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群芳
摘要:教学语言,是教学活动中传递信息,展开师生交流的重要载体。本文从规范性与科学性、可接受性与针对性、艺术性与情感性,阐述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有效性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3-0036-01
引言
语文教学也是语言教学的一部分,即是以语言作为载体,也是以语言作为传递内容的行为活动。那么,小学语文教学语言需具备哪些特点,才能够让语文教学更具有效性?本文对此展开论述。
1.规范性与科学性
集学识与智慧为一体的语文教师,其言语都是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一言一行应是学生的楷模。而在汉语言体系中,书面表述语与生活常用语属于两种语言系统。在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更应将之区分开来,使用标准普通话教学,起到表率作用,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建立一套汉语言词汇、语法体系。有些地区的方言没有翘舌的发音,如:客家方言、潮汕方言、粤语等。有些地区的方言n、l不分,如四川方言等。受制于方言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更应练好普通话发音,及时纠正学生发音偏差。
再者,在汉语言体系中,每一个词语都固有独特的情感色彩,每一种语句表达都能够传递不同思想感情。因此,教师需把握语言的科学表达,表述恰切的语言、传递细腻的情感,以汉语言人文性魅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以《听听,秋的声音》为例,有一位授课教师这样导入新课教学:同学们,秋天来了,有刷刷的黄叶落地声,有蛐蛐的蟋蟀杂声,大家一起来听一听吧!一个“听听”,一个“听一听”,前者感觉像是置身真实情景用耳朵在聆听,后者达不到这种效果。因此,教师这样的导入语不具科学性,无法捕捉细腻的感情意味。
莎士比亚曾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这句话应用在语文语言教学中,也同样适用。简洁、精炼的教学语言,也让语文教学更具规范性与科学性。因此,语文教学语言需抓住重点、凸显精髓。在精彩处,教师可泼墨如水;在无关紧要处,教师需惜墨守如金。
2.可接受性与针对性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方式以感性为主,太过于深奥的教学语言不易为学生接受。因此,该阶段的语文教学,教师需注重语言风格的趣味性、词汇的通俗性、句法的简单性。与此同时,教师更应发挥教学语言对学生潜能的发展,促使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高年级阶段,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该阶段的语文教学,教师需重视语文的深度性与启迪性。接下来对比以下两种教学导入的语言风格:
教学导入1:《雷锋叔叔,你在哪》
教师:泉水甜甜的,果树喝了,长了很多很多果实。泉水流呀流,声音叮咚——叮咚的,静静的山谷可以听到美妙的音乐。大家喜欢泉水吗?为什么?
学生议论纷纷:喜欢,它会带来快乐!
教师: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总是默默无闻地为人民服务。
(出示雷锋图像)
教师板书:《雷锋叔叔,你在哪》
……
教学导入2:《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师:同学们,现在给大家时间说一说,你们是如何度过大年夜的?
学生议论纷纷
教师:同学们的大年夜丰富而多彩,然而在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里,有一个小女孩却有家归不得,流浪在灯火辉煌的大年夜街头,她是那么凄苦而孤独。这节课,大家一起走进一个雪花漫天飞舞的大年夜,体会当时黑色的社会现实。
教师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
……
两种教学导入,学生反馈都良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学语言运用得当。显而易见,第一种教学导入是面向低年级的学生,语言风格生动活泼;第二种教学导入是面向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具有深度性。总之,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与针对性,让学生更易被教师带入教学情景。
3.艺术性与情感性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与情感性,犹如身体里的血液、生命中的灵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是一篇又一篇的震撼心灵的文学作品,倘若没有艺术性与情感性的教学语言作为桥梁,那么即便文学作品再扣人心弦也很难感染小学生的心灵。优秀教师也是一个美学家,会创造具有艺术性与情感性的语言,帮助学生体悟美、赏析美、创作美。
那么,教师如何做到用严肃的语言让学生正襟危坐,用豪迈的语言让学生热血沸腾,用愤慨的语言让学生横眉怒目,用欢快的语言让学生谈笑风生?
首先,教师需走进文本,读懂文本思想感情,继而将之内化为个人感情,而以情感人、融理于情。继而以教学语言为载体,将文本中的各种情愫传递给学生,教师才能叩响学生心扉。其次,教学语言需嘹亮清晰、表意明确、句子通畅。再次,教师可以从谐音双关、遣词造句出发,营造更加风趣而生动的语言形象。此外,教师可设计引人入胜的情景,再现文本世界;教师可利用抑扬顿挫的语言,给予学生体验语言的韵律美。教学语言的情感性与艺术性,是更高的语言要求,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不停歇地求索。其实,只要悉心钻研汉语言特点,教师便不难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而内化为个人独具特色、别出心裁的教学语言。
总结:有效性的小学语文教学语言需具备以下特点:其一,规范性与科學性;其二,可接受性与针对性;其三,艺术性与情感性。具备以上几点特征,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才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 郑凤玉.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考试周刊.2018,(11):70-70.
[2] 冉海生.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文学教育:中.2017,(4):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