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更好地了解外面世界,是学生获取外部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阅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在和伟人交谈,可以学到很多的人生哲理。在阅读中,文中优美的语句和人物美好的思想品德还可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阅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没有阅读的世界,就像是失去双眼的盲人,看不到黎明的曙光。
关键词:课堂;文本;阅读能力;小学语文
众所周知,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经久不衰的佳作,这样优秀的文章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细细品味,仔细感受其深邃的表达、生动的语言、独到的见解、美妙的语境,为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先要立足课堂、立足文本,把课堂变成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兴趣对人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视阅读为一种享受,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教师营造一定的氛围来激发,是学生一种内在的心理需求。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还处于活泼好动、童真的时期,认识的字非常有限,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立足课本、立足课堂,更要立足学生。像在人教版一年级“小小的船”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出示小朋友坐满天星星的月亮上,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睛。并且为了让学生感受“弯弯”,教师还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弯弯的拱桥,弯弯的小河、弯弯的小路……这样一幅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他们全都目不转睛盯着大屏幕观看,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精彩的画面,并且这样美丽的夜空下坐在月亮上,引发了学生无限的遐想,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图画好看吗?”“好看。”学生大声地喊着,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想不想知道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赶快打开书本阅读吧。”教师的话音刚落,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翻开语文课本快速阅读了。课文朗朗上口的诗歌化的语言很符合学生的口味,学生一遍遍大声地读着,渲染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为了把阅读的氛围达到高潮,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读、比赛读等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喜爱之情。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犹如取之不尽的财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获取源源不断的知识,并且读得书越多,受文化熏陶的氛围越深,就越能丰富自己内心世界和外表的儒雅自信。像在人教版一年级语文《端午粽》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了这篇课文后,都被屈原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品质所折服。课文讲完后还意犹未尽,还想了解屈原更多的知识,教师抓住这次契机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引导:关于屈原的故事还有很多,你们要想了解更多就去阅读这方面的书籍。结果学生阅读了关于屈原的很多故事,包括初露才华、变法改革、馋而见疏等很多故事,通过这次课外阅读学生发现课外故事的丰富多彩,唤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持久的阅读习惯,教师还可以以屈原的故事为契机继续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历史中像屈原这样忧国忧民的人還有很多,例如古代的林则徐、范仲淹等,现代故事里有焦裕禄、孔繁森等。你们还可以到图书室或者书店进行阅读。一段时间后学生慢慢喜欢上了课外阅读。为了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教师还可以开展讲故事比赛,讲得好的学生有物质奖励。这一措施更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为了能讲出故事,学生在课下养成阅读的习惯。放学后或者节假日以及课余时间孩子们的手中总会拿着一本课外书进行阅读。为了提高阅读的质量,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制成阅读卡,卡片上记载着学生阅读的日期、阅读的题目、阅读中遇到的生字词以及你认为课文里的好词好句,这样的阅读卡无需每天检查,一周检查三次就可以。就这样,教师立足于课本、立足于课堂、立足于学生,把学生的阅读从课堂引申到课外,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有所提升。
三、阅读小练笔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写,写是阅读的升华,是阅读最高级的形式,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写出一段话对他们还是有困难的。教师可以让他们仿写语句。例如,像学习了《小小的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仿写句子:圆圆的西瓜像( ),细细的柳条像( ),洁白的云朵像( )。这样的小练笔也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不仅要立足于课堂、立足于文本,更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的习惯、进行阅读小练笔,多种方式并举,全方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崔超.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2(31).
[2]孔祥福.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赤子(中旬), 2014(4).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