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生涯课程培养初中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探索

2018-11-30 09:30曾于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32期
关键词:初中生核心素养

曾于秦

〔摘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北京市第七中学通过“三生”生涯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为开发初中生涯教育奠定基础。“三生”生涯教育课程包含三级系统课程:生命健康教育、生涯指导教育和生态环境教育。生命健康教育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命意义,旨在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生涯指导教育关注学生生涯意识、自我认知、职业知识和生涯决策,旨在促进学生生涯发展;生态环境教育关注学生的家庭、国家和自然意识,旨在完善学生生态和谐。三级课程各有侧重,又相互影响,培养学生自主发展、文化基础、社会参与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学业进步、生活幸福以及生命和谐。

〔关键词〕生涯教育课程;核心素养;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2-0037-05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1]。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引领今后的教育从知识本位向着学生本位、从学业发展向着全面发展转化,这也倒逼着教育一线以全面发展的视角采用更为科学系统的课程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北京市第七中学以“三生”为核心的、针对初中学生开展的生涯教育课程就是积极的尝试。

“三生”生涯教育课程以学校发展使命,即“培育‘人格健全、儒雅宽厚、會选择、敢担当、具备可持续学习力与可持续发展力的社会专业技术骨干人才”为核心,借鉴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国家、学校和学生的需要,力图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涯发展阶段的问题,为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李金碧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生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四个层面: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如何谋生、如何爱[2]。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促进学生生涯发展、完善学生生态和谐”的“三生”教育,并设计了相应的初中生涯教育三级系统课程:生命健康教育、生涯指导教育和生态环境教育,三级课程各有侧重,同时又相互影响,见图1。

一、“三生”生涯教育课程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生涯教育有助于个体满足发展需要,符合个人要求、社会要求、时代要求,且希望人们在成就自己的同时改善社会,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启发他人,产生彼此合作的信念,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3]。如今,大学、职业学校甚至高中的生涯教育正在积极开展。但初中阶段的生涯教育相对薄弱,受关注较少,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引领,也缺乏课程体系和资源支持[4]。其实为初中学生开展生涯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三生”生涯教育是生涯教育的发展趋势

从生涯定义来看,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层。狭义的生涯就是职业生涯;广义的生涯则是指社会个体在其整个生命活动的时空中所经历的一切活动,是个人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各个范围的总和,深受各个层面的影响,彼此有着交互作用的关系。广义的生涯教育应该关注学生整个生涯过程和生命历程,并起到教育和引领学生发展和成长的作用[5]。舒伯就提出,生涯教育的内容包括对学生生涯决策能力、自我概念发展、个人价值观的发展、发现并挖掘个人的潜能等方面的教育。针对初中生开展生涯教育,除了要关注初中生的职业规划外,还应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学业进步以及生活幸福。

(二)“三生”生涯教育是培养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要求学生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性,既主体性、社会性和文化性。主体性主要涉及自我发展方面的素养,社会性主要涉及社会交往方面的素养,文化性主要涉及文化学习方面的素养[6]。这与“三生”生涯教育的教育目标完全一致。“三生”生涯教育致力于学生的生涯发展和生涯幸福,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而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的,“三生”生涯课程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包括身心健康、生涯探索与认识、学业发展、能力提升等)、环境的变化(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的发展变化,外部环境对个体的要求、环境可提供的资源等)以及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生涯选择、生涯决策等)等。由此可见,“三生”生涯教育无论是教育目的或者教育内容都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致,这也表明开展“三生”生涯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初中生迫切需要“三生”生涯教育

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会在身体外在特征上越来越接近成年人,并且会前所未有地好奇成年人的世界,思考自己成人后的样子。在心理发展方面,初中生正处于认同和角色混乱阶段。他们会开始不断地探索并尝试回答一个问题——我是谁,会想方设法来明晰自己的角色。根据生涯发展理论,初中生的生涯发展阶段处于试验期的前期。他们对未来的设想开始从主观的想象朝向探索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转变,逐渐可以考虑到自己的情况以及社会的需要,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进而搜集资料,暂时确定生涯发展的方向[7]。初中学生在初中毕业时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这也就是教育阶段的第一次分流。近年来,我国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高中的招生比例相差不大。此外,出国留学和直接就业也是现在不少学生的选择。面对如此丰富的生涯选择,学生如果不是早有意识、早作准备,那么初三时他们很有可能会草率做出决定。初一开始的生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和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生涯规划,从而做出合适的生涯决策[8-9]。

(四)教育考试改革急需初中“三生”生涯教育的落实

《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2014年修订)》中提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包括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北京市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2016)》规定,2018年起实施的新中考,文化课考试科目将从现在的5门变成9门,除语文、数学、外语必考外,考生还可从其他科目中选考三门,这允许考生扬长避短,突出考生优势,尊重考生个性发展。这就要求从初一开始,学校必须要加大生涯教育的力度,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能够更早、更主动地做出选择,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享有选择的权利却没有选择的能力这一难题。

