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夏海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让我们更加明确“阅读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学习语文需要大量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不仅对课外阅读总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还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小学低年级。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虽然知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在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工作上,家庭不够重视,学校缺乏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使大量优秀的儿童作品被束之高阁。也有一部分学生爱读书、乐读书,但也存在着种种不足:一是放任自流的的课外阅读;二是读书的效果听之任之,缺乏整体性的推进和读书目标序列性规划。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深感到:引领儿童走进阅读天地,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和推广阅读工作,我们责无旁贷。在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教学中,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低年级)的阅读目标中,第一条就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乐趣才会喜欢。怎样才能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欲望,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只有让他们做喜欢的事才能激起其继续学习的兴趣。瞧,笔者的阅读故事一上演,那帮淘气包学生都静了下来,他们侧耳倾听,遇到和文中主人公相似和有趣之处,就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有的学生会坐得更端正地听笔者讲故事。整个一年级,笔者的语文课、早读课、中午自由阅读时间都会上演着笔者与学生们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欣赏了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发现最棒的自己》《我爸爸》《经典童话故事》等学生们喜欢的作品。很多时候,一本书或一套书还没有读完,班上大部分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让父母买了这些书和笔者一起读起来,还和笔者交流读书的想法呢!笔者也很高兴,阅读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悄悄种下,不知不觉开启了他们的阅读之门。
一个学期下来,笔者发现学生们已不满足于听我讲故事,笔者就把读故事的机会让给认字多、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读着读着,笔者又把这一机会分给每一个学生:先让读故事的学生自己选择故事提前练读,第二天再读给大家听。没想到这一做法给学生带来了一个空前的读书热,写完作业就看书,下课时居然也有人看书。这时笔者意识到,读书已经渐渐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们的阅读不能局限于一个个小故事和片段的阅读,整本书的阅读是必须掌握的本领,但引入课内要解决时间问题。于是笔者开展了“主题阅读周”和“轮流读”的规范活动。在“主题阅读周”期间,笔者不仅增加一节阅读讨论课,还把阅读专题延伸到家庭,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读书氛围。在“轮流读”的活动中,学生把“明天就是我读书!”作为“骄傲”的资本。
学生们从“听故事”到“个别读”到“轮流读”,激发了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欲望,在他们心中悄悄种下了“悦”读的种子。
“书非借不能读也”,很多家长反映,给学生买了许多书,可是阅读的热情还是不高。如果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两本课外书带来,成立“班级图书小书屋”,阅读氛围就不一样了。图书屋里汇集了学生们喜欢看的各种书籍,不仅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有众多的书可供阅读的愉悦感更促使孩子不断地去阅读、阅读、再阅读。
很多家庭都为学生购买了很多合适他们阅读的书籍,但往往是和大人的书放在一起,或东一本、西一本地随意堆放,这样不仅没有给学生营造一个自己读书的环境,也不能激发学生读自己喜爱的书的兴趣。所以,每次接触新的班级,笔者都会向家长建议为学生们准备专属的“小书架”,和学生们一起为自己的图书分分类,找找“家”,家长最好和孩子一起读读书,多和孩子交流图书的内容,给他们一个浸润家庭读书的氛围。
要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就要保证课外阅读时间。因为低年级学生自我约束和抵制诱惑的能力实在太弱了,课外阅读时间常常无法保障,所以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挤出一定时间在课上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和交流。在笔者的课堂上,笔者经常会挤出一点时间给学生们听故事、让他们自己读故事等。除此之外,由于低年级主课还只是开设了语文课和数学课,相对于高年级来说,时间较宽裕,所以笔者经常会把中午一个多小时的自由时间挤出20分钟,用于学生阅读课外书。在设立“主题阅读周”时,还会另外增加阅读指导课和讨论课。当然也会引导学生在家也要保证一定的读书时间,这样内外结合,学生们的读书时间就有了充分的保证,效果也更加明显。
笔者认为在低年级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不需要向高年级那样做各种各样的读书笔记、设计读书记录表,摘抄你喜欢的好词、好句等。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部分的学生更喜欢轻松自由的生态阅读。如果连课余时间的阅读都中规中矩,学生们就会把课外阅读当成了一种负担,就会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显得很重要。
图文结合的方法很适合阅读绘本读物。教师在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可以让学生先看图画,再阅读文字,将两者融合起来读懂故事内容。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的有限,往往首先对鲜艳的图画感兴趣,阅读绘本时往往只看图画,不读文字,或者只是很浅显地读图,不会展开合理的想象。此时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掌握图文结合法有效地阅读绘本,帮助他们建立文字和图画的关系,提高阅读的效率。
学生们往往在静静地阅读了十几分钟后,会坐不住,有时还会打扰前后左右的其他学生阅读。这时,笔者发现让学生们把自己读到的有趣内容画下来,也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学生们阅读自己的绘画阅读卡,用自己的绘画画出他们自己的理解。有时把学生们的绘画阅读卡整理起来,都快成一本画册了。学生们不仅享受了阅读的快乐,也让他们更加了解了故事内容,知道了一种新的趣味阅读方法。
角色表演是非常受低年级学生欢迎的一种表达方法。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让学生在读懂的情况下充分想象,可以将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体会书籍中的故事。学生们在表演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加入动作,学生们绘声绘色的表演能给其他同学带来新鲜感,激发了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生非常期待这样的表演式阅读体验,让学生更加爱上阅读。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的生命成长更精彩。让我们做“推进儿童阅读”的领路人,做激发学生阅读的播种人,种下“悦”读种子,点开学生阅读之花,让阅读成为学生们的好习惯,陪伴学生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