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志利
本文以深圳市盐田区实践为例,对区域推进未来教育提出了一些思考。
“未来教育”的确已经到来。超越学校教育的 “终身学习”深入人心,司空见惯的大中小学校,也随着 “可汗学院”、“慕课”的出现受到挑战;走班上课、STEAM教学、研学旅行、“翻转课堂”等不断涌现的新现象,都在让教育人意识到:教育正在从 “知识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走向 “学生个性化学习为中心”。
未来教育会怎样?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我对未来教育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 2018年 3月全国 “两会”上,陈宝生部长指出:“教育就是经营未来的”,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们是为未来培养人才,所以本质上是经营未来。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现在培养的孩子到2035年和2050年就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精神面貌和能力素质决定着国家在2035年和2050年的状态。因此,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我们的培养目标必须关注学生未来的成长,将教育的追求从引导学生掌握外在的知识技术体系延伸到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知识记忆走向知识理解,由知识学习走向知识创造,更加注重培养人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更加注重培养交流合作的能力。
未来学校一定与现在的学校样态存在不同,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时代,人们更加期望符合学生特点的学校,这必然要求学校向更加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只有更加具备个性的学校才能够满足人们对更好教育的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混合式学习日渐普及,学习更加以学生为中心,大部分教师的作用将不再是直接传授知识,而是要承担起为学生订制个性化学习方案的角色,将起到学生学习规划者和引领者的作用,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制定不同的学习规划,并且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这同传统意义上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基于项目的学习,就是学习者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在实际体验、探索创新、内化吸收的过程中,以团队为组织形式自主地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技能并获得发展的学习。跨学科学习,是基于跨学科意识,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观念以及跨学科观念,解决真实问题的课程与学习取向。它既是一种以跨学科意识为核心的课程观,又是一种融综合性与探究性为一体的深度学习方式,还是一种以综合主题为基本呈现方式的特殊课程形态。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总之,未来的学习方式将会变成一个充满人文关怀、体现个性差异、满足不同需求的教学结构,打破固定的课时安排,跨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围绕学生的真实生活重建课程体系,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体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私人订制的教育,这将成为未来学校变革的主导趋势。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智能化时代的教育场景应该是这样的:学校里会更少的课堂与更多的实验室,更多的交往与更少的讲授,更多的互动与更少的灌输,更个性化的服务和更灵活的学制。学生们可以没有门槛、没有围墙地获取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位老师的课程,跨越国家、跨越时间。这就会带来一种可能,线上学习越来越成为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学生们学习行为的数据将自动留存,更易于后期的学习行为评价和评估,教师不再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分析学生的共同点等等。总之,未来学校的硬件教学设备应是高度智能化的,未来学校的教与学是高度开放与灵活的,未来学校教育技术上是高度人工智能化的。未来教育将是机械与灵魂的结合、数据与理念的结合、环境与资源的结合、内容与形式的结合。
未来教育并非空中楼阁,所有的展望都来源于对当下实践的总结和提升。近年来,盐田区对未来教育的探索主要如下:
