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例子进行习作指导教学的功能开发与实践

2018-11-29 09:24胡丽平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例子细节习作

胡丽平

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叶圣陶的课文例子说,让笔者深有感触,一直以来,也以课文为例子展开教学,克服了以往的一些问题,如:开篇无序,临时抱佛,拼命想材料;读写分离,习作增量不明显;依样画瓢,习作表达拘束多。

因此,笔者用课文为例子进行习作指导教学的整体推进,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例子教学,角度更新,指导更有根基,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了提高。

现在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父母的爱”这个单元为例,实施课文例子教学进行习作指导的具体的策略有:

一、每篇学一点,层次分明勤模拟

(一)整组教学,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新的单元,我们首先对单元的目标和学法进行了一个整体的了解。第六单元,主题是父母的爱。单元导语中写道:“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文本学习的要求是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的。

翻开这个单元,发现所选的文章是:《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父母之爱”,习作内容是写父母的爱,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样对单元整体了解之后,我们对本单元学习和习作的内容都有了一个提前的了解,教与学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二)重点分解,进行片段训练

在对四篇课文的解读之后,我们对重点进行了分解,以文本特点为依据进行了分解,立足课文重点,在课堂上进行分点训练:

这样两周的课文例子教学,学生的片段也练了不少于3篇,材料也充分准备好了。片段质量的提高,为习作的整体增量奠定了基础。

(三)主题观察,留下爱的点滴

在孩子们学习这个单元的时候,学生平时生活也将紧紧围绕单元重点,进行有意识地观察和记录。我们给学生发下来的“随笔”本,相当于我们的日记本,不同的就是,它每两天记录一次,所记录的都是与课文例子主题一致的内容。如本单元是父母之爱,那么孩子在观察的时候,要仔细观察父母的点滴,并思考父母做的这件事情与爱是否有关联。

我们设计的每两日一篇随笔是这样的:

二、读为写准备,精雕细刻巧迁移

当单元学习指向习作的时候,课文的例子便都为写做准备,这种指导是有心但无痕的,我们一边学习课文,感悟情感;一边又进行习作的指导。

(一)从“揭题”到“拟题”的心路拐弯

课文例子教学的习作指导,将原先的揭题,感悟作者的题目用意,转变为看作者拟题的策略,从中得到方法,也能习得一二,拟出自己比较满意的题目来。

这组课文的几个题目都很有意思:《地震中的父与子》交代了一个特殊的场景和一对父子的伟大;《慈母情深》重在一个“慈”字,一个“深”字;《“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则用父亲和母亲的两句话作为题目,题目中含有引号,一对反义词的运用使课题非常新颖别致。按此构思,学生写父母的爱的时候,可以怎么拟题呢?又能给我们什么启发呢?从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拟题的情况来看,学生从学到仿再到创的本领很大,以下就是孩子们的题目——

一个好题目,就如画龙点睛一样,吸引读者,突出中心,表达效果很好。

(二)从“感知整体”到“创新材料”的思维深入

当课文作为例子进行习作指导的时候,我们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也就带着强烈的观察作者选材的迹象。我们看到,课文所选的材料都是很细,很小,很家常,很熟悉的,仿佛就在我们身边,能触摸。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写了自己向母亲要一元五角钱买书,母亲不顾生活的窘迫,把钱给了他;《学会看病》写了孩子独立看病,母亲深深的矛盾、担忧和欣慰。

那么,我们的选材能否做到来源于生活、真实但又感人呢?我们列了一张选材思维导图,开阔学生的 思路:

从交流情况来看,学生选材广泛,表达爱的效果也很独特,如:

爸爸不再教我数学题,逐步养成了我独立解题的能力;

我和小伙伴去无人的水域游泳,妈妈伸手打了我;

妈妈生了二宝后,还是坚持接我回家;

爸爸不在家,胆小的妈妈变得强大,半夜为我查看奇怪的“敲门”声……

从学生习作的情况看,学生能从课文例文中学到方法,关注生活中的真实,选取父母的小事,以小见大,反映父母的爱。

(三)从“品评·感受”到“发现·锤炼”的细节推进

当题目拟好,材料选好,那么接下来就是要写作了。怎么写好呢?课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在教学单元文章的时候,用足用好其中的细节。我们来看课堂实录片段:

师:让我们去找一找梁晓声印象最深的母亲的一个动作和神态的细节。

生:我找的句子是——

师:读着读着,你觉得作者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生:难过的。因为母亲这样辛苦,“我”太不应该了。

师:猜想是要有依据的,课文的哪些内容说明他会这样去想呢?

