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学行为,构建自主课堂,消除“数学假性理解”

2018-11-30 09:15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陆忠华
数学大世界 2018年8期
关键词:假性思维评价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 陆忠华

“数学假性理解”就是学生对相关概念或原理的认识,只有机械的记忆和表面的理解,而没有达到透彻理解和深刻领悟的程度;学生虽然能复述和再现,但是却没能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不能灵活应用。数学假性理解具有较强的迷惑性,通常学生都认为是自己的粗心造成解题的失败,不存在知识与技能的缺失;而教师也大都认为自己的教已经到位,问题出在学生层面,没能掌握知识与技能导致的假性理解,两者都没能深层次考虑出现数学假性理解的问题实质。 本文拟从教师层面研究阐述如何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消除数学假性理解。

教师教学行为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显性行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语言、声像、板书等工具向学生所呈现的一切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实现以掌握教学内容为主体的认知活动,包括教学准备行为、导入行为、呈示行为、指导行为和监控行为;其二是隐性行为,是指教师本身具有的情感、意志、道德、价值观等潜在能力和个性等多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进而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而内化在自己身上,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情操,成为社会所需人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有深刻影响,然而,现实情况是有不少学生的“数学假性理解”也是由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的。其一,在现有教育制度下,教师的课堂教学轻过程,重结果;轻思想,重知识;轻探究,重模仿;轻效果,重进度;轻质量,重数量;轻个体,重整体……导致学生对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少迁移应用能力的培养。其二,由于要在两年内将高中所有教学任务完成,平时的课堂教学必定要赶进度,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比较少,缺乏充分理解、同化知识的时间,总是被教师强牵着走,没有自己的主见,也就产生了知识的“夹生饭”。其三,教育的急功近利催生了教师的急功近利,现在考核教师主要是看教学成绩,而教学成绩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就导致教师片面地追求考试分数,让学生进行大量反复的练习,期望学生见多识广,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而学生的能力却没能得到有效提高。 2015年江苏考生对数学试卷的感触是“题题有思路,路路都不通”,很多题目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就是不能独立完成,主要问题还是在于学生能力的缺失。其四,教师自身的能力、情感价值观、对教材的解读、对学生的了解等都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而可能导致学生的数学假性理解。

一、转变教师观念,增强责任意识

教师应意识到学生产生了“数学假性理解”,自己应负有责任,而不是一味责怪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自以为讲清楚了,说到位了,学生就应该掌握了,可事实上却并不是如此:曾经多次出现的错误,可能在后续学习中再次出现。那么我们教师就要考虑自身是否存在问题:授课的方式、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知识点是否可以再满足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否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是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在学生的疑惑处入手,在学生的主动建构下践行自主课堂,而不是一味地依据教案表演课堂教学。在自主课堂模式下的课堂设计应立足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水平,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的理念,符合“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基本要求,让学生主动建构、自主内化,互教互学,共同提升,尊重和倡导学生有不同的进步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打磨好课堂的各个环节,有预设也要考虑即时生成。比如,在自主预习环节中,要有原有知识的复习与拓展,也要有对新知识的展望,对某些跨度较大的问题,要适时地搭好学习的台阶,让学生能够在“跳一跳”的条件下够得着,激励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转变教师观念,关注学习经验

拉尔夫·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使他起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他学到什么取决于他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教育的关键手段是其提供的经验,而不是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东西。”所以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是主体,教师要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建构。设计的课堂过程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经验,并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指点学生获得学习经验。比如在课堂自主探究环节中,不同的学生由于自身不同的学习经验,对同一个问题具有各自不同的想法,有深层次的,也有浅层次的,有切合的,也有不符的,有简洁的,也有繁复的,不一而足。在此环节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思维碰撞,分享各自的学习经验,让不同的学生通过此环节能自我发现,自我纠改,自我发展,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自我需求。知识的呈现来自相互之间的学习经验的分享,更有利于学生的接受,比教师“灌溉”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转变教师观念,善用“错误”

对待学生的错误,很多教师都是弃之如敝履,认为没有可取之处。其实学生的“错误”有的并不是一无是处,反而有着其“闪光点”“独到之处”,如果善加利用,通过教师的点醒及学生的交流辨析,让学生自主地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事半功倍,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力。

四、转变教师观念,学会倾听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的问答还没有结束,教师就急急接住了话头自己往下讲了,让学生失去了展示的机会,有时学生的回答稍有偏离,教师马上打断,强行将学生扭转到自己认为正确的轨道上来,殊不知这样的处理会抹杀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失去了课堂的精彩生成。自主的课堂中,学生有着很多的话语权,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质疑反驳的机会有很多,在学生的回答、提问、质疑中往往蕴含着学生思维的节点,教师学会倾听,可以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问题,能更好地开展教学,解疑释惑,取得有效与实效的课堂教学。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在倾听的过程中明了学生思维的可取之处与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实施引导。这样既解决了问题的错误,又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力,毕竟这样的解法是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引导获得的,学生自己有高度的认同感。智慧倾听学生的质疑,明了学生疑惑产生的因由。 每一个疑惑的产生都是有着其由头的,教师应该要揪着这个由头为学生释疑,这样才是有的放矢,学生才能彻底地掌握知识与方法,不是说教师将正确的解答讲给学生听就可以了,这样的处理学生只知道“所以然”,而不知道“之所以然”,也是“听得懂,不会做”的“假性理解”产生的原因。

五、转变教师观念,延时评价

延时评价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对学生评价的时间适当地向后拖延,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和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完成思考过程的一种课堂评价方式。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延时评价可以使学生发现问题,产生创造性的见解。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新颖独特的见解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期。延时评价能够给学生一个自由思维的空间和时间,使之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等。延时评价的应用,也有利于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可以轻松自如地思考问题,可以静下心来探究问题的本质,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的学习潜能,特别是创造性学习的潜能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掘。所以自主的课堂要求教师抓住评价的时机,适时介入,推动学生的思维,收获成功。

要构建自主的课堂,有效地消除数学假性理解,教师层面还有很多可以反思、改进的地方,我们可以在教学中不断地去摸索、实践,期望能取得更好的方法、方式。

[1][美]拉尔夫·泰勒著,罗康.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

[2]杜静静.从一道试题看‘数学假性理解’[J].福建中学数学,2015(9):28-30.

[3]杜静静,陆忠华.反思——消除“数学假性理解”的有效途径[J].福建中学数学,2014(1):41-43.

猜你喜欢
假性思维评价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假性肠梗阻,你要知道
孕晚期要注意假性宫缩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