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司马昭时期立晋社稷与魏晋嬗代的关系,通过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了解到司马昭立社稷的政治时机。进而通过史料推演出立晋社稷的政治意义,以及禅让前曹魏官员晋官化,军队的晋军化的问题。
[关键词]社稷;魏晋嬗代;政治
一、立晋社稷的政治意义
景元四年十月,魏元帝下诏授司马昭晋公,任相国,封并州之太原、上党、西河、乐平、新兴、雁门,司州之河东、平阳、弘农,雍州之冯翊凡十郡为晋公之实土,诏书曰:“锡兹玄土,苴以白茅,建尔国家,以永魏室。”天子有太社,以五色土坛之,五色土各以方色,东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上冒以黄土。凡天子分封诸侯,各割代表其封国方色的土壤,苴以白茅,谨敬洁清,将之赠与受封者,使其归国立自己的社稷,完成封土立社的仪式。案《禹贡》孔注云:“王者封五色土为社,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立社。焘以黄土,苴以白茅茅取其洁,黄取王者覆四方。”立社稷就意味着拥有一方土地,建国最根本的标志就是立社稷,《周礼·春官·小宗伯》:“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故而社稷即国权,意义重大。但司马昭对此的表现是“以礼辞让”,最后在司空郑冲率领百官劝进下才接受了这一殊荣。这个政治事件实质就表明司马氏从此拥有了自己的社稷,成立了自己的国家——晋国。
司马昭立晋社稷,突破了曹魏封土建国的固有体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汉魏之制,唯皇子封为王者得茅土,其他臣以户赋租入为节,不受茅土,不立社。《晋书》:“光武绍起,虽封树子弟,而不建成国之制,祚亦不延。魏氏承之,圈闭亲戚,幽囚子弟,是以神器速倾。”曹魏之制,虽同姓封国亦无成国之制。司马氏异姓受土,不止食户租税,而且受茅土,归立社稷。打破了魏封土立社的成规。但无论怎样说,晋社稷依然是曹魏统一主权下的二级主权,天子的社稷依然在屹立洛阳,太社才是全国主权的象征,晋的社稷从等级上来说只是侯社的标准。且魏天子册立诏书上说:“建尔国家,以永 魏室。”“方轨齐鲁,翰屏帝室”。等级上,晋国只是魏国的藩属,也就是说魏帝依然是天下的共主。故而司马昭必须寻求突破,才能完成魏晋禅让这一历史任务。
首先,司马昭在受实封建国后并不就国,而是继续呆在洛阳,这样洛阳城内就出现了两个系统,魏国的系统与晋国的系统。咸熙元年三月,司马昭进爵为王,这样晋的社稷级别就由公国上升为王国,且领土有所扩大,“增封并前二十郡。”这是对曹魏封国体制的进一步打破,以事功封王代替了以往的非同姓不王,司马昭也成为曹魏历史上第一个异姓诸侯王。
其次,晋国拥有独立的军权、官吏任用权、行政权并食辖下封地租税。征之史实,《晋书·文帝纪》:“封帝为晋公,加九锡,进位相国,晋国置官司马。”“晋国置官司以下,率由旧式。”咸熙二年五月“晋国置御史大夫、侍中、常侍、尚书、中领军、卫将军官。”咸熙二年八月,司马昭崩,下诏,“宽刑宥罪,抚众息役,国内行服三日。”这都是在晋国内部发布的命令。“十一月,初置四护军,以统城外诸军。”这是晋国拥有军权的明证。且这支军队正在洛阳,魏晋两国旗下军队交杂。由此看来,晋国的社稷乃是实封。
最后,礼仪上晋王与魏天子是平级的。礼制本身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明等级的。景元四年十一月,司马昭在接受魏天子册封晋公、封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侍中、大都督、录尚书事之号。上述官位都是魏国的官号,司马昭这样做的目的是去魏国化,因为自己是晋国的国君,更深一层就是在强调他的独立性。咸熙二年五月,魏天子命司马昭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驾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设钟宫悬,位在燕王上。进王妃为王后,世子为太子,王女王孙爵命之号皆如帝者之仪。上述礼仪不必烦而解释,都是天子等级的礼仪。晋君为天子等级,晋国的社稷其实质上已是天子社的规格。
综上所述,封国之礼破坏了现有政治格局,是魏晋两方政治力量消长下,借古礼打破现实政治格局,为实现司马昭政治愿望披上了合理的外衣。所以才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说法。
