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巧“”翼“”梦”
——廊道公共游戏区创设的行与思

2018-11-30 15:57:42沈国梅
好家长 2018年2期
关键词:廊道墙面创设

文 沈国梅

一、廊之“巧”

“巧”是指巧妙。我们追随幼儿的兴趣,根据廊道的地理位置,巧利用,巧改造,充分发挥其功效,让廊道成为幼儿游戏的乐园。

“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实幼最多是长廊;高高的楼,亮亮的窗,拐角楼台不重样。”步入我园,让您恍若走进了“迷宫”,曲折的廊道和层层落落的拐角楼台,让您一不小心就会“迷路”。廊道游戏场的创设不是简单的摆放和展示物品的过程,而是师幼之间互相启发,不断创造和优化的过程。

(一)巧设计

故事一:“热闹的大马路”诞生记

下雨天,幼儿会到一楼走廊内骑小车。“老师,这里就像个大马路。”一楼走廊有一百多米,连接着十一个班级,蜿蜒曲折,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如果设置成交通体验场,将会给幼儿一种真实的生活体验。结合主题游戏“交通规则”,梁老师和幼儿一起了解交通规则,认识交通标志,然后现场设计、规划……园部也积极给予他们支持,购买了各种玩具汽车,完善了路标、路线。一个来源于幼儿,且契合地理环境的游戏场——“热闹的大马路”就此诞生了!

故事二:“小飞鱼工作室”迁移记

在开展“我的家乡”主题活动的过程中,隔壁中(3)班的幼儿参观了“飞洋鱼”服装厂后,玩起了“服装厂”游戏。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他们发现小小的班级已经摆放不了他们的制版间、打样间、制作间和展示间。于是,他们申请将游戏场所搬到多功能室,然后依墙摆放,还可利用墙面的镜子和平时闲置的舞台。就这样,一个平时利用率不高的多功能室,巧妙地被利用了起来,成了幼儿设计制作服装和进行表演的游戏空间。这个游戏也由班级游戏,慢慢演变为全园的共享游戏。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二楼走廊有一段特别狭长。一日,一个幼儿拿着水彩笔在瓷砖上投入地涂画着。何不追随幼儿的兴趣,尊重他们的需求,将这里变成幼儿可以自由涂鸦的“涂鸦墙”。三楼是个露天走道,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性好。天气好时,幼儿喜欢在这里散步,边走边交流。在幼儿的建议下,我们买来种植箱,在三楼开辟了属于幼儿自己的种植园!

(二)巧改造

游戏化环境的创设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对原来创设的一些游戏区已经渐渐失去了兴趣,我们意识到,区域的创设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尊重、追随幼儿的兴趣和成长的脚步,是每个实幼人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于是,我们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幼儿和老师们对幼儿园公共区域的看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二楼走廊的“青青茶园”因离幼儿生活经验远,游戏不能深入发展,幼儿的游戏过程常常只停留在对材料的摆弄和随意嬉戏上;而幼儿都很喜欢二楼的“小小军营”,但狭长的空间,让他们“训练”时展不开手脚;此外,沙池在一楼封闭的廊道中不方便放水。根据幼儿和老师的建议,通过多次研讨,我们对园内的公共区域做了一次大的调整和改造。例如,将二楼的“青青茶园”拆除后改成“思维长廊”;将二楼的“小小军营”移到一楼;将一楼天井处的绿篱改成玩沙池;原先小班门口的沙池则变成可供整个班级玩的平行“娃娃家”。

幼儿不是现成环境的享用者,而是环境创设的积极参与者、谋划者。一个个游戏体验场的改造和设计,让廊道环境由观赏性、展示性变为活动性、参与性。

二、廊之“翼”

“翼”是指羽翼、翅膀。适宜的材料和合理的制度为公共游戏的有效开展插上了一对翅膀,助力幼儿快乐游戏。

(一)多元的材料为游戏添“翼”

故事三:“数学思维长廊”成长记

移除“青青茶园”和“小小军营”后,我们将本园的思维特色课程在墙面上进行了渗透。沿着二楼走廊墙面设置了有关时间、空间、分类、守恒、排序等与数学思维内容相关的立体操作材料,试图让幼儿在散步时、入园后和离园前等时间自由与墙面互动,获得相关经验。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幼儿对这样的游戏很感兴趣,常常要家长或老师催促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有时也会因为都想玩相同的材料而长时间等待甚至发生争抢行为。经过研讨,大家决定在走廊两边摆放操作台,将园本开发的数学思维游戏材料投放在这里,并加入园内的公共游戏区进行统筹安排。

一段时间的实践后,老师们又发现,由于人数较多,走道狭窄,幼儿的活动空间显得狭小拥挤,互相干扰较大。为此,经过研讨,大家觉得需考虑创设一个伸缩性强又富有变化的操作空间,闲置时不占用走道空间,幼儿活动时又能灵活摆放、操作。大家决定在走廊中间和露天的地方用地垫代替操作台,方便幼儿随意在操作区内寻找活动场地。同时,还在墙边添置搁架,放置一些相关的操作骰子、图书,把幼儿周围的环境都充分利用起来,变单一为多样,变平面为立体,变视觉刺激为多种刺激。这种自由多变的环境较以前一成不变的墙面更有利于调动幼儿操作的热情,更能更激发幼儿的思维。适宜的材料投放创设了一个伸缩性强、立体性强的操作空间。

