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2018-12-03 11:53,
新疆财经 2018年5期
关键词:贡献度乌鲁木齐市耦合度

,

(新疆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内容提要:本文以乌鲁木齐市的经济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理论对乌鲁木齐市2003年—2015年经济和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模拟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内部结构以及要素之间的非线性作用,计算各个因子对耦合协调发展的因子贡献度。研究发现:乌鲁木齐市经济和生态环境系统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联,并且关联作用呈逐年增强的趋势,经济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状况总体上呈现逐渐改善的趋势;生态环境系统对耦合协调发展的贡献大于经济系统,各个要素在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协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空气质量达标率、垃圾处理率和客运量的贡献作用较大。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问题提出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期间完整阐述了“两山”理论,论述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这是对经济和生态环境两者之间关系的精辟论述,“两山”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导和实践。

当前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就是能源和资源相对匮乏、生态环境承载力较弱,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始终面临着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压力。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就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了“生态文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报告提出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城市,是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市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处于国家城市化战略格局的重要位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中将起到关键性作用,对新疆整个区域的发展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但乌鲁木齐市地处干旱区,是离海洋最远的城市,降水量少,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面临很多生态环境问题。乌鲁木齐市三面环山,工业企业大多数分布包围于市区的周围,工业企业布局不尽合理,加上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地形和气候因素,空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冬季采暖期的城市空气质量问题尤为严重,乌鲁木齐市水资源紧张的问题突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从整体来看,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且经济发展任务较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外关于经济和生态问题协同发展的研究非常丰富,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展开了研究,相关研究大体可以分为对经济和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特征的研究,对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规律的研究。Grossman和Krueger(1991)首次实证分析了环境状况和人均收入的关系,并在之后研究中证明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假设(Grossman G.等,1995);王长建等(2014)以新疆为例,讨论了干旱区经济发展对城市化和环境的影响;任继周等(1994,1995)在国内最先开展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研究,认为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和耦合系统形成源于生态系统的非平衡态;Hayser J. A.(1992)从人口、生态和经济的角度将经济发展和和生态环境分解成多个子系统进行耦合分析评价;李松(2012)对我国29个省份的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现状进行了分析;方创琳等(2004)建立了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耦合模型;袁榴艳等(2007)分析了新疆各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状况以及耦合发展模式;庞家幸等(2017)对甘肃省市(州)的经济与生态环境两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计算后进行格局演化分析。目前关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因子贡献度的研究,主要有陈端吕等(2013)对环洞庭湖流域的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的因子贡献度的研究和向敬伟等(2015)对武汉市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因子贡献度的研究。

综上可以看出,学界关于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规律和特征的研究较多,但是关于经济与生态环境两系统耦合协调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较少,对乌鲁木齐市的经济与生态环境两系统耦合协调因子贡献度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拟对2003年—2015年之间乌鲁木齐市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研究,并分析耦合协调发展过程中各个指标的因子贡献度,以期掌握乌鲁木齐市在过去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重要影响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相关理论及方法

(一)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理论

耦合最初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系统因为受到自身内部要素以及其他系统的影响,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磨合,进而多系统协同发展的现象(陈端吕等,2013)。这一概念现已经被众多学者延伸到了生物、地理、经济等领域。在耦合理论中,耦合度用来描述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强度:耦合度值越小,表明两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越弱,系统向着无序的方向发展;耦合度值越大,表明两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越强,系统向着有序的方向发展。协调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系统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一种良性的关联作用,系统之间的协调是多系统运行中各个系统或要素保持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协调度在耦合度的基础上说明了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协调度越大,说明系统之间的良性作用越大,各系统越是向着互利互助、良性协调的方向发展。

城市是一个由各种系统组成的结构复杂的整体,生态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是城市的两大功能系统,两个系统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反馈关系。第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一个城市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基础和不可缺少的物理基础,是城市居民健康生存的保障,经济系统的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所提供的物质和能量,经济系统在利用自然环境进行生产的同时又把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自然环境会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容纳或净化,但如果污染程度超过了生态环境的自我净化限度就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损害,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损坏会影响和限制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第二,经济水平的发展也能正向积极作用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会带动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推动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也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使得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减少人类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经济的发展从各个方面影响着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为经济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物质;经济系统主导了生态环境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生态环境提供的基础条件,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吴跃明等,1996)。根据耦合协调理论,城市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作用和相互联系,可以看作是两个具有耦合效应的子系统。

