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岺
(四川师范大学 成人教育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8)
在大力提倡终身学习以及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社区教育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近三十多年来,社区教育的发展成就显著,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社区教育的影子,教学作为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社区教育的发展。有效是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但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呢?这需要一个衡量的标准。目前,我国社区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乏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标准,这非常不利于社区教育的发展。标准是指衡量事物的准则,它可以为教学的进行、发展提供导向。因此,社区教育急需制定衡量其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但是,我国学术界几乎还没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通过知网以“社区教育教学有效性标准”为题进行检索,显示结果为0,以“社区教育教学有效性”为题进行检索,显示结果仅有3篇期刊论文,这三篇期刊论文内容多是研究社区教育的教学有效性现状、缺失以及如何提高策略等方面,对社区教育的教学有效性标准相关的研究基本未涉及。因此,本文就社区教育的教学有效性标准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能给社区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一个判断维度,从而促进我国社区教学实践,实现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
教学有效性是有效教学的名词性表达,二者并无实际上的差别,为了行文方便,以下统称教学有效性。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最先始于国外,20世纪90年代末,逐渐进入我国的视野,并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以及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的发展,我国学者纷纷对其进行研究,并有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中不乏有大量学者对教学有效性的含义进行了探讨。崔允漷注重从教学效益的角度理解有效教学,他认为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①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有效”就是取得“效益”,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取得进步和发展;高慎英偏重从师生生存状况、相处模式以及共同进步的角度理解有效教学,②高慎英.“有效教学”的理想化课程[J].课程·教材·教法,2005,(8).认为不能仅仅为了学生的有效教学而努力,作为个人追求和发展的教师也应包括在内;孙亚玲在《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一文中,对有效教学、教学有效性进行了阐释,认为教学有效性与有效教学并无大的区别,都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积极的预期效果。程红认为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具体来说,教学有效性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效率,师生双方时间、精力的投入与教学效果产出比率;效益,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①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998,(10).其实是对有效教学换种角度的表达。近几年来,程红的观点在学术界使用率最高,大量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都是在“三效”的基础上展开。综合上述对教学有效性含义的理解,笔者综合众多学者、专家的相关研究,倾向于对教学有效性作如下理解:教学有效性就是师生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对教学的目标、过程、结果、评价是否科学有效的评价。
为了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改进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孙亚玲在借鉴国外大量已有的有效教学标准研究,并在相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基础上完成了其著作《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其中,框架体系包括两级四层次水平结构,一级指标5个,分别为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能力、教学反馈、教学组织与管理,相应地,每一个一级指标下面又细分了5到6个二级指标,同时,每个二级指标又被定性描述为“优秀”“良好”“一般”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其理论体系非常完善。并且,为了检验标准框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孙亚玲深入实践,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然后把对学生的调查结果与作者本人的观察结果相比较,最后比较结果非常一致,这充分说明了孙亚玲制作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是有效的、科学的,同时,也反应了教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一般属性。其标准框架有很强的灵活性,不会约束教师的行为,相反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引领教师趋向专业化程度发展。有学者认为它是目前国内唯一以“有效教学标准”命名,且体系相对完整,具备国际化有效标准完整体系雏形的标准框架,它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我国有效教学标准设计的现状水平。②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998,(10).孙亚玲对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的研究对社区教育制定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有很重要的启示,因为社区教育也是教育的一种形式,也要遵循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着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组织与管理等环节。因此,孙亚玲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可为本研究制定社区教育的教学有效性标准提供基础。
关于社区教育的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相对来说较少,还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国外相关的研究包括社区教学策略、教学质量、教师因素、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很少有直接以“社区教育教学有效性”为名的研究成果,缺乏深入的针对性研究。社区教育是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全体居民为教学对象,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充分调动社会各组织部门参与社区教育建设的积极性,并加快社区教育社会化的步伐,以此推动社区经济的发展,实现社区居民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③王瑞琪.中国社区教育社会化推进策略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获得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发展,并实现个体社会化,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品质。有效的教学就是指在客观规律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付出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获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的过程。④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综合以上,社区教育教学有效性是指师生在客观规律的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并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达到社区教学目标、过程、方法、结果等的有效,促进社区学员在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最终实现社区学员全面发展的过程。
(一)我国社区教育教学发展现实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理念的大力倡导,我国社区教育发展迅速,大量的社区教育示范区、实验区涌现,并且一些地区的社区教育教学都有自己的特色课程,其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的社区教育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由于社区教育非正规、非正式的性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我国社区教育教学随意性大,没有标准可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社区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随意。为了满足学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社区学院很多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编写随意,缺乏专业的指导,甚至一些教学活动还没有课程和教材。⑤李盛聪,李瑞雪.社区教育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7,(5).其二,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教学方法的选择随意。教学目标是社区教师个人制定的,随着学员的学习进度可以随意调整。在社区教学实践中,社区教师多是以自身因素选择教学方法,但是社区教师大都是从中小学岗位中调过来的,他们对社区教育没有深入的了解,也缺乏专业知识,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并未紧密结合社区教育本身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其三,社区教师的聘任及其任职资格随意。我国社区教师大多转岗于普教系统的中小学校,并且调任制度不明确,以教育管理者随意任命为主,无其他方式的调任考核。从普教系统调转来的社区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社区教育培训,对社区教育复杂的特点缺乏了解,也不具备社区教育专业化的素养和工作能力,把握不了成人学习的心理。最后,没有衡量社区教学质量的标准。社区教育发展三十年年以来,还几乎没有衡量社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这是很不可思议的现象,致使无法科学有效地对社区教育工作出评价,导致社区教学无章可循,这也是教学随意性大的重要体现,不利于社区教育教学有效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学随意是社区教育教学发展的一个显著问题。作为教学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有效教学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