课程体系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具有决定学校整体发展水平和影响特色创建进程的作用。未来的学校一定有与之对应的课程体系,未来的课程体系与当前的课程体系必然存在着联系和差异。在探索未来教育的道路上,我们抓住课程建设这个牛鼻子,全面推进区域课程体系建设。我们面向全区征集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在2017年9月底前完成课程体系框架建设工作,经专家的评审和遴选,初步确定了中山纪念学校、林园小学等5所中小学及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入选 《学校课程新样态》案例。此外,我区乐群小学的 “风车式生态课程体系”、盐港小学 “阳光美丽文化自信课程体系”也被评为2017年度深圳市教育局 “好课程”优化项目。
2017年2月9日盐田区启动了 “中国新样态学校联盟”实验区工作,全区16所学校及幼儿园整体加入新样态学校实验校。2017年4月,盐田区政府出台了 《盐田区教育品质提升行动计划 (2017-2019年)》,文件中明确指出要“高质量完成 ‘中国新样态学校联盟实验区’建设项目”。2018年1月15日,在盐田区五届三次党代会上,将 “推进新样态教育实验区建设”写进大会报告,成为区委对2018年教育工作的重要部署。我们制定了 《深圳市盐田区新样态学校联盟实验区建设方案》,从区、校两个层面入手,在美丽校园、智慧教育、创新管理、课程再造、魅力课堂、家校共育等六个方面全面开展新样态学校研究与实践。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这也是未来较长时期内中国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提出做 “与学生同心、与时代同行”的教育人,办 “有态度、有温度、有力度、有速度”的教育,不仅从理念上铸魂育人,而且在行动上自觉践行。我们组织了全系统教师开展 《盐田教师誓词》集体宣誓活动,举行了盐田区首届 “四有杯”教师综合素养大赛,出台了《盐田区教育系统人才引进和扶持办法 (试行)》,完成第八届名师评审,继续组建第二批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加大对区级名师工作室的考核和奖励力度,开展六期“盐田教育大讲堂”等等,这些活动都深刻影响了盐田教育,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017年9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陈宝生部长在 《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2017年10月24日,盐田区教育局印发 《盐田区教育局整体推进 “课堂革命”改革指南》,在全市率先吹响 “课堂革命”的号角,“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全面铺开。我们还构建了 “盐田区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分析平台”,通过对学习大数据分析,研究学生学习路径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引。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我们在全区中小学大力倡导基于项目的、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
长期以来,学校的学习空间一直延续着工业时代的设计标准。最为常见场景是:学校由一间间一模一样的教室组成,每间教室摆满整整齐齐的桌椅,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听老师讲课。这种场景与工厂非常相似,教室就像工厂车间,教育过程则像工业流水线生产,这种标准化的教室就是为了满足标准化的教学。为了更好地支持个性化学习和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开展,未来学校的学习空间将从 “为集体授课而建”转向 “为个性学习而建”,并呈现出集成、智慧、因变的特征。2017年,我们承担了区政府 《探索建设智慧教育服务体系》改革计划,以建设 “智慧教科研中心”为主体,以 “未来学习中心”和 “未来创新中心”为两翼,构建智慧教育服务体系,推进盐田教育品质的跃升。盐田智慧教科研中心成为深圳首家、全国领先的智慧教科研中心,盐田区在全国率先实现未来教室区域全覆盖。同时,我们启动了全区第一所未来学校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到2019年9月,这所坐落在美丽的大梅沙海滨的未来学校将正式交付使用。
过去的一年,是盐田教育 “异彩纷呈”创新现代教育、拥抱教育未来的一年。
就区域层面而言,这一年,盐田区首届 “四有杯”教师综合素养大赛完美收官;盐田区在深圳市率先实现了外籍教师、科技副校长、未来教室全覆盖;盐田区教科研中心成为深圳首家、全国领先的智慧教科研中心,盐田区教育局 “一体两翼智慧教育项目”获得第三届南方都市报教育改革创新 “年度最受欢迎的民生实事”大奖。
就学校层面来说,这一年,盐田区高级中学跻身 “南科大校长推荐”品牌学校,盐田区外国语学校荣获 “盐田区第四届区长质量奖”,盐田区田心小学获 “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盐田区外国语小学、盐田区云海学校分别被中国教科院授予中国未来学校联盟示范校和实验校称号,盐田区乐群小学获得南都教育改革创新 “年度最具未来特色学校”大奖等。
“看万山红遍,层林浸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我们身处在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新时代的挑战也是空前的。应对挑战的唯一道路,就是创新。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超越狭隘、封闭和陈旧的思维方式,跳出 “就教育论教育”和 “就学校论学校”的思维惯性,站在新时代的天空下,思考未来、看清未来、预见未来,勇做新时代改革的尖兵,不负新时代党和人民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