(二)研究方法

1.耦合协调度分析。本文借鉴廖重斌(1999)物理学容量耦合模型,构建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耦合模型,以此来研究乌鲁木齐市经济和生态环境系统在2003年—2015年发展过程中的耦合协调状态及其影响要素。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两系统耦合度模型公式如下:

式中,V1和V2分别表示城市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

C为城市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度,C的取值范围为[0,1],C=1时,耦合度最大,说明两系统间相互作用的程度在研究时段内达到最大,C值越大,也即经济和生态两系统间的耦合度越大,则两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强度也越大。

协调度的模型公式如下:

D=(C×T)1/2
T=aV1+bV2

式中,D表示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度。T为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a、b为待定权重系数,分别表示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在城市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组合系统中所占的比重,考虑到两个系统对整体耦合协调发展是同样重要的,所以将a和b均定为0.5。D的数值越大,表明两系统之间的协调度越大,城市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互利共生的状况越好。

根据物理学容量耦合模型(陈端吕等,2013;廖重斌等,1999)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可以将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划分等级。具体等级划分如表1:

表1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等级分类

2.耦合协调因子贡献度分析。根据经济生态耦合协调理论,经济和生态环境两系统之间的作用是非线性的,因此,仅依靠权重无法准确衡量指标在耦合协调过程中的重要性。本文引入因子贡献度,对指标在两系统协同发展中的作用程度进行分析。因子贡献度可以衡量指标在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过程中的自我组织学习能力和在调控中的弹性大小(王国成等,2014)。耦合协调因子贡献度是对指标参与耦合协调发展的贡献程度的定量计量,说明了指标对城市达到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理想状态的重要性。

本文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模拟各城市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内部结构和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计算因子贡献度。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是Moody和Darken在1988年在Powell提出的多变量插值的径向基函数(RBF)方法基础上提出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属于前向神经网络类型,网络的结构类似于多层前向神经网络,优点是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和较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能够以任意精确度逼近连续的非线性函数(王国成等,2014)。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是一种三层前向网络,包含有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三层结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运行时首先由输入层节点传递输入信号到隐含层,用径向基函数作为隐单元的“基”构成隐含层空间,这样就可以将输入矢量直接映射到隐含空间,而不需要通过权连接。当RBF的中心点确定以后,这种映射关系也就确定了。神经网络从输入层节点到隐含层节点的映射是非线性的。然后,再由隐含层传递到输出层,可以看作是将原始的非线性可分的特征空间,通过合理选择变换到另一线性可分的高维空间,从隐含层节点到输出节点的变换映射是线性的,神经网络的输出层是隐含层节点输出的线性加权和。根据各层的权重矩阵以及映射关系便可以计算出输入层对输出层的因子贡献度。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图1: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结构图

三、实证分析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理论,对乌鲁木齐市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分别进行评价,故需要分别构建两个指标体系求取权重来计算综合评价指数,评价2003年—2015年乌鲁木齐市的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发展状况。

本文参考陈端吕等(2013)、向敬伟等(2015)和吴跃明等(1996)的研究,以及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从总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多个角度选取指标构建了两个指标体系。最终选择6项经济指标构建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选取8项生态指标构建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经济指标体系选取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作为总量指标,从经济整体发展、居民消费和产业发展的角度衡量经济系统2003年—2015年的运行状况;选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从人均水平的角度评价城市的经济效率和居民生活水平;选取客运量指标衡量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和辐射能力。生态指标体系依照现有的国家生态评价技术规范,选取空气质量达标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评价环境质量;选取二氧化硫排放量、烟尘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评价城市污染压力;选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垃圾处理率、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评价生态建设。

