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华 丽
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形式,有助于幼儿巩固与加深知识,发展各种认识能力,其中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获得社会交往能力的机会。但受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需要把握自己的角色和教育时机,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策略,从而促进幼儿角色游戏水平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
教师盲目地介入会打断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影响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伙伴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教师的指导行为与幼儿的游戏发展、幼儿的游戏体验度并不一定成正比,选择介入的时机是相当重要的。
当幼儿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出现矛盾时,游戏的秩序会受到影响。例如,“娃娃超市”里,一个幼儿突然将货架上的物品不小心打翻了,有的幼儿会主动帮忙,而有的幼儿可能会有言语指责或者暴力攻击。这时,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哎呀,刚才是不是发生了地震?东西都被震得掉下来了,我们快来帮忙整理商品吧!”幼儿就会立刻投入到整理物品的游戏中,避免了一场纠纷。
“理发店”的宇宇一个人在摆弄自己的衣角,对游戏失去了兴趣:“老师我不想玩了。”老师以游戏者“顾客”的身份参与其中,提出让宇宇做头发的要求,帮助宇宇重新投入游戏。
角色游戏开展一段时间后,幼儿会慢慢适应游戏角色,但是,每次都重复一样的游戏行为,容易使幼儿产生厌倦心理,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情景,扩展游戏内容和情节,增加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萨顿·史密斯(1982)提出介入儿童游戏的程序说:观察并仔细辨别孩子的兴趣与技巧;投入参与;跳出孩子的游戏,做进一步观察。萨顿强调的是观察,指导前需要教师观察,指导后教师跳出了游戏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这个程序是循环的。当游戏在教师介入指导后能够顺利进行的时候,教师就应当立即退出游戏,避免阻碍幼儿自主性的发挥。
1.以旁观者的角色介入角色游戏
这是一种平行式介入幼儿角色游戏的方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的或者不同情节的游戏,引导幼儿模仿。当幼儿对新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时,或者只喜欢某一个角色时,教师就可以以这种方式进行指导。
2.以游戏者的角色介入角色游戏
教师作为角色游戏中的某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中,通过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例如,当“娃娃家”的游戏结束后,材料总是扔得到处都是。这时候教师可以以“小时工”的角色介入游戏,帮忙收拾整理物品,并说“干干净净的家才舒服呢”。幼儿看到后也跟着收拾整理,从此,角色游戏中又多了“小时工”这一角色。
1.语言指导介入
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时,教师简单的建设性语言就能帮助幼儿理清思路,促进游戏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妈妈”在做面条,教师以“邻居”角色进入,问:“能不能教我做面条呢?”“妈妈”和“邻居”一起做了不同的面条,然后引出“寿面”的概念。“邻居”离开后,幼儿开始玩给宝宝过生日的游戏。这样的语言指导建立在幼儿对游戏情节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幼儿丰富了游戏情节,保证了游戏的正常进行。
2.环境的隐性介入
教师通过观察创设游戏环境,并不断改进游戏环境,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例如,在“医院”设置一个“保持安静”的标志,在“银行”设置“请您排队”的标志等。这样教师不用过多的言语与行动就能使幼儿规范自己的行为。
3.教师直接介入
当幼儿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出现严重违反规则和具有攻击性的危险行为,或在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因素时,教师就必须直接介入游戏中,对幼儿行为进行直接干预。
游戏结束后可以尝试由幼儿自己评价和总结,教师提出合理建议,让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开展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有利于下次游戏活动的开展。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活动的机会,教师的介入只是让幼儿可以更好、更自主地进行活动,教师应本着尊重幼儿意愿、支持幼儿游戏行为的理念,把握好时机,避免不必要的干预,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做到自由、自主。
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