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大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

2018-11-30 12:23刘志恒
黑河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早期阅读阅读习惯指导策略

刘志恒

[摘要]随着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广泛开展,有关早期阅读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和全语言教育的思想得到充分体现。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注重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开阔幼儿的视野,扩大幼儿的知识面,陶冶幼儿的情操,还能促进幼儿观察力、想象力、知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早期阅读;指导策略;阅读习惯;阅读兴趣

一、什么是早期阅读

早期阅读一般是指学龄前儿童借助变化着的色彩、图象和成人的形象描述来理解低幼读物内容的过程。早期阅读也是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准备。一谈到阅读,家长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看书、识字。其实,对于学前期幼儿来说,阅读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成人阅读的材料主要是文字,而对于幼儿来说,除文字外,图画、成人的语言都是他们的阅读材料,都是他们文字阅读的基础。他们触摸书籍,用拇指和食指一页一页地翻书,听成人讲故事,看画面并从中发现事物的变化,自己复述故事,发表自己对故事的意见,这些都属于阅读的范畴。

二、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

早期阅读是一个多元的复杂过程,幼儿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寻找到适合的途径,积累阅读经验,从而建立起自主阅读的意识和技能。这种自主阅读的意识与技能不是被教会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在父母师长的正确引导与温暖的陪伴下自然而然形成的。因此,发展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在于为幼儿提供自由自在、可爱有趣、丰富多彩的多元阅读环境和条件。同时,成人需要与幼儿建立共同阅读的互动关系,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三、早期阅读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幼教专家们都十分关注早期阅读,认为早期阅读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将会影响其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语言部分也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要求纳入了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在整个学前阶段,图画书是幼儿阅读的主要材料。每天应给幼儿看书的时间,使之养成阅读图书的兴趣与习惯。”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很有必要且非常有意义的。而对于即将进入大班的孩子来说,阅读活动的开展就更为必要。它有助于提高幼儿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丰富幼儿的情感 ,帮助幼儿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四、大班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幼儿时期是个体生理发展和技能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一定的条件下,即使年龄很小的孩子,不管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如何,也可以发展一种早期的语词概念能力,这是幼儿早期阅读重要的身心基础。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认为对幼儿开展阅读太早了,那是上学以后的事;另一部分家长把早期阅读归结为认识几个汉字,把阅读当作是一种追求纯记忆的汉字学习。如何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阅读能力发展的特点,给予孩子们科学合理的早期阅读指导就成了我们重要的研究任务。

1.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创设宽松的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还能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去探索、感知和积累阅读经验。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可以采用如下策略:(1)渗透性策略。将“儿童的生活是阅读”这一理念融入于阅读环境的创设中。如在教室里设置开放式的亲子阅读区,让幼儿在喜欢的空间里阅读喜欢的图书等。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既可以将阅读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幼儿的脑海里,又可以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2)多样性策略。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有的放矢地提供各种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图书。多样性包括题材的多样性、文体的多样性、版式的多样性等。多种类型的阅读材料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好奇心,使之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3)互動性策略。引导大班幼儿与阅读环境进行互动式对话,以此增加幼儿的阅读经验。如鼓励幼儿去不同的阅读区翻阅图书、卡片,享受阅读的快乐。

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还需要教师在幼儿阅读和书写的过程中,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这是保持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阅读策略和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保证。教师的支持和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经常为孩子朗读故事。 孩子首先是用耳朵“阅读”,因此,最好能每天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为孩子朗读故事。(2)引导孩子看画面。教师可用手指随故事情节的发展在画面上移动,也可提出一些问题,如“故事中的主人公又换了一件什么衣服?”“住在什么地方?”“手里拿着什么?”等等。还要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画面上的文字,如页码的位置、顺序等,为孩子独立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3)启发孩子思考。如讲述《大灰狼与小白兔》中大灰狼来到小兔家敲门的情节时,让孩子充分想象小兔子们这时该怎么办,然后再把结果告诉他们。还可以引导孩子续编故事、给故事起名字等,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理解力。

2.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和内部动机

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是指导阅读的关键。幼儿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极易受成人影响。成人与幼儿共同阅读,交流各自感受,谈论情节,回答幼儿的提问,可以加深幼儿对读物的理解,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在早期阅读过程中,幼儿的内部动机有助于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生来就喜欢看书,而且部分幼儿对图书的好奇心最初也只是受潜在的动机力量驱使,需要通过实践获得成功和乐趣才能逐渐形成和固定下来。所以,我们要引导家长潜心观察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兴趣点,并在家庭的阅读区域中根据幼儿的兴趣,提供满足幼儿兴趣需要的早期阅读读物,吸引幼儿主动地参与早期阅读活动。

3.采用多元的阅读形式,引导幼儿体验阅读的快乐

(1)戏剧表演阅读活动。这是鼓励幼儿将熟悉的阅读材料进行二次创作后,用肢体语言予以表达和表现的一种阅读形式。活动的过程为:幼儿结伴对阅读材料进行二次创作(改编)——协商分工——合作排演戏剧——在舞台上进行“公演”。这种戏剧表演阅读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自主活动。(2)角色扮演阅读活动。让幼儿运用已有的阅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不同角色,使原有的阅读经验得以迁移和创造。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运用已有的阅读经验进行体验式表演,这种形式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阅读活动。(3)想象阅读活动。让幼儿运用已有的阅读经验,通过对画面或者音乐的大胆想象,运用其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和表现。活动过程为:教师提供材料(图画书中的某一页或某一段音乐)——幼儿根据故事画面或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幼儿编出故事、诗歌或散文。这种形式是在幼儿原有经验基础上的延续和提升。(4)标志阅读活动。让幼儿运用已有的阅读经验对图书活动中的各种标志进行解读,获取有用的信息。这种形式不限时间和地点,可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进行。它既扩充了幼儿阅读的内容,也提高了幼儿对社会信息的敏感度。

实践证明,以上的这些指导方式打造了一个全方位的、动态的早期阅读过程。孩子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性情品格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陶冶。总之,在大班幼儿的早期阅读中,适宜的、灵活的指导策略十分重要,不但可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为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必需的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幼儿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早期阅读阅读习惯指导策略
全语言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早期阅读
幼儿早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
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