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苏兰
1.概述小说主要的故事情节。
2.说出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
【设计理由】单元教学要求教师针对学情首先整合单元教材,进行合理调整和完善,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九年级的小说教学,学习目标不能只定位在让学生说清主要的故事情节上,而且要让学生能说出单元中每一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的艺术特色。
学生认真阅读四篇小说,从以下三方面做批注:
1.生字新词的注音释义;
2.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
3.记下疑问点。
1.编剧来相会。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把教科书上的文学经典拍成电影,在不久的未来都将成为现实!想象一下,我们穿越到未来,有一个电影公司看中了我们教材中的《孔乙己》《蒲柳人家》《变色龙》《热爱生命》这四篇小说,想把它们拍成电影。现在,我们就是电影公司邀请的编剧。拍好电影的前提之一是需要编剧们先认真研究原著。各位编剧,这些作品的情节你们是否已经熟悉?”然后,教师在iPad上发送故事情节小游戏,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学生用iPad完成游戏并提交;教师出示答题数据统计结果,针对错题情况,组织学生分析错误原因。
【设计理由】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理念。这里以“编剧来相会”为情境任务,通过图文并茂的游戏化选择题形式,让学生自我建构单元小说情节。学生的游戏结果能通过平板技术用数据精准统计,这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得到反馈,并组织针对性教学。
2.编剧谈情节艺术。
(1)教师组织学生用平板电脑投票,选出本单元四篇小说中情节最吸引人的一篇。教师用柱状图展示投票结果,宣布得票最高的作品和得票最低的作品。教师点开得票最高作品的投票者名单,让投票者谈谈投票理由。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发言者所谈理由的共同点,并启发学生总结这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的特色。接下来,教师点开得票最低作品的投票者名单,让投票者谈谈投票理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研究这篇作品的情节不太吸引人的原因,并引导学生谈谈情节安排上的特色。课堂片断如下:
生:《变色龙》的情节最吸引我,因为奥楚蔑洛夫对待狗的态度一直变来变去,很滑稽。
生:奥楚蔑洛夫表面上是对狗的态度变来变去,其实是对狗主人的态度变来变去。当他不知道狗主人是谁时,就站在赫留金的一边;当他听说狗主人是将军时,就吓得发热而脱大衣,并责怪赫留金;当他听说狗主人又不是将军时,马上轻视狗,并表示要帮助赫留金得到赔偿;后来听说狗主人又是将军时,他又吓得发抖要穿大衣,并责骂赫留金;最后确定是将军的哥哥家的狗时,他赞美狗,讨好狗,并恐吓赫留金。这种变化多端的情节很吸引我,因为奥楚蔑洛夫太可笑了。
师:这几位大编剧都谈到了情节的变来变去,都谈到了可笑。请问,这篇小说的情节一开始是否就像磁铁一样牢牢吸引你,一开始是否就让你觉得非常滑稽可笑?
生:情节一开始还没有牢牢吸引我,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情节变化中,我越来越被吸引,越来越觉得奥楚蔑洛夫可笑。
师:也就是说,这篇小说的情节安排抓住了一个“变”字。各位编剧,你们能否把变来变去的内容分一下类别?
生:我觉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讨好上司,一类是恐吓百姓。
师:类别分得很清晰,情节就是在这两者之间变来变去的。咱们是否可以给这种组织结构起一个艺术一点的名称?
生:墙头草。
师:这个名称与题目“变色龙”一样,都是用来比喻人。情节的安排特色起什么名称合适呢?
生:摇摆式。
师:这个名称抓住了情节的“变”,起得很有艺术感。咱们就给《变色龙》的情节特色定名为“摇摆式”吧。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得票最少的作品《热爱生命》,先请没投票的同学来谈谈理由。
生:情节不像《变色龙》那样变来变去,所以不吸引我。
师:我们请给《热爱生命》投票的同学来谈谈理由。
生:淘金者吃骨头克服饥饿,这种平常人难得的经历一开始就吸引了我。然后,正当他充满信心地向大海前进时,病狼跟了上来,并越来越接近他。读到这里,我的心跳都加快了。后来,他出乎意料地与狼搏斗,竟然咬死了狼,还喝了狼血活命,这太吸引我了。
师:听你谈淘金者的经历,我都感觉到了情节的惊心动魄。淘金者在荒野中,每前进一步,都有一个生死关头在等着他。饥饿要置他于死地,他克服了;脚的伤痛要让他在荒野等死,他坚持撑下来了。接下来是哪一关?
