰蓝艺术及其相关专业的院校,无论从培养模式,育人经验,传承方法还是课程体系,都无法找到有效的参考和依据,专业师资更是难以解决。面临实训、师资、课程等诸多现实问题,学校单方面的力量也无法支撑起景泰蓝艺术的传承。
十九大明确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随着景泰蓝艺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落成。特别是在京津冀一体化的重大发展背景下,大厂回族自治县景泰蓝与北京及世界其他地方的合作更加密切。对此,大厂回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推动全县工艺品行业复苏的工作意见》,站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高度进行了战略性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工艺品加工生产行业。现如今的大厂回族自治县的景泰蓝匠人正站在文化高度去认识,用文化底蕴去铺展未来发展的道路。在县政府的帮助下,大厂职教中心以传承景泰蓝艺术为使命,2014年开设了民间传统工艺专业,让景泰蓝更厚重、完美、璀璨。
二、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办学的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的决定性因素。“职业院校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激发和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企业育人的主体作用,有效利用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高育人效率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彻底解决企业的招工难题,在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是新时代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景泰蓝艺术传承的重要途。
三、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效果
笔者学校以传承民间传统工艺专业一一景泰蓝制作为宗旨,以深化产教融合为抓手,进行了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景泰蓝以其复杂的手工工艺而著称,是集体智慧与艺术的结晶,因此景泰蓝获取皇家用品的特殊地位,依靠单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传承。2014年,笔者学校以传承景泰蓝艺术为目的,以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组为主体与老天利景泰蓝河北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进行了产教融合实践,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1.专业共建
根据校企合作协议要求,学校成立了“民间传统工艺——景泰蓝”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老天利景泰蓝河北有限公司技术经理任组长,学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组员由校企双方人员组成,共同组织领导专业建设工作。学校提供实训场地及实训设备,老天利景泰蓝河北有限公司提供生产设备以及生产实践的指导管理人员,共建景泰蓝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了“民间传统工艺——景泰蓝”专业的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计划。依据企业景泰蓝生产岗位要求和产品技术特点,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安全、质量、生产等相应的各项管理制度、生产实践标准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现专业建设与行业产业对接,为景泰蓝生产艺术传承人才培养提供了专业保障。
根据景泰蓝行业的岗位要求以及职业标准,校企双方共同编写了景泰蓝花草绘制、景泰蓝涂色要求、景泰蓝历史、景泰蓝鉴赏、景泰蓝制作工艺、景泰蓝制作流程六门核心课程,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景泰蓝艺术传承人才培养提供了课程支持。
根据景泰蓝的艺术特点和形成规律以及生产岗位要求,学校与老天利景泰蓝河北有限公司共同制定了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方案,并对学徒的内容要求、企业的育人文化建设、安全保障措施、学徒时间安排、带徒师傅标准、典型工作任务、实践过程评价以及整个学徒流程都做了具体的规定,为景泰蓝专业提供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2.人才共育
校企双方制定了共同招生、招工制度,建立了校企共同育人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成立了景泰蓝艺术专业部。企业选派技术骨干担任组长,学徒师傅任组员,负责学生生产性实践教学。企业以产教融合的方式参与景泰蓝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负责景泰蓝生产技能的培养、安全管理和考核评价。学校专业骨干任副组长,理论教师任组员,负责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职业素养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校企双方分工合作,深度融合,共同育人,共同发展,全面提高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3.资源共享
在确保正常教学和实训需要的前提下,合作企业可利用合作框架内的设施、设备安排景泰蓝生产;学校与企业派出的师资可以互聘互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教学改革、教学评价、技能大赛和专业建设。合作企业选派的师资和技术力量,符合学校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条件的,学校予以聘用,并按规定享受所聘岗位的相应待遇;校方选派的教师在保障正常教学的前提下也可按照合作企业的聘用条件兼任企业技术职务,并享受企业相同岗位的补贴。
4.优势互补
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揮了企业育人的主体作用,使企业的人才、技术、材料、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着力解决了学校专业师资不足、实践能力不强、实训设备陈旧、实训材料短缺、专业技能落后的问题;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率提供了保障,满足了企业岗位人才需求,解决了企业招工不易的难题,为景泰蓝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障,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5.合作共赢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企业在学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节省了企业的生产场地租用成本;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跟企业师傅学徒,参与景泰蓝的生产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和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操作。此举既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育人效率,又解决了企业的招工难题和人才培养成本,实现了校企招生、招工和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了企业育人的主体作用,使企业的优质资源发挥了育人作用;真正实现了专业建设与行业产业对接,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彻底解决了景泰蓝企业的招工难题,企业参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提高了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以及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这是一种合作共赢的新型人才模式。这种模式为民间艺术传承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破解了我国技能型人才供需“两层皮”的矛盾以及民间传统工艺不易传承的难题,提高了职业院校的办学实力和专业的吸引力。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操作,减少了学生就业的盲目性,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这种模式实现了招工、招生、生产、教学、就业、传承的良性互动,对加快发展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