综上所述,对初中学生开展生涯教育,特别是“三生”生涯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生涯教育的方式有很多,舒伯认为生涯教育课程是促进学生生涯发展的最好方式。因此,我们开始积极探索初中生涯教育课程的开发与设置。

二、“三生”生涯教育课程模式

(一)生命健康教育

生命健康教育是“三生”生涯教育课程中的内层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价值,旨在让学生了解有用的提升身心健康的方法,提高生存能力,并感受生命的伟大和魅力。课程包括以下部分。

1.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课旨在提升学生对自身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确保学生在面对生命安全威胁时有自保的能力。例如,通过活动、案例和讨论等形式,学生会了解学校以及家庭的安全隐患,并且学会排除隐患的方法;学生还会了解一些高危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如何避免高危行为;我们还会介绍一些严重灾害中的自救方法,提高学生抗灾害打击能力。

2.心理健康

心理辅导课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支撑学生生涯发展、职业活动乃至生命质量的最基本元素。心理辅导课主要围绕几个主题开展: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人际交往、学会学习、情绪调节以及挫折教育等。在自我认识和自我接纳主题里,我们帮助学生更积极地看待并接纳自我。人际交往主题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体验有益的人际交往模式和高效溝通模式,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学习主题我们会带领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情绪调节和挫折教育旨在让学生学会适合自己的、有效的情绪调节以及应对挫折的方法,帮助他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涯挑战。

3.生命意义

生命意义课旨在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真正意义以及价值,从而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并且更加热爱生命,珍惜时间。我们通过大量的案例来展示人们在困境和挫折中惊人的毅力和耐力,同时也会采用讨论、分享等形式让学生们来阐述自己对生命的见解以及对轻生行为的看法,增强学生对生命的重视,更加珍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

(二)生涯指导教育

生涯指导课程是“三生”生涯教育课程中的中心课程。生涯指导课程旨在教育学生如何谋生,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选择能力、职业规划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课程包括以下部分。

1.生涯意识

该模块让学生以体验的方式了解生涯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生涯意识,让学生能更多地去关注自己的生涯发展并且树立规划生涯的意识。我们采用了“梦想导航”的教学方式,结合生涯案例,通过让学生描述自己的梦想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渴望,引导学生尝试简单设计实现梦想的路径,从而激发学生对梦想的追寻,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2.自我探索

该模块的主要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价值观等,从而能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学生通过科学测试、自我觉察等来探查自己。例如,通过自省的方式让学生来描述自己的兴趣,通过分析过去的成功经验来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优势等。

3.职业探索

该模块的主要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的种类、职业特征、从业要求等,让学生对外部职业环境有所了解。例如通过职业接龙的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展示各种职业,通过职业分类让学生对职业有一个框架式的认知等。当然,我们也认识到职业浩如烟海,且一直在更迭。因此,职业变迁和职业探索方法也是授课重点。学生掌握了职业变化规律以及探索职业的方法,能够进一步提升他们自主规划生涯和职业的意识和能力。

4.生涯决策

该模块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生涯的丰富多彩,为他们日后的生涯进程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正确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知道了解专业、学校的途径,并尝试做出决策。我们引导学生去探索初中毕业后的各种可能性,丰富学生对未来的认知,同时帮助学生学会科学的决策方法,以及如何合理地安排初中三年的学业和生活来实现自己选择的路径。

(三)生态环境教育

生态环境课程是“三生”生涯教育课程中的外延扩展课程。生态环境是学生生活的载体,也是生涯的平台。学生把自己的生涯,放在整个国家、民族甚至世界之内去探索、去反思,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涯的重量以及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课程包括以下部分。

1.家庭教育

家庭是学生生涯发展的起始环境,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环境,因此,处理好家庭的关系,能够很好地支撑学生的生涯发展。我们从两个方面开展家庭教育:一方面分析家庭对学生的影响,例如通过家庭职业树分析家庭成员的职业构成对学生的影响;另一方面分析学生对家庭的作用,通过亲子沟通等课程增强学生与家庭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

2.国家意识教育

国家意识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国家其实也是自我的一部分。这是烙印在每个国民身上的标签以及生命中的痕迹。承认、接纳并且自豪于自己的国家,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纳完整的自己,因此我们会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案例提升学生的国家认同感。而学生强化了自身的国家责任感,也能激发自己的生涯发展能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一种高尚的且极具能量的生涯动力。

3.人与自然教育

人与自然教育进一步放大学生的眼界,将生命的概念拓展到整个世界中去,一方面感受个体生命的渺小,从而对自然充满敬畏;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人对自然不可推卸的责任,人类应该在自然的保存和延续中起到重要作用。在这个模块中,我们介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和大自然的互动,以及在当下和未来人类为了自身的延续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可以做的努力。

三、“三生”生涯教育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课程性质与核心素养培养一致

“三生”生涯教育课程充分体现了践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想性。“三生”教育关注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发展需要,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完整的人、对自己负责同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最终实现个体的终生幸福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符合核心素养关于立德树人和发展国家的要求。“三生”教育还展现出了极强的人文性。“三生”教育强调尊重学生学习和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三生”教育强调实践性,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感受和生活经验所得,而学生也更愿意把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

