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场域”的思考

2018-11-30 17:28祁顺成
中小学校长 2018年6期
关键词:场域建构情境

□ 祁顺成

“从分析的角度看,场域是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 (Network),或一个构型 (Con-figuration)。” 这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关于 “场域”的界定。从中不难看出,“场域”不只是简单的空间领域或环境,而是 “由社会成员按照特定的逻辑要求共同建设、提供给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构建有效的“学习场域”,旨在让教师身处教学实景之中,在反思、研究、解剖中获得更深的感悟,诱发思考的嬗变,从而推进课堂教学的变革,丰厚教育教学的底蕴。

一、关注学习情境,促进引领力提升

“学习场域”的主体是学生,每当教师科学地引领学生进行有效探索时,教师就会从真实的教学情境建构中获得启迪,进而提升把握课堂教学进程的驾驭力,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高效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引领者。关注学习情境实效性、灵动性等层面的设计与反思,就能有效地助力教师对 “学习场域”的构建,使教师能够主动融入 “场域”更新等情境之中,以此提高教师对课堂的引领力。

(一)要善于模拟虚拟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或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1]因此,在真实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得围绕教学内容、地域实情等因素,科学地创设学习探究情境,让学生在浓厚的情境氛围中探索,实现有效学习。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创设虚拟的生活场景、图文情境、游戏情节等,就是一种经济高效的策略,这种策略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情境灵动起来。善于模拟生活情境,更能让数学学习走进孩童的心灵。如,在 “7的乘法口诀”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设计场景:在蔚蓝的大海中,缓缓驶来一艘艘帆船,漂亮的船帆 (是由7块不同的彩布做成的);设计问题:一个船帆是由几块彩布做成的?是几个几?2个船帆呢?又是几个几?3个船帆呢……丰富的色彩、精美的画面、奇妙的声音构成的虚拟生活化的情境课,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发学习关注,为学生理解 “7的乘法口诀”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创设课件和构思教学进程的经历,实质上就是教师专业知识、综合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正是这种 “学习场域”的建构活动,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知识建构,促进教师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历练中不断提升。

(二)要灵活构建真实情境

情境既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任务与学习经验之间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又能使知识、技能和经验之间产生有效连接,从而为学生进行 “有意义建构”提供辅助。[2]因此,一个理性的教师就得学会运用学生真实生活中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科学地创设探索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情境,给学生一片试炼的天空,让我们的教学充满浓浓的生活味。比如,借鉴超市模式,在课堂中模拟出微型购物场景,让学生在购物付钱、找零等活动中认识人民币,运用人民币,并学会简单的加减法。又如,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6个面、具体包装盒的6个面等帮助学生建构长方体表面的表象,为学生探索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提供最直接的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悟,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更加真切,更加有信心。

善于在教学中运用既有的自然与人文资源,这是教师有效运用教学资源能力的体现。当一个教师能够灵动地把真实项目、任务训练和问题研讨等融合于学生生活与学习探究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就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重视学习交互,促进掌控力提升

学习交互是一种发生在学生和学习环境之间的事件,包括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也包括学生和各种物化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3]教师要有效地激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加速思维碰撞;更要关注学习交互行为的精准控制,诱发知识的交互、思想的分享。这样才能扩大观点的共享,加深知识的理解,促使课堂教学的激发、评价、修正等步入理性的轨道,促使学生深层理解新知识、加速知识的有效建构,从而让我们的教学充盈着智慧。

善于审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一个教师如能精准地把握学生学情,他就能够科学地创设情境、设计学习情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之中,让学生感悟到学习不再是苦恼的事,而是一种快乐的体验活动、一种充满乐趣的挑战活动。这种交互是理解性的,需要教师驾驭得当,更需要教师智慧地掌控和科学地引领。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掌控力就会得到无形递增。