晋国是一个实实在在拥有完整主权的国家,脱离了魏国封土立社的体制。等级上同魏国是平级的。立社稷的实质就是脱离魏国的体制,成为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从魏分封体制下的一个二级社稷变成拥有独立主权的一级社稷,为魏晋嬗代国与国之间的禅让铺平了道路。
二、曹魏官员的晋官化
曹魏政权内出现了两个国家,中国北方同时出现了两个拥有独立主权的社稷这是极其有趣的现象。特别是晋国力量并没有在其封国内活动,而是两个国家的势力同时集中于曹魏的首都洛阳,这当然是司马氏取代曹魏夺取天下的政治手段。司马氏接下来要走的一步就是实现禅让,和平合法的取代曹魏势力,成为国家社稷的真正主人。这个过程伴随着魏国势力被晋国所取代,即曹魏官员的晋官化,曹魏军队的晋军化。
曹魏官员的晋官化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咸熙二年五月“晋国置御史大夫、侍中、常侍、尚书、中领军、卫将军官。”当时是司马昭为晋王,他开始着手成立自己的一套晋国班子。第二步是咸熙二年九月司马炎于“九月戊午,以魏司徒何曾为丞相,镇南将军王沈为御史大夫,中护军贾充为卫将军,议郎裴秀为尚书令、光禄大夫,皆开府。”这一阶段司马氏进一步完善晋官,并任原来的魏官为晋国的官员。曹魏的司徒成了晋国的丞相,曹魏的镇南将军成了晋国的御史大夫。
回溯历史,咸熙二年九月到十一月魏晋嬗代前的洛阳城中,中央官员主要有三派组成,第一派就是上文提到的晋官,代表人物何曾,王沈等。他们对是司马氏故吏,晋国社稷即建,转魏官为晋官。
第二派是本身曾为司马氏的故吏、私属的官员,他们客观上依然属于司马氏的势力,在魏晋禅让中为司马氏出力甚多。代表人物有石苞,《晋书》卷三十三《石苞传》:“稍迁景帝中护军司马。及禅位,苞有力焉。”杜预,《晋书》卷三十四《杜预传》:“拜相国从事中郎,与荀勖共掌机密。迁中领军,悉统宿卫,入直殿中,执兵之耍,事兼内外。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陈骞,《晋书》卷三十五《陈骞传》:“起家尚书郎,迁中山、安平太守,并著称绩。征为相国司马。”
第三派,同情曹魏政权的官员,这一派人员极少,且也不是死硬派,还多跟司马氏有旧。代表人物王祥,司马孚。这是曹魏官场的晋官化。
在这个历史节点,军队也出现了晋军化的情况,咸熙二年“十一月,初置四护军,以统城外诸军。”此时洛阳军队也已经开始晋国化了。曹魏官员的晋官化的第二步和军队的晋军化只发生在咸熙二年九月到十一月短短的两个月之间。
此时曹魏宗王禁锢于邺城,同情曹魏的势力多已在司马氏前三代人的经营中肃清,政权已经完全由魏国转移到晋国,社稷易主。到司马炎为晋王时曹魏势力跌落到极点。曹魏的官员成了晋国的官员了,魏国的军队成了晋国的军队了曹魏的社稷成了虚的了,魏晋嬗代成为必然。至此,司马炎完成了代魏的最后一步。
咸熙二年十一月,魏主下诏退位,正式将魏国的江山社稷转交到晋国的司马炎手中。
三、结论
晋代魏伴随着社稷的变化,晋国社稷的建设分三步,第一步成为魏封国体系下的二级国家,第二步,摆脱魏国体制,成为拥有独立主权的一级国家,此后经历了官员军队的晋国化,最终完成了第三步,将魏国纳入晋封国体系中来,晋天子成为天下共主。等级上晋国的社稷经历了,诸侯社——王社——天子社的变化。魏晋嬗代是两国社稷的转换,晋国魏统一社稷下的二级政权转化为一级政权,魏国则变成了晋体系下的封国。两国主从互换,晋国却也实实在在的继承了魏国的社稷。
参考文献:
[1][唐]房玄龄,《晋书》卷3《武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32页。
[2][唐]房玄龄,《晋书》卷3《武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50页。
[3][唐]杜佑,《通典》,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12月1日,第1267页。
[4][唐]房玄龄,《晋书》卷46《刘颂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297页。
[5]魏自汉后,但太社有稷,官社无稷,故常二社一稷也。至明帝景初中,立帝社。[唐]杜佑,《通典》,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12月1日,第1267页。
[6]《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