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孙海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幼儿留守现象在农村非常普遍。本文针对农村留守幼儿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现状进行分析,对农村特有资源进行挖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改善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对策。
由于父母进城务工,作为监护人的祖辈受教育水平有限,思维滞后,使得农村留守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第一,留守幼儿缺少父母关爱,成年后易出现孤僻、自闭、抑郁等心理问题。第二,监护人易给幼儿过度的呵护,使幼儿严重缺乏自理能力。
绘本和玩具能促进幼儿大脑进一步发育,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从而促进其智力的发展。然而,农村留守幼儿家庭中,祖辈常常低估甚至忽视绘本、玩具在幼儿思维、智力及运动能力发展中的重要性。
弗洛伊德特别强调童年经验中亲子关系在个性发展中的意义,认为亲子关系会成为日后各种人际关系的原型。然而在农村留守幼儿家庭中,由于父母外出工作,父母和幼儿缺乏有效的亲子沟通,孩子遇到问题无人倾诉,易形成孤僻、压抑的个性。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电脑、手机等都已融入农村家庭生活。在农村,许多祖辈监护人忙于务农,任由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对其玩的时间、频率不加控制。过多使用电子产品会妨碍幼儿的视力发育,并且监护人对幼儿的不良习惯不加干预,也不利于其自控能力的培养。
与城市相比,农村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有其独特的家庭资源。一方面,农村家庭有自己的庭院。幼儿可以在院里种上花花草草、饲养小动物、玩泥土等。另一方面,农村大多数幼儿都有兄弟姐妹,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幼儿有机会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幼儿可以很方便地向哥哥姐姐学习知识和本领,懂得关心照顾弟弟妹妹等。这种人际微环境对幼儿的认知、个性及社会性发展都大有裨益。
大自然不仅是幼儿玩耍的乐园,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城市幼儿相比,农村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近距离观察大自然,观察小树发芽生长,看花儿含苞待放,用土和水捏成各种惟妙惟肖的小动物,用秸秆编成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等。在和大自然亲近的过程中,幼儿的智力也得到了发展。
家庭是幼儿日常生活的场所,也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监护人首先要意识到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同时,作为监护人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了解幼儿各个发展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给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尽管农村玩具市场相对落后,但是农村蕴含丰富的家庭资源、邻里资源和自然资源。第一,监护人可以鼓励兄弟姐妹之间“大带小”,让大的孩子行为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能带动小的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第二,监护人可以鼓励幼儿与同村的小伙伴玩耍,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促进其行为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发展;第三,监护人可以引导幼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大自然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发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亲子沟通对幼儿情感发展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与幼儿沟通。只要能悉心倾听,幼儿通常会乐意与长辈交流。只有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幼儿才能得到关注和理解,为其情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自控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指标。适当地延迟对幼儿需求的满足,可以很好地帮助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和自制能力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情绪上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这时监护人需坚定自己的立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适当地运用奖惩手段进行引导,不可因为幼儿的一时哭闹而放任不管。从点滴小事做起,帮助幼儿建立自控能力。
范瑞芝.河南省农村幼儿家庭早期教育的现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