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轲说三权

2018-11-30 02:21亦说
幸福 2018年32期
关键词:礼学社稷孝亲

文/亦说

孟轲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孟子。他与孔子并称为孔孟,这足以看出他对孔子礼学的独特贡献之大。从现代学术界对儒家宗师的排序看,孔子盘踞首席,孟子居于次席,有儒家“亚圣”之称。历史有时候以奇特的方式呈现。孟子崇拜孔子,但他并不认识孔子。在孔子去世约一百后,孟子才从一个绽放的母体里分离出来。他一生遇到过林立的大家,但是,对同时代鲜活的大腕,他视若无睹,却偏偏对孔子发生了蒸蒸日上的兴趣。

于是,孟子研究孔子,仿效孔子,传孔子之道。间隔约一百年,两个人没有发生任何的生命联系。孔子沉睡了,但他的礼学还活着。可以说,孔子的礼学是板着一副面孔,散发着某种冷峻的光泽。奇怪的是,不知这礼学哪来的刺激性,撩动了孟子的兴奋。

就这样,孟子张开了他深化礼学的风帆。

孟子的口才特棒,听众如云。他隔三差五就向周围的听从传播他的思想。孟子把君与父放在同一个层面上考察,认为同等重要。这是孟子的一大“亮点”。他到长江流域讲学,说过这样类似的话:人与禽兽之所以有区别,就在于有父也有君。的确,他对于亲尤特别强调,如说:“仁之实,事亲是也。”“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也就是说,只要各孝其亲,就可以使天下太平。可见,孟子把孝亲上升到了治国平天下的政治高度。在幼小的时候,他父亲就长眠于一座山洼地下。从此,他母亲便开始了遥遥无期的孀居生活。但是,这位女子却带着小小孟子,栖居于墓碑旁。或许,这段经历开发了孟子的孝亲。后来,孟子认识到,孝亲为人生第一大事。他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在他眼里,孝亲重于一切!

对于君,孟子也有他的主张。一般人把孟子划归为民主主义的先驱,不把他当尊君者看。这说明普通人宁肯相信孟子具有平民情怀,也就使许多人与孟子有一种纯天然的情感。前面说过,孟子君父并重,视君如父,视父如君。但是,他对桀纣这样的暴君十分仇视,却又认为不能没有君主的统治。没有君,何有天下?“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这样一看,孟子是痛斥无君者的。于是,孟子一方面主张君权的存在,一方面期待贤君,或平民君主如太阳一样升起。

孟子还有一个观点,这就是大臣不可篡夺君位。这个观点着实叫君主窃喜。君主最担心的就是一夜之间大权旁落,或一命呜呼。有孟子这般言论的传播,君主到少可以多喝一杯酒,多看一场宫女的长袖起舞了。不过,他的这一言论也叫许多大臣兼阴谋家反感,都斜着眼睛乜他。好在他没有真正从政,没有资格成为大家的政敌,不然,孟子的日子就不大好过了。其实,孟子叫大臣不要篡位,大臣未必就听他的,正在磨刀的手也不一定就放下来了。说不准,磨刀消声了,寒光却刺破了君主香艳的梦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絮,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孟子说的社稷是指土谷神,丘民即小民。从这一点看,孟子似有民主主义者之像。其实,这有点强加给他。在那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孟子能喊出“民贵君轻”的声音,这不是一般人能有这样的勇气与胆识的。这是孟子对中国历史,也是对中国百姓的贡献。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孟子指点江山,强调,如果危害土谷神,过在诸侯,可以改立诸侯;如果应备的祭礼能按时举行而仍受灾害,过在社稷,可以改立社稷。这些话令百姓欢欣鼓舞,但百姓心里还有一句话,他没敢说出来:如果天下大乱,不得民心,过在天子,可以改立天子。孟子还是怕触犯了天子,惹火烧身。或者,孟子本意就是以君为贵,君是贵于诸侯、社稷。可见,孟子还是偏重君权,而不偏重民权的。这说明,孟子的胆子也是有刻度的,他只敢动到诸侯和社稷的头上,却没有“捅”天的胆子。这也不能责怪孟子,他也是有家有口的人,殃及妻子的事谁愿意做?

上面考察了孟子的君权与父权,现在,来考察孟子的夫权。

“子未学礼乎!……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为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孟子说的夫子即丈夫,“无违夫子”即不要违背丈夫。孟子强调,以顺从为原则,顺从丈夫是妇女之礼。也许,孟子的美妻就是一个顺从丈夫的榜样。于是,他号召全天下的女人都向他老婆看齐。孟子的逻辑推理也不错,他从妇女之礼,进而臣之于君,进而子之于父,都得“以顺为正”!臣之顺君,子之顺父,正同于妇之顺夫。天下就一个字:顺。有了“顺”,天下就有了井然的秩序,一切就和和美美了。

孟子从来就是把目光俯视在女人的身上。他说:子女的婚姻,必须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决定,若自由地相窥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最能代表孟子轻看女人的是,是他以男子有后为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男方就是“有后”。男方必须有男儿传后,这个论调把中国的家庭搅动了几千年。

关于夫妻之事,有这样几种结果:夫妻努力了,就是没有生育,但按孟子的判断,那一定是女人的生殖系统出了毛病,而与男方没有任何关系。另一种结果是生了女儿,孟子说这不算子,生男儿才算子。出现这种结果,也是女人的问题。于是,推波助澜,男子便有了斩钉截铁的理由,为了传后多纳妾。还有一种结果是,女人怀孕了,还生下了男孩。但孟子说,产生这个结果的功臣是男人,跟女人没关系。

猜你喜欢
礼学社稷孝亲
中华孝亲故事的数字化开发与普及策略研究*
宋元明礼学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礼学与理学
《牡丹亭》:回归礼学的一种隐喻
《乡党图考》的《论语》学和三礼学贡献
观俊鹿之小体 察文化之大形
在厦金胞张爱华孝亲牵起两岸情
立晋社稷与魏晋嬗代
官员的操守
渭南市中小学校大唱《孝亲敬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