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水金關漢簡校讀叢札*

2018-11-30 06:47黄艷萍張再興
简帛 2018年2期

黄艷萍 張再興

關鍵詞: 肩水金關漢簡 校讀 札記

□鄲平阿里公乘吴傳孺

三石具弩一,絲偉同幾郭軸辟完,

弩循一完。

蘭、蘭冠各一,負索完。

(73EJT23∶768)(1)甘肅簡牘保護研究中心等編: 《肩水金關漢簡(貳)》,中西書局2012年,上册第212頁。

“虖”,《説文》:“哮虖也”,即後世呼喊的“呼”。“斥呼”在西北屯戍漢簡中很常見,此不窮舉。“呼”也可以獨立使用。如: 金關簡73EJT37∶1069“塢南面呼以作治。”(4)甘肅簡牘保護研究中心等編: 《肩水金關漢簡(肆)》,中西書局2015年,上册第170頁。

“斥呼”多出現在兵器完、折傷簿中,與“完”意義相反。薛英群、何雙全、李永良等先生已指出“斥呼”當讀作“坼”,(5)薛英群、何雙全、李永良: 《居延新簡釋粹》,蘭州大學出版社1988年,第73頁。同義連用,意思爲破裂。《説文》:“,坼也”,“坼,裂也”。“”,也可以寫成“罅”。《説文》:“罅,裂也”。《漢書·禮樂志》“衆嫭並,綽奇麗”,顔師古注引晉晉灼:“嫭音坼罅之罅。”可見,“坼(罅)”是漢魏晉時期比較常用的一個詞。西北屯戍漢簡中表示器物完損程度的相關詞彙,有三個層次: 完、斥呼或傷、不事用(不任事)。“斥呼”應該處於中間層次,已有損壞,但是可以修復使用。所以《居延新簡》EPF22∶700簡爰書説不侵候長“……斥呼不繕治”,(6)張德芳主編: 《居延新簡集釋(七)》,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年,第330頁。金關簡73EJT37∶1069簡中則説“作治”。

“斥呼”所指的物件範圍似乎很廣,除了常見的箭矢外,還有木面衣、棓、蓬火曲函、塢等:

(《居延新簡集釋》EPT52∶5)(7)張德芳主編: 《居延新簡集釋(三)》第310頁。

(《居延新簡集釋》EPT52∶503)(8)張德芳主編: 《居延新簡集釋(三)》第370頁。

(《居延漢簡》127.24)(9)簡牘整理小組: 《居延漢簡(貳)》,(臺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15年,第61頁。

(《居延漢簡》214.49)(10)簡牘整理小組: 《居延漢簡(參)》,(臺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16年,第17頁。

(《居延漢簡》258.16A)(11)簡牘整理小組: 《居延漢簡(參)》第138頁。

(《居延漢簡》145.16)(12)簡牘整理小組: 《居延漢簡(貳)》第109頁。

(《居延漢簡》262.18)(13)簡牘整理小組: 《居延漢簡(參)》第150頁。

(《金關簡》72EJC∶119)(14)甘肅簡牘保護研究中心等編: 《肩水金關漢簡(伍)》中册第187頁。

(《金關簡》72EJC∶119)

(《金關簡》72EJC∶119)

(《金關簡》73EJT31∶73)(15)甘肅簡牘保護研究中心等編: 《肩水金關漢簡(叁)》,中西書局2014年,中册第220頁。

西北漢簡中器物完損的統計十分細緻。如“斥呼”的程度有大有小。嚴重的“斥呼”就會“不事用”。上面例子中的“木面衣”“塢”等的“斥呼”程度則有尺寸的區分。再如羽箭的折損還按羽、桿分别統計,如《敦煌漢簡》1784簡:“矢六百,其九十五羽完,干(斥)呼。卌七,羽敝,干(斥)呼。六十一,羽敝,干完。三百九十七,完。服一,完。”(16)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敦煌漢簡》,中華書局1991年,下册第288頁。

塢前垣不塗治卩 落端不離卩 河上舍□

垣北不除卩 河中毋天田卩 蘭樓幣

(73EJT21∶177)(17)甘肅簡牘保護研究中心等編: 《肩水金關漢簡(貳)》中册第55頁。

73EJT21∶177(1)

72EJC∶119(2)

73EJT37∶1069(3)

(73EJT21∶46)(18)甘肅簡牘保護研究中心等編: 《肩水金關漢簡(貳)》中册第31頁。

(1) □□□□□□立儌枲把弦一,完。……

(《敦煌馬圈灣漢簡集釋》0827)(19)張德芳主編: 《敦煌馬圈灣漢簡集釋》,甘肅文化出版社2013年,第127頁。

(《敦煌漢簡》1673)(20)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敦煌漢簡》下册第284頁。

(《敦煌漢簡》2231)(21)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敦煌漢簡》下册第306頁。

(《居延新簡集釋》EPT53∶237)(22)張德芳主編: 《居延新簡集釋(四)》第174頁。

(73EJT6∶121)(25)甘肅簡牘保護研究中心等編: 《肩水金關漢簡(壹)》中册第142頁。

曲□卒謝充

(73EJT1∶40)(27)甘肅簡牘保護研究中心等編: 《肩水金關漢簡(壹)》中册第9頁。

《敦煌漢簡》2413簡“麪二□。”(33)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 《敦煌漢簡》第315頁。據對應表,此簡來自斯坦因編號T.XLⅣ.c·09·/沙畹、馬伯樂夏鼐編號M.147。吴礽驤等簡體釋文作“面”。(34)吴礽驤、李永良、馬建華釋校: 《敦煌漢簡釋文》,甘肅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63頁。《中國簡牘集成》第三册第334頁釋文寫作麫,(35)中國簡牘集成編輯委員會編: 《中國簡牘集成》第三册第334頁。從丐,應該是寫誤。《居延新簡》EPF22∶298簡有隧長人名“桃”,“”原字形作,此字整理者釋文作。(36)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主編: 《居延新簡——甲渠候官與第四燧》,文物出版1990年,第496頁。《中國簡牘集成》釋作,(37)中國簡牘集成編委會: 《中國簡牘集成》第12册第88頁。馬怡、張榮强釋作,(38)馬怡、張榮强主編: 《居延新簡釋校》,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782頁。白海燕釋“匈”,(39)白海燕: 《“居延新簡”文字編》,博士學位論文,吉林大學2014年,第842頁。《居延新簡集釋》釋作“丐”。(40)張德芳主編: 《居延新簡集釋(七)》第501頁。

地節三年正月戊午朔辛酉,居延軍候世謂過所,

(73EJT24∶267A)(44)甘肅簡牘保護研究中心等編: 《肩水金關漢簡(貳)》中册第316頁。

□使安住也謹因

(73EJT23∶265B)(46)甘肅簡牘保護研究中心等編: 《肩水金關漢簡(貳)》中册第145頁。

“住”字《説文》未收,字書見於《玉篇》《廣韻》。《説文》馬部:“駐,馬立也。”段玉裁注:“人立曰侸,俗作住。”可見它是一個後起俗字。從現有出土文獻來看“住”字的使用時間也應該比較晚。除了上述里耶秦簡中并不能確認的一例外,秦漢簡帛及碑刻中均未見此字。魏晉碑刻及紙文書才見一些“住”字的例子,(53)臧克和主編: 《漢魏六朝隋唐五代字形表》,南方日報出版社2011年,第78頁。毛遠明: 《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典》,中華書局2014年,第1237頁。侯燦、楊代欣編著: 《樓蘭漢文簡紙文書集成》第一册,天地出版社1999年,第450—451頁。唐代碑刻中的使用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