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 金春燕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形式,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形式,获得知识,达到对课堂的主动掌控。初中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重逻辑思维能力、重探究思考的学科,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与发现。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仍然需要教师做出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在当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很大程度上都是流于形式。尽管新课程改革发展多年,但是部分教师对于新课标的认知并不深入,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将其当作活跃课堂氛围的一部分,尽管形成了广泛的运用,却广而不深,使得学生不能真正深刻把握其中的精髓。有些时候,教师仅仅要求学生投入其中进行探索与尝试,关注到的是这个过程,但是当学生得出结论之后,教师并未真正关注学生探究的结果以及给出的评价,而是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使得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在当前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遵循就近原则,前后两桌的学生就可以组成一个合作小组,这样的随机分配并不能充分体现小组内部的互补,部分班级还会出现每个小组内部的学生水平相当,难以形成相互启发与突破。在当前教学中,分组的随机性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发展,并不符合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思维进一步的拓展开发。
在当前的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往往还存在着另一个误区——小组合作就应当是全部交给学生的学习小组进行自主学习,而自己则可以暂时闲下来。事实上这是一种教学的误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较少,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自己在旁边旁观,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明确的认知,教师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当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评价环节薄弱,经常存在着学生通过讨论初步得出了结论,而教师最终仅仅听取了其中的一个答案,甚至连答案都未听取,难以实现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未能实现教学的突破。长期发展之下,学生往往会感受到自己的讨论可能并无意义,最终仍然是随着教师的讲解而发展,忽视了学生的成长。
在当前教学过程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需要优化分组,实现分组的科学化。在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实现科学分组。通常情况下,新课标鼓励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此时就需要将班级的学生进行分层,分为优等生、普通生、学困生三个部分。在一个小组中,想要实现科学分组,需要使优等生、普通生、学困生三者达到1∶2∶1的比例,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组内互补。在这一互补模式之下,学习小组能够实现学优带学困、全组共同发展。在探究内容的设定上,教师也会为学生进行恰当的划分,一组的问题中,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分工安排,都能有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整体而言,实现科学分组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能够全面推进教学的发展。
事实上,尽管小组合作具有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兴趣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仍然需要关注教学内容的筛选,而不是适合普遍采用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挖掘与探究,寻找到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推进合作学习的发展。想要实现小组合作学习,需要为学生提出明确的探究目标,寻找一些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具有探究意义的课程交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展,实现小组合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教学内容,从中精选部分内容用以小组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新思路。
在推进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中,实现师生的合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也要参与其中,教师参与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对学生的讨论现场进行控制,既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又能避免无意义的闲聊等,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是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全面推动学生的成长,最终实现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通过这样的参与,能够使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给出的讨论结果,也能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把握,实现教学的突破。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环节,往往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被忽视的部分。寻找到对学生的小组合作评价的环节,预留出点评环节,应当成为教学的常规。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开始进入学生的汇报,接下来就可以进入点评环节。在对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要关注学生的合作过程,进而实现对合作过程的观察,发现其中丰富的知识内容等,这些都是当前教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评价过程中,也可以更进一步地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化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从中获取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情况,进一步推动教学。
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组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能够实现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教学工作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寻找到与学生交流及发展的契机,全面促成教师教学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