生:我找到了(读)——

生:作者观察到了母亲工作的环境,尤其是“七八十台”,以及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我感受到母亲在那样的环境里工作非常辛苦,所以他会难过。

师:是啊,正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才会有母亲这样的动作和神态,也让“我”体会到了母亲的辛苦和“我”深深的自责,这就是细节刻画的魅力。用同样的方法再去寻找一下引起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

生:我找到的地方是(读)——

生:这段话是母亲和“我”的对话,母亲的话用了三个问号、一个感叹号,说明了母亲非常吃惊,也非常忙碌。

生:“我”说话吞吞吐吐,说明“我”当时非常犹豫和矛盾,所以多用省略号。

两个细节的学法,从以前的品读语言,感悟母亲的伟大,到现在的從作者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去猜想,去看作者对语言的锤炼,对细节的刻画。角度不同,孩子们的感悟也不同。

这时我们让学生也来模仿描写自己父母的爱的细节,很多同学都写得很好,几个细节叠加在一起增强效果的更是大有人在。如:

天上的雨越下越大了,风吹得路边的小树直摇摆。四周来接孩子的人越来越多了,妈妈抱着弟弟,手酸得几次垂下来,眼睛向前焦急地寻找着我的身影。

我终于来到了妈妈的伞下:“妈,怎么又来了,不是叫你别来了吗?我自己会走回家的。”

“今天下雨,妈妈不放心。”妈妈把伞递给我,把酸痛的手甩了两下,白皙的脸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再说,你没带伞!”

“那你明天不要来了。”

“只要有空,妈妈还来。快,上车!”

学生在写完自己的片段之后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发现这篇文章很好地运用了环境描写和对话描写,以及动作和神态的细节,展开了一个生了二宝的母亲对两个孩子同样的珍爱的情感,细腻的文字让人温暖。

(四)从表达的“分析”到“运用”的兼收并蓄

关注语用,关注表达,是如今语文老师都比较重视的地方,但如果对课文只停留在分析上,那就如纸上谈兵,效果低微。所以,我们对课文例子的表达从分析走向运用,让学生多操刀练习。仍以《慈母情深》为例,除了细节描写之外,反复手法的运用,也使文字充满了深情:

一个孩子在看了课文的这个例子之后,也用了反复的手法,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当我提笔写这篇文章时,眼前晃动的是那一个个的黑夜。好想问问您——

妈妈,您的背好些了吗,曾经的您,用手撑住您简直直不起的腰;

妈妈,您的脖子好些了吗,曾经的您用手轻拍您的颈椎;

妈妈,您的黑眼圈好些了吗,曾经的您,眼睛布满了血丝,眼圈像国宝熊猫……

反复的写法,让文章如诗歌般优美,而那童心,更是晶莹剔透,那么纯洁可爱。触摸着这样的文字,孩子对母亲的爱显而易见,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例子教学更有价值呢?

三、形神齐具备,高屋建瓴敢超越

课文只是例子,但不能止于例子。在进行例子教学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大胆创新,鼓励孩子们从例子里学到方法,又能跳出例子,综合自己以往所学,突破思维的定势,创造属于自己的别具一格。

(一)角色的转变——前后关联,丰满表达形式

同样也体现母亲的爱,《学会看病》的作者是站在一个母亲的角色上来写的。角色变化一下,我们的习作是不是更别致呢?我们班的一个孩子就大胆地用母女日记的方式,写了母亲的爱:

妈妈的日记:当我看见纯净水在地面上懒洋洋地游动时,就气不打一处来,气哄哄地命令道:“今天一天,你一滴水也不能喝!”“啊!?”女儿和儿子用惊讶的语气回答我,我又有点儿于心不忍了。但我又想,让这两个向来就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宝贝受到惩罚而认识错误也并不是坏事,只有狠点儿喽!

女儿的日记:哦,我的天!怎么会!妈妈罚我和弟弟一天不能喝水,而爸爸又带我们到小区场地上锻炼。毒辣辣的阳光照射在我们身上,这时,要是有一杯凉茶解解渴,那多好啊!我舔了舔干裂的嘴唇。

这样的写法让人拍案叫绝,当最后我们终于明白不能浪费水之后,母亲独特的教育、独特的爱,也就在我们面前清晰起来,丰满起来。这就是角色变换的魅力。

(二)体裁的多样——捕捉时机,更多表达通道

父母的爱的事情很小,但爱却很温暖,也很深沉。有一个学生写妈妈给她做了一碗排骨汤。在如今这样一个物质生活比较富足的时代,我难以想象这个刚从老家转来又有一个脑瘫弟弟的家庭的生活的窘困,对于她来说,一碗排骨汤,是一种难以表达的爱。我让她写成剧本的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王晓凤(背着书包慢吞吞地走,独白):我家不久前才从老家搬到平湖,妈妈还没有找到工作,家里还有个生病一直卧床不起的弟弟。家里每天都是白菜、萝卜,偶尔才有些肉丝,但也是留给瘫痪的弟弟的。

(快到家了,王晓凤急忙把眼泪擦干,然后,悄悄地推开了门。)

王晓凤:妈妈,爸爸,我回来了!

(王晓凤猛地一愣,看见餐桌上摆着一碗排骨汤,汤汁浓浓的,白白的,正冒着热气。)

写文章犹如看冰山,冰山的三分之二在海里,我们看不到,但我们能感受到,如果我们能写出冰山一角,那么这份美丽,定会让人回味无穷。而美丽的习得,就在于教师如何去开发课文的例子教学,因为,选入课本的,都是比较经典的内容。我们有责任,将这份经典拿来和孩子细细地品读,努力地表达和再造出来。

猜你喜欢
例子细节习作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细节取胜
如此乐观
猴哥来了
习作展示
商界求生
时尚细节