生:病狼关。
师:你们阅读到这里的时候,是否愿意把书合起来,先去忙其他的事,忙完再来继续阅读?
生:不愿意。
师:可见,“战狼”这一段最扣人心弦,令人欲罢不能。作者描写了一个又一个生死关头,这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哪一部古典小说?
生(齐):《西游记》!
师:那么,你们说一说,像《西游记》一样,《热爱生命》的情节安排特色是——
生(齐):闯关式。
师:又一个非常合适的名称!
【设计理由】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教师要以学定教,由以学科体系为线索的逻辑结构向以学生学习为线索的逻辑结构转变,从知识的讲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转变;学生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向主动参与的学习者转变。教师组织学生从情节吸引人的小说谈起,投票者积极地讲述理由,让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没有投票的学生,在同伴的帮助下,在教师的引领下,也积极参与探讨。
(2)小组讨论另外两篇作品在情节安排上的特色。根据已经总结出的关于情节安排上的特色的名称——“摇摆式”“闯关式”,教师提问学生:另外两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的特色可以起什么名称?学生分小组讨论7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发表意见,并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蒲柳人家》的情节结构,学生很快就总结出来是“糖葫芦式”,因为何满子是线索人物,串起了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的众多故事。有难度的是《孔乙己》。课堂片断如下:
生:我认为《孔乙己》的情节是“百家讲坛”式,是由小伙计把故事讲给大家听的。
师:小伙计讲的是一家之言,是讲故事。百家讲坛上虽然也是一个人开讲,但不是纯粹地讲故事,而是发表种种评论。
生:我觉得也是“糖葫芦式”,因为小伙计就是一个线索人物。
生:我觉得《孔乙己》的“糖葫芦式”与《蒲柳人家》的“糖葫芦式”不同。《孔乙己》的故事似乎是被推着走的,有点像滚铁环。
师:你非常善于思考并富有想象力。有关孔乙己的许多事情,是否都在咸亨酒店发生?
生:不是,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就不是在酒店发生的。
师:那么,这样的故事又是怎样传递给读者的?
生:是小伙计听见的。
师:孔乙己在酒店里的种种遭遇,又是怎样摆在读者面前的?
生:是小伙计听见的。
师:那么,文章是怎样把小伙计的所见所闻连缀起来的?也就是说,文章是拿什么来推动“铁环”向前滚的呢?
生:是小伙计的一些评论。
师:大家齐声朗读一下这些评论。
生(齐):“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师:文章就是这样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这就是《孔乙己》情节安排的“糖葫芦式”,或者说“滚铁环式”。
【设计理由】设计投票活动的目的,其实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鉴赏情节的过程中认识到情节安排的特色,并总结出规律。“教材是个例子”,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教材,而不仅仅是教教材。
3.编剧心声。
课堂片断如下: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故事情节安排特色的认识,来完成下列填空。
《孔乙己》运用( )方法,精彩地安排故事情节,让我们感叹人物命运的悲。
《变色龙》运用( )方法,精彩地安排故事情节,让我们_______。
《热爱生命》运用( )方法,精彩地安排故事情节,让我们_______。
《蒲柳人家》运用( )方法,精彩地安排故事情节,让我们_______。
(生作答。)
师:各位编剧,今天的研讨会,使我想起了罗丹的名言,这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要由衷地对你们说,本单元每一篇小说的情节被你们鉴赏得这样美,是因为你们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慧眼!
【设计理由】课堂的结尾不仅应起到对全课的总结作用,还应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使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一堂课的结尾,要能埋藏下一堂课的种子。本节课的结尾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让学生总结各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的特色,并用仿句的形式来引发他们的深思。
本节课以理清和欣赏小说情节为目标,以单元整体教学为思路,通过创设真实而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几篇作品进行了整体学习。学生在比较、分析、归纳、整理中忙碌地“做事”,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显现。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以及投票、互评等环节,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多样化,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