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霞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影响成为热点。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中职数控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课堂与车间合一、教学场景与企业场景合一、仿真加工与实际加工合一,体现教师与师傅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与学徒的身份转化。本文对信息技术与中职数控实训教学的融合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中职学校 信息技术 数控实训 深度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逐步深度融入实训课堂及企业生产、服务和管理各个环节,产品工艺流程、生产设备设施和业务管理过程等方面的信息技术含量大幅度提高,大规模培养掌握信息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中职数控实训教学的紧迫任务。
在中职数控教学实训项目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受益,营造信息化、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有效改进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效地呈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变得容易感知、生动直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从以下几个环节论述信息技术与中职数控实训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情境导入
课堂中的情境导入很重要,课堂教学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还处于放松状态,兴奋点不一定集中在课堂上,注意力会游离在外,这时候教师如果直接授课,教学效果会降低。教师可以用精彩的导入将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课堂上,例如,以一段视频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段视频可以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也可以是航空航天模型、高铁动车模型、机器人模型等智能型、自动型、高精密产品设备,把实训项目与现实情境相结合,通过视频、音乐的呈现,创设切入主题的情境,给学生带来震撼,从而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愿望,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注意力越集中,学习效率越高,注意力集中越持久,课堂教学效果越好。
二、教学内容
将企业真实产品加工与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与企业共同调研、论证,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对人才的素养与职业技能的需求,把企业的产品和工艺列为教学内容,以完成教学项目的操作为实训教学目标,以企业项目案例教学为载体,实现企业岗位培养的精准化。把企业产品变为前期学生实训的零件,既节省实训耗材也可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体现了教师与师傅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与学徒的身份转化,实现了教学相长、产教互融。
三、學情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学情分析也很重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进度,了解学生群体和个体差异,能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主体地位,贯彻因材施教,促进师生互动。中职学生已经具备了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也具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并且思维活跃、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不喜欢教师照本宣科,空洞说教。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任务驱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因此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期待的学生达到的学习效果。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实际、学情分析,确立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在数控实训项目教学工艺分析、产品加工、产品检测中,传统的教师讲解内容枯燥,不直观明了,重复性差,学生不容易掌握要点,这时可以运用仿真软件、交互式动画、教学视频、教学平台、数字化远程教学等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学习任务,使学习过程更有趣,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例如仿真平台、三维软件、交互式动画、数字化远程监控、数字化测试平台等信息技术设计教学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认识活动,自觉调节自己的志趣和情感,循序渐进地掌握各项技能,促进学生智力、体力、职业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
1.任务准备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课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教师要有教案,学生也要有学案。在课前,学生通过登录数字化教学平台,在教学资源库中下载学案,了解学习目标与任务,填写工艺卡,然后上传到交流平台,通过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实现了教学管理的自动化,实现了资源共享,搭建了更为便利的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可观看、可交流、可体验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课堂上,主要让学生自己做,自己探索,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2.方案制定
针对数控实训项目,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完成产品的加工。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组长、工艺员、编程员、检验员,学生分工明确,相互讨论,明确最佳方案,这样的流程更符合企业模式。
任务一:进行产品的工艺分析。由组长指定绘图员完成产品的工艺分析,绘图员利用三维绘图软件绘制出产品的三维模型,模型建好之后生成加工图纸。三维软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这样的流程更符合企业产品设计流程,真正实现了学生毕业到就业的零过渡。
任务二:产品的程序编制,模拟加工。编程人员通过交流平台下载正确的工艺卡,编写产品的程序,运用仿真软件模拟加工。仿真软件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操作面板,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同时还可以对毛坯、刀具等进行选择。学生可以反复模拟来验证程序是否正确,提高了学生对机床操作的熟练程度,克服了师资不足的困难,节省了资源,提高了课堂效率。
任务三:产品加工。程序验证好后,将其输入到车床进行加工。在以往的实施方案中,学生需要键入程序,输入慢、易出错,现在可以采用DNC传输软件,将已经验证过的程序通过计算机传输给数控系统,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保证了程序的准确性,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切就绪后,可以播放一段交互式动画,模拟车间厂房实景。在产品加工之前,可以通过3D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车间的真实场景,学生通过鼠标和键盘操控模拟动画,例如,进入车间之前服装要穿戴整齐,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学生可以通过交互式动画模拟,感受车间环境的真实场景以及产品的整个加工过程,通过模拟感受车间的干净、整洁以及工量具的有序摆放,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真正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享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通过交互式动画模拟,学生操作机床会更加熟练。
任务四:产品检测。如果说一个好的操作员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那么一个好的检测员就是产品追求完美的保证。在产品检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大国工匠”精神的渗透,再次向学生强调工匠精神,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用始终如一、精益求精的坚持,诠释职业精神。通过大国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一生一技的职业热情、一丝不苟的制造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再次对产品进行模拟检测,学生可以通过交互式动画进行产品的模拟检测,清楚地认识量具,正确地使用量具,这也是教学难点。利用信息技术交互式动画,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测量时,学生看不清、重复性差、师资不足等问题,从而为企业培养优秀的检测人员。
任务五:任务评价。在任务评价环节,学生可以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使用电子表格进行记录,实现了小组自评、互评,企业参评。学生还可以在线填写学习评价表,克服了纸式档案不易保存和管理的缺陷,同时,通过数学的教学平台还可以实现在线测试、在线评分,提供企业项目拓展题,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巩固提高。平台综合产品检测成绩与仿真测试成绩、在线答题成绩,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总体评价,教师通过评价系统了解学生在各个环节的成绩分布情况,学生也可以登录平台查询成绩。在课后,可以通过留言版块相互交流,实现了学校、企业、师生多方面的交流与研讨。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可以评选出最佳个人奖、最佳小组奖和最佳参与奖。通过这种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
六、教学总结
通过任务准备,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并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教师讲授知识。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在教学过程中,以校企合作产品为任务引领,以完整、真实的工作任务为依据,以工学结合、学做一体为主要途徑,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良好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体验岗位职责、感受企业文化,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为学生以后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情有义地交往、有滋有味地生活奠定基础,充分体现了“三有”课堂教学。
七、小结
在中职数控实训项目中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将信息技术与实训项目深度融合,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是单一、枯燥、乏味、静止的,但信息技术能够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的学习环境,实现了与中职数控实训教学深度融合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