(二)完善的制度为游戏添“翼”

廊道公共区域不仅满足了不同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而且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更加宽松、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然而,公共区的开放性、动态性等特点决定了区域活动的有序、高效有赖于必要的规则。因此,老师们意识到公共区域的开展需要制定显性或隐性规则,具体策略如下:

1.图示引导法

我们发挥大班幼儿的考虑能力和积极性,制作了各种各样提示过往行人轻声走路的标志,如:一只努着嘴示意大家安静的八哥、一个示意安静的嘴唇图和一些带文字的静音标志等,并把自己制定的规则以宣传单的形式向中、小班进行宣传。为防止幼儿取放材料时影响他人,我们在地面上画了行走的小脚丫路线、取物的红路线,暗示幼儿取放物品时顺着脚丫、红线方向走。在地面用小鱼、小狗等图形来规定幼儿的操作区域。这样,幼儿就可以在丰富而又互不影响的范围内自由自在地操作。充溢着童真童趣的标志暗示着全园幼儿和家长要遵守这些规则。同时,我们也将每个思维游戏的操作过程、方法用幼儿易懂的标志画成操作示意图,粘贴于各活动区域内,幼儿可以通过图示进行实际操作。并将材料放在透明的整理箱中,每个箱上贴有材料清单,游戏结束后幼儿对照清单自主检查。

2.廊道公约法

我园公共游戏区有全园性混龄的,有分年龄段游戏的。保教处负责安排游戏时间和大材料的变更,讨论并制定《实验幼儿园公共区域活动制度》;各公共区负责人负责和教师、幼儿共同制定游戏公约,商讨活动计划,共同设置和调整区域材料。游戏共享制度的制定有效推进了幼儿游戏的不断深入和进步。

游戏区材料的丰富和规则的设计随着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经验提升不断变化,老师要做的就是站在幼儿身后,深入观察,给予适宜的支持。

三、廊之“梦”

“梦”指梦想。廊道空间的有效利用使这里成了幼儿梦想的体验场,而老师则应尊重、追随,做幼儿梦想的守护者。

镜头一:我们的故事开演啦

在“小飞鱼工作室”,幼儿由一开始的自制时装,自我表演,到由故事引发的童话剧表演,再到想自导自演拍摄“电视”。当然,他们的表演总不乏观众,其他班级的幼儿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也获得了经验和快乐。

感悟:宽敞的空间容纳得下丰富多元的材料,墙面随时可照的镜子和绚丽夺目的舞台,无不激发着幼儿主动去创造,去表现。老师只要做个“有心人”,让环境说话,将预设效果与幼儿自发生成相结合,一步步将课程引向深入。

镜头二:创想天地

长长的走廊两边是大块的墙面。小班、中班、大班,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这里用颜料、排笔、水彩笔、粉笔、记号笔自由涂画,恣意畅想,合作互动。

感悟:混龄公共区让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幼儿相互学习,相互模仿,相互合作,相互启迪。这样,他们获得的经验会更丰富、更深刻。

镜头三:梦想成真

幼儿常在游戏中模仿成人,再现生活。二楼的“梦想成真”满足了中班幼儿渴望长大,渴望了解社会的梦想。一楼平行的“娃娃家”则满足了小班幼儿对家的思念。

感悟:平行班的游戏,让材料更丰富,每一个幼儿进入这一区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操作的材料,幼儿与材料之间拥有了更多、更有效的建构与互动。不同班级的幼儿之间接触互动的机会增多,更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镜头四:植物的探究

三楼种植园生机勃勃。幼儿在这里种植各种他们熟悉的和不熟悉的植物,在这个大的空间里,幼儿追随着植物的生长,在观察、比较、讨论和思考中探究植物的奥秘。

感悟:让每一面墙会“说话”,让每一寸地会“开花”。依傍廊道而生的种植园,让幼儿随时都可从观察、探索、比较、发现,积累对生命成长的各种直接、间接的经验,进而收获好奇、质疑、探究等学习品质。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我园的廊道环境还在不断改变着。我想,在悄然改变的背后,是老师们对园本教育资源的深层挖掘,是老师们对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关注,更是对幼儿学习过程和教育本质的探寻。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廊道墙面创设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冷暖——老旧小区改造,改变的不止是墙面
当代陕西(2020年17期)2020-10-28 08:17:56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资源导刊(2020年5期)2020-06-12 11:36:58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
西部大开发(2017年7期)2017-06-26 03:13:56
开关的美丽衣裳
手工字母花卉让墙面与众不同
林业与生态(2016年2期)2016-02-27 14:23:59
一种墙面清洁、探伤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