本文数据来源于2004年—2016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新疆统计年鉴》和《乌鲁木齐市统计年鉴》。在进行综合评价时,地区生产总值等涉及价格因素的数据以2003年为基期进行不变价换算处理。由于各指标量纲不一和方向不同,需要按照耦合协调度模型的需要进行指标正向化和无量纲化处理。对于每一项指标,用Zi'表示处理后指标,指标处理公式如下:

Zi′=Zij/max{Zi} (正向指标)

Zi′=min{Zi}/Zi (逆向指标)

Zi′为某一城市不同指标无量纲化后的标准化值,i为年份序号,Zi代表原始指标数据,min {Zi}代表第 i年指标的最小值,max{Zi}代表第 i年指标的最大值。

经济系统评价指标覆盖面较为广泛,为充分挖掘数据内含的信息,本文采用熵权法确定经济系统指标权重。各城市生态指标体系权重统一通过2015年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发的环境保护标准HJ192—2015《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中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权重计算得到。各系统指标及其权重如表2和表3:

表2经济系统指标及权重

表3生态环境系统指标及权重

(二)耦合度和协调度分析

计算乌鲁木齐市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需先计算出乌鲁木齐市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这两个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可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和指标权重计算得出。

图2为乌鲁木齐市2003年到2015年间的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变化情况。

图2:乌鲁木齐市2003年—2015年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

将乌鲁木齐市2003年—2015年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带入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中,可计算出乌鲁木齐市2003年—2015年两系统的耦合度以及协调度。具体结果如图3所示:

图3:乌鲁木齐市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

从图3可以看出,2003年—2012年,乌鲁木齐市的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处于逐渐上升的状态,耦合度从0.8680上升到0.9976,各年份均属于区间优良耦合状态,这说明乌鲁木齐市经济与生态两系统之间的作用强度在逐渐增大。但从图2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结果可以看出,2003年—2012年之间的生态质量呈现“U”型波动,但是经济发展指数呈逐年较大幅度上升的态势,2003年—2012年两系统之间耦合度的提高主要是因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乌鲁木齐市经济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作用强度。2012年—2015年耦合度处于平稳且接近于1的状态,都是优良耦合并接近于极大耦合等级。

乌鲁木齐市的协调度总体上呈逐年上升的走势。2003年—2009年,协调度从0.6686上升了到0.7916 ,这一区间属于良好协调状态,经济和生态环境两系统总体向着愈发良性协调发展的态势演进;2010年首次达到优质协调等级,2010年—2015年两系统属于优质协调状态,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5年协调度上升到0.9829,但是在2011年—2013年,协调度的上升幅度与其他年份相比明显减小,但两系统之间仍然存在较高的相互作用,虽然经济不断发展,但生态环境质量却出现了下降,两系统之间的良性协调作用增幅减缓;2014年—2015年乌鲁木齐市经济与生态环境两系统协调度的上升幅度开始增加。总的来说,乌鲁木齐市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互利共生的态势越来越明显。

(三)因子贡献度分析

根据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原理,以乌鲁木齐市2003年—2015年两个系统评价指标数据作为输入层节点,以各个年份的耦合度和协调度作为两个输出层节点。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分析耦合度、协调度与评价指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计算因子贡献度。

因子贡献度分析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选用DPS软件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分析功能进行建模分析。因为输入层为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指标数据,输出层为城市各年份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所以输入层节点数为14,输出层节点数为2。分析时软件分析训练速率设置为0.15,加权总指数设置为2,训练控制过程中迭代次数取300次(陈端吕等,2013;向敬伟等,2015)。隐含层神经元节点的个数在参考输入层节点数和输出层节点数的基础上采用试验的方法确定,选取训练速度和误差最小的节点个数。经过具体试验,隐含层的最佳节点个数为12。

根据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原理,按照如下步骤计算输入层对输出层的因子贡献度:

第二步,隐含层节点到输出层节点权值的归一化。归一化公式为:

第三步,计算各输入层指标对于输出层的因子贡献度,因子贡献度代表了每个指标对于耦合度以及协调度的关联影响重要程度,因子贡献度的计算公式为:Yij=Sij×Chj。

表4为乌鲁木齐市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导向和协调导向的因子贡献度的具体结果。根据表4数据绘制图4,图4坐标轴B1~B14依次代表的指标为: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业增加值、客运量、空气质量达标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二氧化硫排放量、烟尘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垃圾处理率、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