善于引领学生与学习情境之间的交互。这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过程,因此,教师要科学地掌控这一交互性教学环节。一方面,教师要理性地解读文本、把握学情,腾出大量时间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沉浸在知识的探究互动中,通过实验、观察、辩论、归纳等多重活动,完成学习的交互,实现学习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教师如能抓住时机,并通过视频、音频、PPT、实物展示等多样化媒体形式促进教学的交互,就能够更有效地引导、激励学生参与到学习研究之中。比如,在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中,首先,教师应科学设置学习活动,引导小组合作,从3—10厘米的8个小棒中任意取出3根围一围,观察能否围成三角形。其次,指导学生认真记录活动过程,精准收集活动的数据和现象。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交流和辨析互动,一边让学生说出活动的数据和现象,一边组织学生对呈现的现象进行评析、思考,从而促进观察的深化,使思考向纵深漫溯。这样的学习交互,能够拓展学习视野、丰富学习感悟,使学习洋溢着无尽的生命活力。

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反思的交互。学生与学习活动、学习成果之间的反思性交互是有效学习的最根本体现。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判断、交流、讨论等,引领学生对研究成果和观点进行质疑、辩论与评价,从而使学习活动平添一份理性,也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一个教师如能有效地指引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交互活动,就能够精准地把握课堂教学的走向,使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使课堂洋溢着创新与智慧的气息。这样,教师参与学习探究的程度就会加深,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就会更加细微化。

三、强化学习反思,促进思考力提升

反思学习是指学生以自身的经验、行为或身心结构为对象,以反身性的自我观察、分析、评价、修炼、改造等方式进行的学习。[4]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 “学习场域”,实现教学思考力的发展,实现教学变革与创新。

重视课前学习反思指导。学习反思是学习的核心力量之一,它贯穿于学习全过程,是 “对学习的学习”,是学生深刻学习的体现,是学习过程的升华。[5]因此,重视学生的课前学习反思指导,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能力体现,也是教师业务素养的能力展示。比如,有效指导学生课前对上一节课学习内容的回顾,回头审视其知识探索的过程。这种回忆、述说等活动能促进知识的理解,加速建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对上一次练习成效的反思,有利于深度学习的推进。当学生再次面对上一次的练习时,特别是那些有问题的练习时,他就会提高对这部分的关注,努力反思学习过程、反思练习思考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领悟学习技巧,习得持续的学习本领。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前学习反思,能够实现情境学习与交互学习的合理生成。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艺,加速教师教学风格成长与凝练。

重视课堂活动反思引领。反思的关键是针对问题进行纵深挖掘,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与创新,即通过深度思考、论证、验证来确立科学的认知结论。[6]因此,加大课堂学习反思的调控就成为教师的必修功课了。也只有教师有效地指引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反思、实验过程的反思、同伴活动反思等,才能使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并为其终身学习积淀宝贵的经验。一方面指引学生进行课堂活动反思。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情等多重因素,灵活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比如导学案运用、课堂提问、实验互动、辩论质疑、学生互评等系列活动,让学生走在知识形成的探索道路上,通过互动,迫使其自觉地进行 “发现、探索、分析、评价、综合”等实践活动,并强化学生对自己或同伴的学习观点与成果进行 “头脑风暴”式互动与深度反思,让课堂教学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另一方面,优化课堂对话机制。反思是一种个体依赖群体支持的活动,不仅要求反思者有求知、开放、执著的心态,也需要有合作、协调、信任的学习环境。[7]因此,一个理性的教师,不只是为学生传授知识、给出答案,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融入群体之中,参与到小组活动之中,学会观察、学会质疑、学会倾听,并在互动的基础之上学会反思,从而学会审视学习过程,提炼学习知识。

这样,就需要教师主动转变角色,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平等学习、快乐学习的助力者。如果教师能够灵动地对待 “学习场域”的建构,能够善于运用 “学习场域”的引力,我们的教学质量就会得以进一步提升,我们也会在优化教学的道路上不断创造精彩。

猜你喜欢
场域建构情境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场域视野下的射艺场建筑文化探析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