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小学教学管理应该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率,有效地保障教学活动的进行,以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核心目标。在此背景下,学校教学管理需要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执行人是教师,这就要求学校教学管理者采取新的管理措施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型。四川省成都市张家巷小学校的教师平均年龄偏大,个别中老年教师依旧延续应试教育下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创新精神,禁锢学生思维发展,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而个别年轻教师又欠缺专业教学技能,缺乏工作责任心,无法跟上教师队伍发展的步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每年都在开学前集中开展教材解读活动,旨在通过集中学习、同伴互助、个人思考,让教师对整个教材了然于心,对每个阶段需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以及怎样培养这些能力方面达成共识。教师参加教材解读后,对教材的体系结构、地位作用等有了整体了解,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前后照应、整合内容、反复渗透,达到转型的目的。
如何搭建起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学校日常教学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再是“空中楼阁”呢?跨学科整合不失为一条有效路径。学校初步尝试学科间某些知识的整合,以概念为统领,将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内容或问题进行统整,对各科的课程标准进行浏览、集合与重组,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实现他们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迁移。比如,学校数学学科和美术学科在一年级进行了一次几何图形的整合实践,两个学科的教师围绕几何图形特征、图像等方面的内容开展了研究。数学课《七巧板》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除了要求学生能摆出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拼摆图案外,还引导学生对七巧板进行了比较。美术课《有形的世界》又进一步巩固了数学中的平面图形知识,使学生认识了很多新的图形。教师组织学生认识七巧板上的各种形状,再让学生动手拼一拼,完成基本图形和创意拼图。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在数学课中学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又向学生展示了梯形、菱形、椭圆形、五边形、六边形等,为学生创作更有趣的作品提供了素材。
在新课程标准下,各学科教材中存在着诸多交叉点。如果能够调动各学科的力量,进行整合教学,则可以将这些交叉点连点成片,有效拓展知识,实现对课程资源的高效利用。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家校的共同配合,因此必须做好家校共育工作。要想提升家庭教育品质,关键是提升家长的“教育力”。只有做好家长教育,才能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学校教师通过QQ群、微信群等家校信息化平台,拓展沟通交流渠道,形成了共育合力,提高了教育的时效性。学校也及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向家长普及一些教育理论,开辟了家校教育发展的新空间。
面对“核心素养时代”带来的新变化、新挑战、新要求,成都市张家巷小学校进行了有关教学管理改革的初步尝试,旨在通过管理者组织的教学活动引导、常规制度落实等,促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转型,使教学由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学生本位,真正让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一种常态,使课堂教学更具有教育性,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