(二)制定社区教育的教学有效性标准的意义标准的制定并不是用条例控制教师的具体行为,而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社区教育教学有效性标准的制定也是如此,它对社区教学有重要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首先,有利于摆脱社区教学实践困境。目前的社区教学无章可循,按照居民需求选择教学内容,但不知道如何整合这些教学内容;教材的编写完全依靠教师个人的经验,没有一个参考的标准;教学目标没有针对性等,社区教育教学有效性标准的制定可以给社区教学实践摆脱困境提供一种方法论,指引教师有效教学、学员有效学习。
其次,指导社区教学朝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目前,社区教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随意性大,像无头苍蝇一样,没有方向。社区教育教学有效性标准的制定可以为教学提供一个科学的方向,引导其教学向有效、专业的道路中迈进。
再次,为社区教师教育提供专业指南。要提高社区教师的专业性,无非两种途径,第一,培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新教师;第二,对在职教师进行专业上的培训,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就必须有一个相关的专业标准。有了这个标准后,培训院校在安排其教师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及内容时就更有方向,其培养的形式和方法也才更符合社区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以减少盲目性。有利于提高社区教师的专业性,同时,也为教师反思其教学实践提供专业参照系。①何善亮.有效性教学的整体建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P67
最后,为社区教学有效性评价提供专业标准。评价是改进教学的有效途径,而如何评价需要一个标准,因此,社区教育的教学有效性标准的制定可以为社区教学评价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社区教育的教学有效性标准是建立在已有的理论之上的,这些理论能为社区教育的教学有效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
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革命,是继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发展之后的又一变革。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学情景创造的作用,它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单向地向学生传送知识的过程,而是通过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双向互动作用实现的。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和周围环境交互作用而自主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②周军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倡导的教学模式[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2).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起着引导、辅助、组织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能有效的理解知识、牢牢的记住知识,建构主义认为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安排教学情景,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经历理解的过程。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社区教育有着区别于其他教育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区教育中的教学对象以成人为主,成人学员有着强烈的主体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能动地选择学习内容,构建学习体系。
其次,社区教学内容决定了设置教学情景的必要性。社区教学内容以休闲娱乐类型为主,如:插花、剪纸、电子琴、舞蹈、养生保健等,这些课程的开展不能仅仅依赖于课堂讲授,而应更多地设置情节进行教学。
最后,社区教学方式多样,主要以讲座、活动为主。
综上,根据对社区教育教学特点的分析,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适合社区教学,它对社区学校教师的教学、学员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在学员学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很重要的启示,有利于提高社区教学有效性。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应是本研究制定的社区教育的教学有效性标准的理论基础。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由学习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①张建伟.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J].教育技术研究,2000,(4).学者们对学习共同体有多种认识,如: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环境以及是一种学习系统等。其实,不管对“学习共同体”进行怎样的定位,都离不开其本质特点:第一,强调同伴之间的合作、交往、平等;第二,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包括物化环境和人文环境;第三,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发展。郑葳认为“学习共同体”使学习活动的所以参与者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相互砥砺、互相帮组,在学习工具和资源的支持下,无论是其心智还是主体性都能得到发展。②郑葳.学习共同体[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P57社区教育中教学对象和教师都是成人群体,他们的生活、工作等经历大致相同,人生阅历丰富,并且,成人群体间更容易形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习共同体的实现,这对提高社区教学有效性有促进的作用。因此,学习共同体理论可为本研究制定社区教育的教学有效性标准提供基础。
本文的框架是在借鉴华东师范大学孙亚玲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的基础上,糅合建构主义理论、学习共同体理论,并结合社区教育教学本身的特点制定的。框架采取的是两级三层次水平,一级标准包含有5项,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师教学能力及学员学习成果,它们是一些概括程度更高、更核心的社区教学有效性属性,二级指标22项,是对一级指标进一步的分解,每一项二级指标又包括有三个层次的定性描述,即水平1,水平2,水平3。分别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顺序分列制定标准框架。
③关姗姗.社区教育教学满意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续表
以下的“教学能力”一栏,是针对社区教师而制作的标准框架,因为社区教育的教学有效性与社区教师教学能力密切相关,教师教学能力弱,社区教育教学有效性则不明显;教师教学能力强,社区教育教学有效性则明显。
标准 指标对学员的基本情况不了解;不能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有效地调整教学目标;不能自己搜索资料,编制教材;不能有效地选择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对学员的基本情况不完全了解;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有调整教学目标的能力不强;勉强能自己搜索资料,编制教材;勉强能有效地选择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能力能全面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能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有效地调整教学目标;能自己搜索资料,编制教材;能有效地选择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层次水平水平1 水平2 水平3教学能力 教学实施能力不能根据学员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语言表达不清晰,不具有亲和力;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应变能力弱。勉强能根据学员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语言表达较清晰;勉强能根据课程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在了解学员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关注成人的个体差异;语言表达有亲和力,语速适中;教学方法多样,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应变能力强。教学评价能力 评价方式单一,注重对成绩的评价。教学反思能力 未对教学活动反思。 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不全面。 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并进行调整。评价对学员的情感体验未关注。评价方式多样,评价标准用“学得会,用的上”来评定
社区教学的有效性标准框架是必要且必须的。若教学要有效,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是有效的,社区教育教学也一样。因此,本标准框架着力于从影响教学的各个环节出发,探讨影响社区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是合理有效的,并且本标准框架具有灵活性,给社区教师进行个性教学留有大量空间。总之,本标准框架对提高社区教育教学有效性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