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江庄镇中心小学 高计然
全然依照预设来开展课堂教学,并不能造就一节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而是要对课堂之中的动态变化给予高度关注,并注重师生情感的有效投入,如此方能在师生交流过程产生大量动态化的教学资源。如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学生或教师的错误以及各种偶然事件等。而面对这些课堂之中生成的资源,教师需务必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思路与行为,以做到对课堂生成资源的充分利用,如此方能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继而在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的同时,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预设与生成本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教学技巧。当然,在实际备课阶段,教师便应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对学生有着怎样的影响,学生会产生怎样的疑问等。通过对以上问题的预想,方能帮助教师提前针对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继而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思考。
如基于“分数意义及性质”的相关内容教学,鉴于不同学生,其认知能力必然有所差异,加之学生对自身从未接触或接触较少的事物,也很难在第一时间内便形成准确的判断及认知,故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务必对教学预设予以合理掌控。数学本是一门来源于实际生活的学科,故实际教学过程也切莫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首先拿出自己的文具盒,不同学生文具盒中的文具数量不尽相同,教师恰好可将之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素材,并用以说明分数对应整体的异同与具体数量之间的关系。如:“小明与小红的文具盒中分别有8支和6支笔,那么小明笔数的二分之一是否与小红笔数的二分之一相等?”通过实际的比较,学生很轻易便能得出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则具体数量之间也不尽相同的结论,至此,教师再顺势引导:“若小明与小红的笔数相等,那么他们的一半是否一致?”通过简单的预设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探讨,不仅促进了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生成,且能进一步确保教学目标及任务的顺利达成。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敏锐发现学生的疑问是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针对学生疑问予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则势必能将学生疑点转化为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业水平提升的有效资源。
如针对“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的相关内容教学,针对“乘车坐船需要几辆车、几条船”这类经典例题,教师可将之引进实际教学过程中,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向学生提出,如:某班40人去划船,每只船的载重量为7人,问共需几条船?通过以上问题的提出,不仅能切实引发学生对答案的探究欲望,而且能凸显知识的再发现过程。随后,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究,很快便呈现出了两种认知,部分学生认为需要7条船,而部分学生则认为需要8条,对于学生的意见分歧,教师需首先对学生的主动探究态度予以肯定,并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展开探究。经过再度讨论,学生不仅了解到在除法计算后需加1的算理,且在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将得到进一步升华。最为关键之处还在于,当学生产生疑问,实则是“问题性”资源的生成时刻,对此,若教师能将之转化为积极、有效的教学资源,则不仅有助于对学生求知欲望的激发,且能切实帮助学生构建起有着自己独有特色且与自身认知能力相符的知识结构。
数学作为一门来源于实际生活的学科,若在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中,可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则必然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此同时,若学生所拥有的生活经验与课堂产生的认知之间发生冲突,其针对具体问题的解释也将基于自身以往的经验,而后提出相应的假设。对此,教师应对学生的此种行为给予高度重视,并耐心倾听学生看法,如此一来,方有助于激活学生思维,并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如针对“千克的认知”的相关内容教学,教师可在课前事先准备好几样不同重量的物品,随后让学生通过掂量的方式来对具体的重量感有初步的感受。此时,有学生提问道:为何买菜时人们均是说多少钱一斤而非一千克?是否两者之间有所差异?至此,教会便可将世界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引进课堂,让课堂教学过程与实际生活相连接,如此一来,不仅能深化学生对重量单位的理解,且能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总之,课堂教学本身亦是一个生态生成的过程,对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其必然要具备善于发现这些信息的眼光,积极针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并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思路及方法,如此方能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在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