(二)课程功能性满足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

相较于其他课程,“三生”教育课程具有更加鲜明的育人功能,无论是课程基本理念还是课程目标,都更加关注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强烈的责任意识及正确的思想观念。“三生”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为了把学生培养为“人格健全、儒雅宽厚、会选择、敢担当、具备可持续学习力与可持续发展力”的人,这也体现了核心素养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三)课程内容契合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

1.自主发展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展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10]。“三生”教育内容中的“生命健康课程”和“生涯指导课程”在这方面有突出的教育作用。两个模块都涉及“学会学习”的主题,知识侧重点不同,“生命健康课程”强调从科学用脑的角度来教授学习方法,而“生涯指导课程”侧重从生涯需要和生涯技能的角度来探讨学习的意义和方法。“生命健康课程”更是涉及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

2.文化基礎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10]。“三生”教育课程作为服务于学生的综合性课程,涉及大量的人文和科学知识,包括心理学、生理学、病理学、地理、历史、政治等,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人文底蕴的发展需求。同时,课程强调动手和体验,学生所得的每一个知识均来自于对科学过程的体验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

3.社会参与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10]。“生涯指导课程”涉及对职业价值和职业平等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与自身的价值观进行联接,提升学生对职业的尊重;“生态环境课程”中强调了家庭、国家乃至自然界与个体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四、“三生”生涯教育课程对培养核心素养的作用与反思

“三生”教育课程是一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因此,学生的感受和成长是我们最看重的指标。从课堂的反馈中来看,学生通过学习在核心素养方面确实有收获。

在自主发展方面,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增强,且思考更加长远、深刻。例如,在“职业价值观”一课中,我首先问学生工作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有一个学生回答是钱。课后,我再次问这名学生最后留下的价值观是什么时,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是家庭。他分享到:过去我一直认为钱是最重要的,努力学习将来就能找到好工作赚大钱,结果没想到我最舍不得的居然是家庭。当我追问他打算为这个选择做些什么时,他回答:我会找一份不需要加班的工作,然后尽可能多和家人待在一起。

在文化基础方面,学生的文化涵养和创新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例如,在“生命健康教育”中我以游戏让学生体验艾滋病的作用原理,课下有学生自主搜集了大量艾滋病的资料,并且自己做了其与埃博拉病毒的对比,还告诉我他从游戏中获得了启发,将来想从事艾滋病的研究与预防工作。

在社会参与方面,学生对于国家社会的责任意识增强,并开始重视实践创新的作用。例如,在国家意识课中,我通过大量的事例展现了我国军人的风采以及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有学生说:我以前不太思考未来,按照父母的安排上个示范高中考个好大学就行了。但我现在觉得自己不能浑浑噩噩地活着。当我问到现在他对未来有什么想法时,他说自己还没想好,但上过国家意识课后他好像对军人有了一些兴趣,觉得军人非常酷炫,想像他们那样保家卫国。

针对初中学生的“三生”生涯教育课程是我们的一个新的尝试,无论是对广义生涯观的解读,还是对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对广义生涯观的解读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广义生涯观的概念非常丰富,可以说所有与学生相关的事物都是学生生涯中的一部分,因此,应该如何界定课程中的广义生涯观的范围,并进行合理的教育设置。这是需要进一步探究和数据支持的。其次,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还需进一步地整合和加强,特别是在文化基础这一方面。“三生”教育课程目前以实践和体验为主,知识层面的内容涉及较少。因此有必要结合学科课程,将更多的文化知识与课程进行有机融合。最后,初中生涯教育的形式也需要进一步丰富。现有的课程主要以教师引导为主,集中在教室完成,课程资源相对有限,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扩展课程方式,发掘校内外生涯资源,来扩充课程内容,从不同方面帮助学生。

注:本文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青年专项课题“广义生涯教育课程促进初中生入学适应能力的实践研究(CCEA17142)”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J]. 上海教育,2016(27):8-9.

[2]李金碧. 生涯教育: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领域[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07):15-18.

[3]杨曦. 对中学生涯教育的再认识[J]. 中国教育学刊,2007(9):26-29.

[4]李福辉,田元元,李升祥. 初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现状综述[J]. 课程教育研究,2015(18):11-14.

[5]南海,薛勇民. 什么是“生涯教育”——对“生涯教育”概念的认知[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5-6.

[6]林崇德.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应该培养怎样的人?[J]. 中国教育学刊,2016(6):1-2.

[7]杨忠健. 生涯教育系列疑难问题之四 生涯教育应从何时开始[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01):36-38.

[8]戴腊梅,李小龙. 团体辅导在初中生涯教育中的尝试[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15):21-23.

[9]郑溪璐. 初中生涯发展课程的实验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0.

[10]辛涛,姜宇,林崇德等. 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 中国教育学刊,2016(6):3-7.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七中学,北京,100120)

编辑/卫 虹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初中生核心素养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