表4 乌鲁木齐市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指标因子贡献度指标耦合因子贡献度协调因子贡献度地区生产总值(B1)0.06140.067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B2)0.06670.07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B3)0.06680.07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B4)0.04630.0486工业增加值(B5)0.06900.0753客运量(B6)0.10420.1048空气质量达标率(B7)0.12830.114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B8)0.03760.0410二氧化硫排放量(B9)0.03640.0327烟尘排放量(B10)0.09260.0765工业废水排放量(B11)0.04660.035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B12)0.05620.0636垃圾处理率(B13)0.11380.1179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B14)0.07410.0791图4:乌鲁木齐市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因子贡献度

注:图4根据表4数据绘制而成。

从图4可以看出,乌鲁木齐市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对耦合的贡献度分别为0.4143和0.5857,对协调的贡献度分别为0.4395和0.5605。耦合、协调两种目标下生态环境系统指标对耦合协调发展的因子贡献度都大于经济系统指标。在所有指标中,空气质量达标率(B7)、垃圾处理率(B13)和客运量(B6)指标的耦合贡献度和协调贡献度均排名前三。

经济系统指标的因子贡献度在两种目标导向下排名一致。地区生产总值(B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B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B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B4)、工业增加值(B5)、客运量(B6)指标的协调因子贡献度分别为:0.0670、0.0704、0.0736、0.0486、0.0753和0.1048 。客运量指标的协调因子贡献度较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的因子贡献度较小,其余指标的因子贡献度较为平均且差异较小。

生态环境系统各指标耦合和协调两个导向的贡献度相对大小趋势基本一致,生态系统内耦合贡献度较为突出的指标是空气质量达标率(B7)和垃圾处理率(B13),两个指标的协调因子贡献度分别为0.1147和0.1179,二氧化硫排放量(B9)和工业废水排放量(B11)指标的协调因子贡献度较小,其余四个生态指标两种目标下的因子贡献度比较均匀。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对乌鲁木齐市2003年—2015年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状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各个指标的因子贡献度。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2003年—2015年乌鲁木齐市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状况良好,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说明乌鲁木齐市在2003年—2015年城市发展中两个系统之间紧密关联,物质能力交换频繁,经济、生态环境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良性相互作用不断增强,经济生态系统相互促进的格局越来越明显,乌鲁木齐市经济生态两系统之间及系统内要素之间向着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状态发展。这表明2003年—2015年乌鲁木齐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应当注意的是,耦合协调分析是对2003年—2015年这一时段内相对发展水平的研究,虽然这段时间两系统耦合协调度较高,但并不能说明乌鲁木齐市经济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绝对水平和效率。

2.同一系统对耦合发展和协调发展两个目标导向的贡献度大小基本相同。经济和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中生态环境系统的作用要大于经济系统,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贡献度比例基本为4:6。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中生态环境系统的作用要大于经济系统,从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的角度印证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所有指标中耦合贡献度和协调贡献度排名前三的指标均是空气质量达标率、垃圾处理率、客运量。

3.客运量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对外交流活力和外向性发展的指标已经成为影响乌鲁木齐市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这说明乌鲁木齐市经济活力和交流能力对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科教中心,以及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城市,对新疆地区有着较强的辐射和生产要素集聚作用,乌鲁木齐市2003年—2015年客运量呈现波动中上升的趋势,说明乌鲁木齐市的经贸交流能力在2003年—2015年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过程中有着较强的自我学习调节和适应能力,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除客运量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外,2003年—2015年乌鲁木齐市经济系统的其余指标对两系统耦合协调作用差异不大,说明这些方面发展变化较为均衡,以相似的力度影响着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

4.生态环境系统内耦合贡献度较为突出的指标是空气质量达标率、垃圾处理率,这说明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以及城市污染处理能力的发展和变化是影响两系统耦合协调的重要因素。2003年—2015年乌鲁木齐市的空气质量整体较差,之后采取的大气污染治理行动等措施使其空气质量得到改善,但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尚不能完全改变,有利和不利两种影响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的因素叠加使得空气质量总体上呈现上升与下降共存的波动趋势;乌鲁木齐市政府近年来对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和处理较为重视,积极进行垃圾分类回收以及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的处理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这些因素较大的变化趋势导致了空气质量达标率和垃圾处理率两个协调发展因子贡献度较大。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协调因子贡献度较小,说明乌鲁木齐市经济发展中的污染物排放量形势依然严峻,环境因素中的空气污染以及水污染负荷依然较大,所以这两个指标在乌鲁木齐市2003年—2015年的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较小。其余四个生态指标在两种目标下的因子贡献度比较均匀,说明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的这些方面的发展变化较为均衡,以相似的贡献影响着其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

(二)对策建议

根据本文的研究以及得出的结论,城市发展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关系,促进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要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关注重点指标,对重点指标进行优先调控,加强相关领域的治理与建设。

1.把握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带来的发展机遇。乌鲁木齐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新疆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发力点,“一带一路”建设中强调突出生态文明理念,要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乌鲁木齐市的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需要,反过来绿色丝绸之路又会为乌鲁木齐市的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科教中心要继续发挥对全疆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自身向西开放的地缘优势,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增强对外交流,加强特色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推进通关便利化,利用现有铁路、公路路网以及航空设施推进人流物流的汇集和经转,把乌鲁木齐市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服务、文化科技、医疗服务中心。乌鲁木齐市应当促进本地企业与沿线国家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抓住当前机遇鼓励环保企业开拓国外市场,为环保产业、高技术产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用市场化的手段推动环保产业发展,从而推动乌鲁木齐市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

2.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是环境治理的主体,同时也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参与。政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者,要科学地制定污染排放标准,建立健全污染防治制度,划清污染排放者的责任,强化污染监察与污染惩罚的措施,鼓励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生态监管,使用法律和规章制度规范社会发展,通过相关的优惠政策促进和支持环境保护。政府应该引导和加强金融体系的绿色金融服务,引导资金流向绿色项目和环保产业,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发展创新体系,用效益指引绿色技术创新,并且利用税收、财政补贴等手段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推行绿色生产模式,从而让企业做到节能降排,减少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企业是产生环境污染的主体,企业要节能减排,积极研发、采用新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污染处理水平。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的行动,更取决于每一个人的关注和努力,因此,政府和社会组织要积极进行环保宣传,多举办环保公益活动,普及环保知识,倡导居民从不乱丢垃圾、节约用水用电,爱护身边的绿化做起,增强居民环保意识,推动全体居民实现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

3.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乌鲁木齐市要继续推动实施蓝天工程,着力大气污染治理。推进城市能源结构优化,减少高污染化石能源的消费,推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新疆拥有丰富的风能、光能,科学扩大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上网率,提高天然气使用率,从而提高乌鲁木齐市的清洁能源使用率。强化工业废气污染物的治理,优化城市企业布局,加强位于城市风道上的污染源控制,推进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以及提高废气处理水平。控制城市施工场所的粉尘污染以及交通道路的扬尘。推进城市交通污染治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清洁能源交通,淘汰排放超标污染严重的机动车,实行更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乌鲁木齐市环境温差较大,城市建设中要多采用先进节能技术,发展绿色节能建筑,从而降低建筑使用的能源消耗。

乌鲁木齐市政府要推动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发挥乌鲁木齐市固体废弃物处置的中心的作用,继续加强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城区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利用公益活动进行宣传,提高全体市民的垃圾分类投放和无害化处理意识。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建设,推进生活污水集中处置。

猜你喜欢
贡献度乌鲁木齐市耦合度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充分把握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基于贡献度排序的肾透明细胞癌串扰通路分析
乌鲁木齐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增收贡献度研究——南疆三地州例证
近5年乌鲁木齐市PM2.5变化分析
合并高校耦合度测评模型的构建
武器装备体系能力贡献度的解析与度量方法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乌鲁木齐市土地征收与融资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